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情绪跌至冰点(新手基民们终于成长了)

文 | 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铁马

· · ·

一转眼,2021年没剩几天了,由于今年的行情太难以捉摸,大家将投资难度比喻为“hard模式”。

年初,投资者们集体“喝酒吃药”;

春节后,你投资得看“元素周期表”;

随后就开始了“煤飞色舞”;

时不时还得去盐湖提锂;

对了,军工也时常爆发;

最后,赚得盆满钵满,回家过年;

当然了,以上可能是你在元宇宙里做的梦!一些人还是在苦苦等待“均值回归”。

1.

/“你清醒一点啊!”/

今年的分化行情,给基金经理带来的难度也不小,踩准节奏的交易型基金经理大放异彩,被大家捧成了下一个坤坤和春春,但是没踩准的许多老将们,多数还在回本线上挣扎,关键是还挨基民的骂。

诚然这个状态对基民的心态考验很大,一方面别人家的基金似乎总在新高,放大了自己的收益预期;另一方面自己手上的基金仿佛举步维艰?

难道都得怪自己时运不济?其实这样白天怨天尤人、深夜敲键盘开始怼经理的基民,开始少了。

蚂蚁基金联合43家基金公司发布的《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显示,基民长期价值型投资习惯正在养成,也意味着基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清醒。

比如,关于投资基金的预期目标,44%的受访基民表示要通过中长期投资获取未来长期20%以上的收益,选择追逐短期获得较高收益的基民仅约25%。

基民们开始不看重短期获利而追涨杀跌,对比当年不少基民把基金当股票短炒的氛围,确实有一定缓解。

当基民总结亏损最主要原因时,终于也不全部甩锅给大盘走势和基金经理了,认为是自己操作原因未及时止盈的占34%,认为自己持有时间短、资产配置不均衡、追涨杀跌、交易频繁造成亏损的,比例分别占23%、22%、18%和9%……

基民情绪跌至冰点(新手基民们终于成长了)(1)

数据来源:《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

另外,不少基金公司也试图从产品设计层面,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问题。你不是容易“追涨杀跌”吗?那我就发个封闭期一年以上的产品,让你管住想卖出的手;今年就有许多爆款基金封闭期一年起步、三年不算久,避免了频繁交易带来的投资收益损耗,有利于培养基民长期投资理念……

虽然基民们清醒了不少,但仍有一些行为偏好值得商榷。《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显示,在选基核心考虑因素中,受访基民选择的前三名分别为历史收益(50%)/整体资产配置(49%)/当下热门题材(35%)。

基民情绪跌至冰点(新手基民们终于成长了)(2)

数据来源:《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

这不是说明,基民们在选基环节仍存有追涨(关注历史收益)和追热点(关注热门题材)的行为吗?

对此,八成基金经理则建议,投资者挑选基金时,应该优先关注基金经理投资理念,而非历史收益率,其次为产品投资策略、波动率和回撤,分别占74%和65%。

例如今年表现较好都是规模较小的基金,几乎布局了今年的风口赛道,比如周期、新能源光伏、科技成长、高端制造等,这都是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所致,毕竟去年还流行的是抱团吃药喝酒呢。

复盘他们的历史收益,其实都不算太出挑,要是历史收益很好的话,这些今年的宝藏基金经理早已成名,规模也就不是几亿、几十亿了。毕竟在去年这个时候,你可不认识韩广哲、蒋璆、神爱前都是谁啊。

2.

/ 投教尚未成功,行业仍需努力 /

通过《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八妹还有一点重要发现,在持有基金的时间上,基金经理和基民们的“认知鸿沟”还很大。

绝大部分受访基金经理们建议基民的持基时间长于一年,37%的受访基金经理建议持基时长为1-3年;15%的受访基金经理建议持基时长为3-5年;另有45%的受访基金经理建议在个人情况允许下越久越好。

而在投资者层面,虽然约39%的基民持基时间超过1年,但还有约35%的受访基民反馈,过去持有一只基金的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这与基金经理建议的时长形成反差。

八妹理解,基金经理并不是主张大家闷头持有,首先有个大前提,长期持有的表现一般会更有保障。此前有统计显示,买入基金持有1个月和3个月,不亏钱的概率都只有50%多。当持有期提高到3年,不亏损概率已经显著提高到80%;持有5年时,不亏损概率超过了90%,此时亏损的可能非常小了。从现实角度来说,对于理财经验不足的新手,自己瞎折腾确实不如长期拿住、定投等收益好。

基民情绪跌至冰点(新手基民们终于成长了)(3)

