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

⬆️《故乡与世界》即将更名,正在升级中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1)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2)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3)

在今年的第十六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FIRST FRAME第一帧”单元将“年度影像”奖颁给了牛小雨导演的剧情长片《不要再见啊,鱼花塘》,陆晓浩导演的剧情长片《之后的一周》则获得了该单元“特别提及”奖。

2022年,是香奈儿品牌与FIRST青年电影展携手前行的第2年。由双方共同呈现的官方特别策展“FIRST FRAME第一帧”单元持续发力。2022年展映的9部影片均甄选自年度竞赛的入围作品,包括4部长片与5部短片。9部各具魅力的影片既努力探索了女性表达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多维可能,也以真诚的态度聚焦了不同女性的独特生命体验。

香奈儿与电影的结缘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嘉伯丽尔·香奈儿女士的职业生涯与电影这一20世纪新兴艺术形式交织并行,经典好莱坞时代、法国新浪潮、先锋派电影……在接连不断的深入对话与创作过程中,香奈儿女士将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力延续至今。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4)

FIRST FRAME第一帧年度推荐人。

在电影艺术中,“一帧”既是电影胶片中最小单位的单幅影像画面,也意味着创作的起点和故事的开始。

“第一帧”单元聚焦中国青年电影人,关注女性表达,鼓励多元创作,期待以更具锐度的影像书写、更具突破性的议题选取和更具有力量感的角色塑造,向公众话语空间传递更加明晰的信号。

随着女性议题在公共领域被广泛讨论,以及女性创作者近两年在电影行业的系统性发力,女性电影已逐渐成为了时下的“大热门”。

一方面,更多元、更独特的女性故事被讲述,它们既呈现女性共同的生存困境,也提醒观众注意到问题的复杂性与具体性。

另一方面,某些根本性的问题也急需要寻求新的答案:什么才是“女性电影”?女性电影该以何种姿态与形式而存在?女性创作者能不能不拍摄女性题材作品?男性作者又能否加入进对这一话题的回应与反思中?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5)

静水流深 还是一针见血?

在进城打工前的一周,两个女孩在潮汕的乡间开始漫无目的的游荡。自由的时光显得那么漫长,以至于当最终看到城中村逼仄的空间时,两个女孩才忽然惊醒,美梦已经结束。

在陆晓浩导演的长片《之后的一周》中,女孩子们的梦境同夏日的时光般悠长而快乐。好时光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的错觉和青春在猝不及防中戛然而止的错愕感都构成了本片略带伤感的诗意表达。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6)

《囡囡》剧照,只有父亲陪伴,少女感到内心的情感无人倾诉。

但当短片《囡囡》讲述起类似的少女青春期故事时,青春就突然变得短暂且猝不及防,像赏味期很短的杨梅,像容易化开的冰淇淋。

有太多时候,电影创作就像是神奇的化学药剂,长片与短片仅仅在体量上的不同就能让两个类似的故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质感。

前者更像是深思熟虑后的冷静表达,寻求与观众缓缓倾诉的机会。后者则追求灵感与创意能够在一瞬间与观众达成共鸣。

在与FIRST合作呈现“FIRST FRAME第一帧”单元时,香奈儿始终兼顾长片与短片的不同表达魅力。既提供冷静思考的空间,也展现一针见血的惊艳瞬间。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本届FIRST FRAME单元中的长片创作者正好是二男二女,势均力敌。但在短片单元的五部作品中,有四位女性创作者实现了对于女性议题的精准把控与完美表达。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7)

动画短片《坏掉的土豆》,在7分钟的时间内,导演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于世界之荒诞的独特理解。

在困惑与不解中, FIRST FRAME短片单元的评审尝试着对这一现象做出了自己的解释:“短片是很多导演的一个起点,很多可能是学生作业或者说毕业作品时候的尝试,就在这个起点上,其实女性创作者跟男性创作者展现的才华我觉得应该至少是一样的,或者说至少是不比男性差的。但可能再到后面,女性在整个社会里面的位置,包括女性导演她可能并不被这个产业所期待,她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困境,导致在后面我们说在看长片,尤其是商业片类型片的时候,女性作者会没有男性作者那么多。”

对于电影节的评委与策展人们而言,尽早发现与持续挖掘优秀的女性创作者、时刻关注多元化的女性题材故事,既是一种责任与使命,也是对抗市场、为市场环境带来变革的勇气与理想。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8)

出走或回归?

