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管理经典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做自己人生的CEO)

作者:崔璀1.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就本质而言,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是对人的洞察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管理是让你说的每句话有作用,去管理你的老板和客户,去管理更大的权威,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我读管理经典读书笔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我读管理经典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做自己人生的CEO)

我读管理经典读书笔记

作者:崔璀

1.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就本质而言,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是对人的洞察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管理是让你说的每句话有作用,去管理你的老板和客户,去管理更大的权威。

2. 世界总是充满不确定,它有时优待我们,有时对我们凶残,应对它的唯一方法,是努力提升自己内在的确定性。人生只有一次,不想让它来管理你,你就要去管理它。

3. 每个人负责好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将这个概念运用到工作中,也很好理解,即“我们不用为别人的工作负责”。而如果我们把它用到生活中就是:我不用为他人的困扰负责!我不必为他人的困扰负责。老板是不是生气,老板是不是对我不满,那是老板的困扰,我不应该为此负责。我把老板的困扰加在自己身上,就是我搞错了分工。

4. 无论别人是成是败,只要你把自己当成了第一责任人,你就是在暗示:“你没有用哦,全靠我。”长此以往,你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无处借力、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

5. 分工概念的A面是“不要把别人的困扰揽到自己身上”,这还不全面,分工的B面对我们也很有帮助,那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困扰推给别人” 。分工的方法提醒我们:在分清困扰的归属的时候,可以尝试把句子中的主语都变成“他”;而在这里,这个女孩可以把因果关系中表示原因的主体都变成“我”:把“我陪他到上海,是为了他”换成“我陪他到上海,是我自己的决定”;把“他没有陪伴我,所以我才这么委屈”换成“我需要更多的陪伴,所以我才这么委屈”。

6. 人和人最根本的差别,是认知的差别。这也是我在管理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方法——不刻意纠正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专注影响他的认知。

7. 一个说了算的人,一个让人信服的人,靠的不是大嗓门,不是盛气凌人,而是非常准确地改变对方的心理预期,从而举重若轻地改变对方行为的能力。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找到他的痛点,精准地改变他的心理预期。

8. 如果你每次都不坚定地兑现结果,孩子的心理预期就会变成:我不听你的,因为你说了也不算数。我们真的给他买了玩具,他看到了结果,下次他就会更加相信,我们真的会那么做。如果你想彻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就要让他相信你真的会说到做到。立即行动比说上一百遍效果好多了!

9. 你以为你没有办法,你以为你没有权力。事实上,你随时随地都有权力,你是那个有力量的人,他们之所以可以让你不舒服的原因只有一个:你允许了他们。是你把让自己不舒服的权力交给了别人。真正的权力,是自下而上给予的,真正有权力的是那些看上去被领导、被影响的人。你能够领导我,是我认可了你的领导;你能够影响我,是我接受了你的影响;你能够欺负我,是我忍受了你的欺负……自始至终是“我”把权力给了“你”,这就是“授权”。

10. “好不好”、“行不行”这种带有选择空间的疑问句,就等于是把“不好”、“不行”、“不可以”这些话送到孩子嘴边,给了他拒绝你的权力。如果我说“把玩具收起来,过来吃饭”,那被拒绝的概率就小很多。

11. 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份职责就是“培养团队,成就别人”,我的工作应该是指导同事,帮助他们成长,但我却一次又一次越俎代庖,代替他们完成工作,还抱怨他们不成长。

12. 在那些无助的时刻,如果能够看到自己的权力,我们就不再是一个无辜的小白兔,不再是一个无助的受气包,我们就会明白:他能这么做,是因为我给了他“钥匙”。换句话说,我也可以选择不给他这把“钥匙”。知道了“钥匙”是怎么被自己交出去的,就可以找到方法,看管好手里的“钥匙”。

13. 与上面我们提到的陷阱相对应,权力管理的三把“钥匙”分别是:看到、表达和行动。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看到”。你先得知道自己手里有这把“钥匙”,这是最关键的。“人性的本质是主动的”,权力随时随地都在你自己的手里。职场上的确很多人常喜欢扮演“沉默的聪明人”,明明有很多想法和点子,开会的时候却往后排躲,全程保持沉默,心里想的是“反正那些有权力的人会做决定”“我说了也白说”,轻易地把自己参与决定的权力交了出去。

14. 表达”就是行使权力。把自己的想法、建议表达出来,等于是在和别人说:我是有权力的。因为我们有时候害怕“表达”会让对方不舒服,有时候觉得拒绝对方是自己的错,但憋着不说不能解决彼此的“关系”问题,反而会积攒情绪,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只有大大方方地表达,才能让关系变得更密切。退群这个“行动”,就是夺回听他说话的这把“钥匙”。

15. 员工值多少钱,是和员工创造的价值直接相关的,那把“钥匙”在员工自己手里。老板真正想要的并不是从员工身上省钱,而是期待每个人创造更大的价值。公司得到更大的收益,你得到更理想的报酬,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16. 什么叫强大?强大不是掌控一切,强大是清楚地知道,我做的每件事儿,都是我要做的,不委屈,不抱怨。就像是对自己说:我看到了,是我在授权这一切,我之所以交出“钥匙”,是因为我想获得一些别的利益。

17. 因为主管给员工贴了一个不上进的标签,就给“自己管理不了新员工”这件事,找到了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因为他们没有上进心,所以我管不了。因为“标签”,我们错过了很多沟通的机会。撕掉标签,我们才有机会看到更多的真相。而那些真相,才是人和人之间本该有的亲密。