基金经理和基民的“持有时间”反差 数据来源:《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

一边是“你别卖、你拿稳了!”,另一边是“别拦我,让我卖!”说明基金经理和投资者之间还是有不小的认知鸿沟,长期持有的投资理念仍是投教工作亟待强化的地方。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之前在某个“理财训练营”微信群里流传着一个可笑的谬论:“基金分主动和被动,主动是别人推荐的,就是为了完成任务的,所以收益率低的可怜。”

这个啼笑皆非的“理财训练营”也给基金的投教敲了一记警钟,一个完全不具备投资知识的人,在基金市场很容易受到各种影响,从而在情绪效应下追涨杀跌、频繁操作,给最终收益带来较大负贡献,收获不好的投资体验。

而具备充分投资知识的人,大概率能通过坚定持有、强制定投、止盈止损等方式,克服情绪效应,规避这些投资陷阱。

买入后持有是个很简单的操作,不过这个操作在心理学上却是“反人性”的,面对市场每天的波动,在许多人贪婪或恐惧的驱动下常常会做出“追涨杀跌”的投资决策,不过成功的投资却更多是巴菲特式的“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所以能够坚定持有的人,几乎都是需要投资知识给予信心,换句话说,只有被投教到位后,投资者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大概率对的事情,才能坚定持有,而我们的投教工作已备受重视,但还不甚到位。

3.

/ 卖基金的未来是“卖服务”!/

投教不到位,这也不能全怪投资者们不学习,目前我国全市场基金数量已超8000只,远超上市股票4000多只。而且市场还在不断推出FOF等普通投资者缺乏了解的产品,不是每个人都有精力和机会轻易搞明白。

《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显示,基民投资基金时最困扰的因素前三名分别为基金产品太多难以挑选(52%)、看不懂且没时间研究(35%)和买入卖出择时难(35%)。

基民情绪跌至冰点(新手基民们终于成长了)(4)

数据来源:《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

也就是基民们有选择恐惧、没时间看、看不明白、不会买卖。

不过,在年轻新基民大量进场、短视频直播风靡的当下,传统的投教模式早已不适用,基民对深服务的诉求也很显现。所以大部分受访的基金经理都认为,科技发展可对公募基金起到了从卖产品到服务化的助推作用,现在买方投顾服务模式越来越重要。

基民情绪跌至冰点(新手基民们终于成长了)(5)

数据来源:《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

和以前“卖完就跑”不同的是,在买方投顾模式下,产品销售只是起点,售后陪伴才是重点,而在投教、陪伴等“售后服务”上,基金公司以及银行、蚂蚁基金等代销机构,肩负着重任。

在投资陪伴上,目前已有超过百家机构在支付宝开通直播,每个月上千场的直播,你甚至可以找到自己的基金经理直接和TA在直播间、讨论区互动,也可以看到基金经理的最新观点和预判。《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显示,67%的基金经理会通过讨论区等线上社区与基民进行交流;42%的受访基金经理也会通过理财直播与用户进行沟通或了解反馈意见。

基民情绪跌至冰点(新手基民们终于成长了)(6)

数据来源:《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

你夜里上线怒怼经理的话,基金经理可能半夜在网上冲浪都看见了,而且有些基金经理也需要进行交流来让投资者弄清楚自己的投资理念。在基金经理看来,数字化线上渠道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加强投资者教育(69%)、投资理念分享(68%)和投资者陪伴(59%)。

基民情绪跌至冰点(新手基民们终于成长了)(7)

数据来源:《2021基金经理千次调研报告》

例如 “段子手基金经理”盛丰衍,就经常在支付宝基金讨论区分享最近的思路,有时候亏钱了形容自己“如果亏钱,连呼吸都是错的”“菜是原罪”;就连学生提问他怎么当上的基金经理,都有问必答。

基民情绪跌至冰点(新手基民们终于成长了)(8)

此外,金融科技应用在投教陪伴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基金经理、分析师们是要休息的,投资者几乎都是夜晚灵光乍现开始买卖基金,而蚂蚁基金的智能理财助理机器人“支小宝”,可以在各种时间段陪伴基民们,比如回答一些理财知识、分析市场情况和持仓行为等。据了解,支小宝能一分钟同时服务1000万用户,目前能够解答约8000种理财问题,2020年,支小宝累计解决了投资者提出的8亿多个理财问题。

说回到整个行业。现在,我国公募基金市场进入了成长快车道。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基金行业管理资产净值合计24.41万亿元,从全球第九上升至全球第四;而且调研显示,超8成受访基金经理认为,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仍处于“高速成长期”,未来发展的潜力还很大。

明年基民数量和基金规模估计还会继续增加,而投资者教育也不能停,需要继续细水长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