东北豪华火炕(难以忘怀的东北大火炕)

东北豪华火炕(难以忘怀的东北大火炕)(1)

现代人住楼房,睡木床,过去人们离不开的却是火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东北农村和城市里的平房以火炕为主,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一般都会说:“上炕头坐会儿吧。”可见,炕,是家庭的主要设施。

“火炕”,东北人一般称为“炕”。是指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火炕具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睡觉,二是取暖。

《晋书》卷九十四记载:“公孙风隐于昌黎之九城山谷,冬衣单布,寝处土床。”这里记载的“土床”就是火炕。

宋人徐梦萃的《三朝北盟会编》有如下记载:“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室起居其上,谓之炕”。

《旧唐书》载:“窭民盛君多,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以取暖。”

据考证,最初的火炕是环屋绕壁而砌,现在许多农村民居里的火墙及“地火龙”,就是由环屋火炕演变的。东北的火炕有“南炕”、“北炕”、“对面炕”、“万字炕”、“连二炕”等不同形式,朝鲜族平房一般是满屋铺就的“地炕”。

火炕在北方人的生活中平时可以当作椅子使用,体现出坐着的功能。炕上放置一张小桌,数人围桌而坐,吃饭、喝酒、打纸牌、打麻将、打扑克都十分方便。在农村里人们还可以围坐在炕上讲故事、聊天,许多民间口头文学就在火炕上产生。笔者当年下乡在辽宁省宽甸的农村里,生产队队部里就有一铺大炕。开社员大会的时候,人们都坐在炕上听队长讲话。平时的每天晚上,也有很多社员围坐在生产队部的大炕上聊天、拉闲话或者打扑克。年节搞联欢的时候,演员在地上表演,观众都坐在炕上观看。

东北豪华火炕(难以忘怀的东北大火炕)(2)

火炕还是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设施。火炕具有保温作用,东北农村酿造的大酱需要先制作“酱块子(酱引子)”,而“酱块子”就需要用火炕的温度帮助发酵,东北大酱的香甜与否,与这道工序至关重要。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发面蒸豆包、做馒头、生豆芽都离不开火炕。春天栽种地瓜的秧苗,也需要在火炕上培育。

火炕对农民还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理疗功能。老年人腰酸腿疼,在火炕上睡一觉,第二天病情可极大缓解。在地里或山上劳累了一天的农民,躺在火炕上睡一觉,第二天早晨所有的疲劳都可以消除,人们又可以重新焕发出新的劳动能量。笔者当年在农村每天干完活后,回到住处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躺在热炕上好好地烙一烙,烙完之后的那种舒适,比任何医疗手段都有效。

火炕还是东北农民的烘干设备,冬季洗的衣物或者孩童尿湿的被褥,只要放在火炕上,当天就可以干爽。这种烘干设备极其方便适用。

东北的冬天极其寒冷,只要进到有炕的屋子里立刻会感到温暖如春,这就是火炕的功效。城里的居民如果住平房,也大都使火炕。火炕在东北极其普及,火炕是家的象征,东北人爱家,更爱火炕,有炕就有家,有家就暖和。每到夜间,一家人会在同一铺炕上,按照辈分从炕头到炕稍,相依而眠。一家人和和气气,享受着天伦之乐。

东北火炕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战国和秦汉时期,很多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民居,室内都火炕的遗迹。《旧唐书.东夷传》有“其俗贫窭者多,冬月皆作长坑(炕),下燃煴火以取暖”的记载,应该是中国最早对火炕文化的文字记载。《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女真人“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相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这个记载指的是满族的圈炕(万字炕)。

劳动人民创造了很多炕的形式,炕的长边占满一间房前墙的叫前炕,占满后墙的叫后炕,占满山墙的叫顺山炕,靠房间前后墙两面都有炕的叫对面炕。炕两面靠墙,两面有炕沿的叫棋盘炕。南北西三面墙都有炕的叫“万字炕”。无论是哪一种炕,都要在炕面下面设置烟道,以火和烟的热量将炕面烧热。砌炕的方法很多,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炕面下砌出烟道,让炕面受热均匀为最佳。随着农民住宅建设的发展,又出现了架空的吊炕和冬季只添加一两次燃料的地炕。

东北豪华火炕(难以忘怀的东北大火炕)(3)

搭炕是一种手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搭炕。会搭炕的人每逢冬天,经常会有人带着礼物上门请工。手艺人搭的炕,灶口好烧,炕热的均匀,余热持久。这种神仙级的修炕大师,在农村的地位是很高的。

火炕的炕面是土的,用土做炕面散热慢,热得时间久。不过土炕面容易起灰,人们会在炕面上糊上一层纸,然后再铺一令炕席。炕席是用高粱秸皮编的,越使用越亮。那时候农村有席匠,专门编席子卖钱。后来,牛皮纸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有条件的人开始用牛皮纸糊炕,纸面刷上清油,使炕面明亮而干净,比炕席的效果要好很多倍。再到后来,人们就在炕上铺地板革了。