18. 心理学有一个重定向理论,它认为,无论在一个方向上增加还是减少关注,最终的结果都会是加强关注,因此,更好的方式是引入新的刺激,扰动原有的注意定向。这个刺激的权重越高,对原有注意定向的扰动效果越好。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去关注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19. 一个问题,当你一直想要去克服它时,它就是你的噩梦,仿佛永远都解决不了。但是当你把它看成优势时,它反而没那么容易保持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悖论。你留住它,或者留不住它,都是一件好事。这样一想,是不是觉得很轻松呢?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就看你看到的是哪个了。

20. 发现能力的第一步是管住手,让他(孩子或者下属)自己来。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是管理整个团队的工作节奏,帮助大家确认目标,分解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辅助大家达成自己的目标。管理要极度敏感,不放过任何一点不对劲”。选择在这一刻停下来,跟他一起看,是什么限制住了他的潜力,而不是不停地催促和责怪他,甚至是自己直接上手把事情做完。有时候,我们的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先入为主,我们能力越强,就越容易用自己的标准去定义所谓的能力,反而失去了看到其他能力的可能性。这就是除了“插手”,我们看不到其他人有办法的深层原因。我们总是用自己觉得正确的,甚至是“唯一正确”的眼光,去评判别人。

21. 看到别人有能力的第二个办法就是:睁开眼,真真正正地看到他。你需要给对方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他们克服困难、征服环境的手段,而不是在一开始先做出“他就是消极怠工,他就是跟我作对”的结论。放下那个全知全能的自己,撂下那些本不该由你承担的责任,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重新轻盈起来。在我们通常的认知中,我们总觉得,对方需要“你”给出什么有价值的回应,但往往,对方真正需要的,只是让自己被看见。什么是“被看见”呢?一切的关键就在于“以谁为中心”。

22. 有没有觉得“主语转换”这个方法,有点儿耳熟?是的。这就是我们在第一章中提到过的,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核心学说“课题分离”。“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它的核心概念是:谁困扰,谁负责。具体应用在“沟通”上,就是:对方困扰,对方负责,以对方为中心。那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因为你告诉他答案,和他自己找到答案,结果可能会是一样的,但是效果截然不同。一个是被动地接受,让人觉得,“这是你硬塞给我的事”,心里难免会有逆反情绪;一个是主动地发掘,让人觉得“这就是我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是我自己的事”,这样他会更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23.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你不必喜欢、崇拜或憎恨你的老板,但你必须管理他,让他为你的成效、成果和成功,提供资源。这种积极的做法,就叫作“向上管理”。我想告诉你的是:要做好向上管理,你首先需要的不是学习技巧,而是先放下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叫作“自恋”。自恋表现一:“我以为我不说,领导也应该知道。”自恋表现二:“我只要说了,老板就应该配合我。”王尔德有一句名言: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自私。自恋表现三:“老板的需求,就是为难我。”

24. 1.这太难了,我做不到。→我需要一些指导,我需要多一个人手。2.这个项目没有资金,怎么干。→我需要更多的预算。3.我这也是为了公司的利益。→我需要你更多的支持和理解。4.你为什么老是指责我啊。→我需要你更多的正面反馈,这样会增强我的动力。说出需求二:面质技巧第二步需要使用到心理学里的“面质技巧”,里面包含了“我需要”,以及描述信息和影响。具体来说,就是说出“我需要”,然后描述我的现状。注意!这里的“现状”是只描述客观事实,而非主观评价。另外,明确指出做了这件事情,最后能达成什么目标,不做这件事情,会有什么影响。

25. 知名管理顾问马歇尔·戈德史密斯指出,对待老板只需把握一个原则:“你怎么服务你的头号客户,就怎么对你的老板!”服务客户,是为了能达成自己的业绩,那么对待老板,也一样,是为了能让老板为我们提供协助,达成我们自己的目标。这种观察要真正把“我”放在这件事以外,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去考虑他想要什么。

26.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这样评论:如果你的出发点就是讨人喜欢,你就得准备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妥协,而你将一事无成。

27. 团队不过是一群各有缺点的人互相支持,合伙做事”,无论你能力超群还是初入职场,你和老板的关系永远是“合作”关系,不要把老板当作“神”,而是要把他当成你的“合伙人”,更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更愿意倾听他的需求,更主动地去寻找合作的方法,直到结果让双方都满意。这样,才能让老板成为你工作上的助力,真正体现“向上管理”的价值。

28.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说:把生命放在你自己手上,你会发现,你没有其他人可以责怪。牢记这句话,也许我们的很多目标实现起来,就不那么难了。一定程度上,你要放弃一些一直以来依赖的东西:你选择告别父母,独立生活,就意味着不再会有人为你遮风挡雨,向你嘘寒问暖;你选择创业,就会失去原来安稳的工作和平台。自由的代价会让你失去某种安全感,它使人孤独,并感到焦虑和无能为力。

29. 当你要求别人主动时,他已经“被动”了。我们想要的自觉、主动,是我们不用去“要求”,对方就能靠自己内心的驱动去做这件事,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或者超出我们的预期。

30. 传统的激励方法对于一些规则简单、目标明确、机械重复的工作更为有效。对于非常需要创造力、想象力的工作,常规的激励手段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31. 通常我们会把一个人的行为内化成他本人的“问题”:他爱玩游戏,一定是这个人不好。他贪玩、松懈、没有主动性,他有问题,所以他要改。但其实,这些都不是他玩游戏背后的“理由”,这只是对他这个人的“批判”。我们从消极的角度看待他的“主动”,带着批判的眼光从他个人身上找“问题”。这样除了让自己生气和不满,令双方产生对立,并不能真的改变一个人啊。外化提问,可以帮助我们从积极的角度,深入地、具体地发掘别人做某件事背后的理由,并且发现的这个理由一定是正面的,足够好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积极使用”。而看到不一样,我们才有可能做到不一样。

32. 当我们感觉到被控制时,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思维被限制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