女性与土地的故事贯穿于今年“第一帧”的创作单元,导演们将镜头对准他们/她们成长的乡镇和村庄的同时,也对准了这片土地上“长期失声”的女性群体们。

她们既非家境殷实的中产,也非潦倒困苦的边缘人群,她们只是最普通活着的母亲和女儿。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9)

《之后的一周》海报。

《之后的一周》导演陆晓浩在采访中表示,潮汕多女一男的家庭构成,使他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群中,女性占了绝大部分,而她们从乡村出走又终于因幻想破灭回归乡村的故事,也在他的家乡反复上演。这些在命运中浮沉的女人,她们的故事是值得被讲述与看见的。

观众随着影片的主人公燕婷和漫如游赏关阜和揭阳的风土人情,也注视着旅途中不同境遇的女性们:已为人母的童年玩伴,外出求学又回到故乡的服装店老板娘,背着包站在车站的粉肠摊摊主,她们未必不曾选择离开这一片土地,却因种种原因,或望而却步,或返归故乡。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10)

《之后的一周》剧照,少女燕婷和好友漫如在乡间遇见已为人妻的同学。

潮汕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环境使得女性并不能有更多的选择,燕婷将关阜称为“地狱”,然而当成功出走的燕婷终于站在广州狭小逼仄的城中村,却发现不过是到达了“另一个地狱”。

这些看似自由的选择,却不可避免地转向了同一个起点——这些女性的故事也似乎进入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死循环。

也有导演尝试着打破这一循环,长片《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中理发师的女儿霞霞,就选择了另一种方式的出走——她不愿再囿于社会赋予的女性身份。

“我的父亲只喜欢她的女儿,不喜欢我,我想做回我自己。”霞霞在一个平凡的午后离家,最终成为了鱼花塘中一位妖怪,为女主角叶子带来爷爷的关照与祝福。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11)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剧照,失去爷爷的叶子和鱼花塘的妖怪一起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光影构成的梦境。

在展现女性生存境遇的叙事中,关于她们的“出走”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第一帧”单元影片对“娜拉走后怎样”或许未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更多关于女性的故事开始被讲述,更多原先“失语”的女性开始被听见,被看见,她们的“出走”也拥有了更丰富的选择。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12)

打破创作的框架

对于影像作品中的女性表达而言,包容创作者的身份与创作内容都是必须去面对与接纳的问题。

当女性表达仅仅拥抱女性创作者,回避男性作为旁观者的目光时,当女性议题成为女性唯一被允许的表达出路时,枷锁依旧没有被打破。

在FIRST FRAME单元中,男性创作者的女性故事表达同样熠熠生辉。

公交车在山路上盘旋,不知道谁的目光注视着远处朦胧的晨辉。母亲的旁白开始回忆抱着曾喜在公交车上的快乐时光。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13)

《再见乐园》海报。

对于王尔卓来说,《再见乐园》的创作是一个不断让作者退居幕后的过程。他选择成为一个旁观者、倾听者,让女性用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

倾听的姿态,总能不经意地打破性别与代际树立起来的隔阂,最直接而纯粹的共情也就因此传达给导演,再传达给观众。

“外婆很沉默。不说话,每天劳动,也不会有太多的交流,如果不是我反复去问,她不会主动聊。”

“外婆从小照顾我长大,长大后去广州照顾小儿子,我偶尔去看她,她在广州的家里,依然在劳作,跟在农村没有区别,厨房狭窄,馒头摆满了灶台,特别整齐,面无表情,戴着老花眼镜。”

在今年的FIRST青年影展上,比男性导演主动拥抱女性议题更可贵的是,女性导演对多元议题的拥抱得到了肯定。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14)