炕沿的好坏也很重要,有钱人家会用三寸左右的桦木做炕沿,这种炕沿越用越亮,普通人家多以杨木为炕沿,谁家有个好炕沿也会令人羡慕的。

比较讲究的人家炕的上方会悬挂幔帐,晚间睡觉时放下,白天再挂起来。幔帐可以避免头顶受风着凉,夏秋还可以防蚊子。 东北对火炕房居住有讲究,如两间房的对面炕,长辈住南炕,小辈住北炕,人称“老少间”。三间房东西屋都是南炕,则长辈住东屋,小辈住西屋。五间房的两头连壁炕,长辈必须住东屋的南炕,其他人分住各屋。如果正房不够用,还可以住厢房。

火炕的炕梢一般都摆放一种叫炕琴的家具,实际上就是一种横柜。炕琴为上下两层,上层叠放被褥枕头等寝具卧具,俗称“被格”,下层则装日常衣物,有时还会放零食或水果。很多人家的小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到炕琴里找吃的东西。东北人家家的炕上都有一个炕桌,孩子写作业、大人打扑克、吃饭嗑瓜子都在炕桌上进行。

有火炕的一家人平时主要是以炕为主要活动舞台,屋子里很少有椅子,大家有事儿没事儿时都坐在炕上,有的盘腿而坐;有的坐在炕沿上,腿耷拉在地上。会盘腿的人功夫很厉害,有的人可以盘腿坐在炕上半天不下地。

炕是东北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设施,来客人要让到炕上去坐的,冬天一般让客人坐到炕头上。很多人家都会在炕上放一个烟笸箩,里面放着烟叶、烟纸和火柴,过去则放一杆长杆的烟袋锅。如果来客人了,主人就会把烟笸箩往客人面前一推,说:“卷棵烟抽吧。”于是,围坐的人就会人手一支烟,吞云吐雾聊着天。春节的时候,炕桌上会摆上瓜籽或者是自制的干果,来人串门的时候,大家会边吃边唠咯。

东北豪华火炕(难以忘怀的东北大火炕)(4)

炕文化据说和满族人有关,有一段顺口溜形容满族人的火炕文化,“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坐在地面上。”口袋房是指长方形的房屋,仅在东面一侧开门,进门是灶台厨房,东北人叫“外屋地”,穿过“外屋地”才能进入卧室。这种房子酷似一只大口袋,一头进屋,到里面才是正屋。这种设计有利于冬季的保暖。东北人有的房子是中间开门、东西屋相对的三间房,三间房的结构中间堂屋是“外屋地”,两头是卧室,各有一铺炕。

万字炕是指卧室火炕的格局形似万字。在一间屋里南、西、北三面都是相连的“转圈炕”,称之为“万字炕”。其中,南、北两面是大炕,东侧炕头与堂屋灶台相连,由间壁墙和门将卧室和“外屋地”隔开。西面是一条窄炕,与两端的南北炕相连,也有烟道在下面通过。满族的习俗以西为尊,以南为大。西炕虽窄,要供奉祖宗的牌位,特别是到了春节,西炕上的香炉里天天烟雾袅袅。如果到满族人家做客,千万不能坐西炕上。要是那样坐,属于大不敬。南炕温暖、向阳,一般由长辈居住;晚辈则住北炕。

东北人的火炕上有时还设有火盆、烟袋、烟笸箩。东北天冷,设置火盆可以补充取暖,主要用于烤手。冬季人从外面进屋往往会到火盆那里烤手取暖。过去,蚊子、小咬、大瞎蜢到处都是,抽烟就是东北人防蚊虫叮咬的必备神器。家里有烟袋,不仅家里人使用,而且客人来了也可以使用,甚至连大姑娘也都使用大烟袋吸烟。关东山八大怪之一“大姑娘叼烟袋”便因此而生,其实东北人男女都吸烟,与东北这地界蚊子、小咬、大瞎蜢太多有关。

“烟囱坐在地面上”,是因为室内火炕的烟要通过烟道排到室外,烟囱是火炕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人们把房子建好、火炕搭好以后,会在房子的东、西山墙外,距离房子60多厘米的地方建一个烟囱,由室内通往室外的烟道把烟排送到烟囱,利用烟囱的吸力再排到空中。烟囱一般是用青砖或土坯砌成,也有用空心木做的。有圆形、方形两种,下粗上细,高度要超过房子。在东北的山村,每天早晨都会看到白色的炊烟向空中袅袅升起的画面,令人感到别有意境。后来人们在建造房子的时候,不再设置室外烟囱了,而是将烟囱直接建造在山墙里面,然后在屋顶的出口安放陶瓷烟囱管,直接将炊烟排到空中。

现在的东北农村,虽然还有火炕,但火炕少了许多。随着火炕的减少,那些与“炕”有关的语汇也与人们渐渐远去。

炕头、炕稍、炕沿、炕墙、炕面、炕席、炕桌、炕琴、南炕、北炕、对面炕、大炕、小炕、炕洞、炕灰、烧炕、烘炕、炕板石、炕上、炕下、修炕的,炕神仙、烟囱、打烟囱、灶坑、锅底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