《百川东到海》剧照,小海打算独自骑车去县城找妈妈。

和父亲一起独居在沙漠边缘的少年小海,打算独自前往县城寻找母亲,让母亲带他去水上乐园感受下什么是大海。

在县城之旅中,小海结实了很多朋友,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

于是最终,影片在一个孩子充满稚气的作文中完成了对故土、过去、未来与希望的思考,深刻而不失童真。

对于《百川东到海》来说,女性创作者与女性议题不仅仅未必是必然的、唯一被允许的结合,甚至进一步证明了当女性表达与女性视角和类型片结合时,女性表达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基于对国外影展的丰富经验,评审同样也指出了类型化创作对于女性表达的重要性:“我观察到国际上女性主义或是女性题材、女性导演的作品,它其实现在是不断地在和酷儿以及类型化的东西去做一个更大的融合。比如去年戛纳的金棕榈最佳影片叫《钛》,一个法国女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它就是一个非常女性主义非常酷儿的类型片。我觉得戛纳把最佳影片颁给它,其实也是代表着一个信号:接下来全世界电影的发展,我们需要去关注什么样的电影。”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15)

《有羽毛的东西》剧照,一家人吃饭,画面中只能看到手。

在短片《有羽毛的东西》中,导演将摄影机视角对准人们的双手,当面庞被隐去时,手与手之间的交流就成了一种颇具类型趣味的巧思。

父亲的一只手残缺,另一只手宽厚、有力。母亲的手则时刻为了婴儿的安睡而摇动摇篮。

家庭片最宝贵的元素:温暖、彼此理解与互相关照,在独特的摄影机视角中被挖掘出了更多充满新意的细节。

当性别与议题成为女性主义电影的绝对框架时,自由、平等与真诚就不能真正入席,拥抱一切可能性既是女性电影的未来,也是整个电影行业应当心向往之的方向。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16)

于温柔中孕育风暴

“《莉莉》的故事源于自己童年时候的心结,拍摄这部影片,也是想要借此发泄自己对‘重男轻女’的怨气”,短片《莉莉》的导演黎静如是表达自己的创作初衷。

“长大后,我发现父母其实非常爱我,但这一发现更让我感到悲伤,父母如此爱我,却还是选择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我。”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17)

《莉莉》海报,独生女莉莉得知父母怀了弟弟,一个邪恶的“杀弟”计划 开始在她脑海中酝酿……

这种矛盾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促使黎静以一种更为诗意的方式来处理童年的伤痛记忆。短片中,莉莉为阻止弟弟降生而进行的反抗,并非激烈的情绪与肢体动作,而是与同伴在残阳夕照的海边起舞吟诵神婆的乐歌;把神婆的避子符藏入母亲的枕下;把为母亲安胎用的汤倒入父亲为求子,而重金购买的金鱼缸。

“影片中的莉莉虽未表现出明显的喜恶情绪,但在她平静的面容下,隐藏着充满心事的眼睛,在平和的叙事下,汹涌着一股奔腾的暗流。”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18)

《不要再见啊,鱼花塘》导演牛小雨。

剧情长片《百川东到海》和《不要再见啊,鱼花塘》的两位导演同样选择了以一种内敛而诗意的方式抚平生活中的伤疤:居住于偏远沙漠的小海,进城寻找母亲,在水上乐园度过了似真似幻的一日,写下关于大海的诗篇;《不要再见啊,鱼花塘》中的女孩叶子失去了疼爱自己的爷爷,便为自己塑造了一个美妙的梦境,光影交错中她见到鱼花塘中可爱的妖怪,与久别的爷爷重逢。

尽管背负着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几位女性导演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以一种平和、温柔甚至浪漫的方式来回应伤痛。

激烈的愤怒与反抗未必是女性表达的唯一出路,那些温和且细腻的娓娓道来,反而更能呈现女性开放与包容的态度,鼓励她们勇敢地以自己的方式与现实进行斗争。

面对当下的创作环境,秉持着开放包容态度的娓娓道来,和对细腻情感的精准把控显然是能帮助女性创作者最快实现突围的武器,但撕破标签的决心也同样重要,女性创作者具有自身的优势,但同样也具有更多元化的可能。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19)

FIRST FRAME第一帧 年度荣誉颁奖现场。

在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当下,如何能更好地推动女性导演与女性议题的创作,也成为今年FIRST FRAME第一帧主题论坛的讨论话题之一。

女性生存境遇的改善与女性精神的传达,绝非靠个别群体与个别作品体便可达成,这一改变需要更多创作者的参与,更多元的主题、更坚实的联合与更开放包容的心态。为此,香奈儿也将持续与FIRST青年电影展合作,鼓励更多元的主题呈现,助力女性影像的创作。

高质量的欧洲电影(FIRSTFRAME在西宁)(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