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让你怀念的是人还是事呢(恰同学少年回忆我的高中生活)

高中生让你怀念的是人还是事呢(恰同学少年回忆我的高中生活)(1)

 前些日子看孙女之余,闲来无事扒查自己的旧纸堆,翻来翻去,就从过去的日记本里翻出来了一张高中毕业合影照片。戴上老花镜一个一个的端详,竟然还都能叫出他(她)们的名字,甚至连他们各自所在的的村庄、单位,也记个八九不离十。看着,瞅着,想着……四十多年前,那段美好的青葱岁月,那段艰难的求学路,那些发生在身边的趣事儿,又重新在脑海里回荡。于是就鼓不住想说说――以此献给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们。

我接到高中入学通知的那天是腊月二十二。那天我和邻居外号叫“三魔”的表哥一起去拾柴火。他魔魔蹬蹬的把我领到了南套村西牛角旺上边的“狼窝顶”上,这里离家足有十几里路,背着柴火篓子回家时,已是黄昏。村里的善志,善兴,立贵,新春四个伙伴们,已在我家等候了多时。他们告诉我,中峪联中来了通知,我们五个人升学了。那天晚上,我们玩到十点多。又说又笑又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们那一届学生没有参加中考。是由毕业学校根据平时学习成绩和表现,还有家庭出身成份和政治状况等,推荐入学的。尽管如此,我们也还是感觉很自豪,因为,我们是团坪峪村有史以来的第一批高中生。

我很高兴,可父母亲却来了愁。因为,入学通知上说,新生报到需要交四元钱。(两元书钱两元学费)。我们家八口人,兄弟姐妹我最大,每年都要交给生产队“缺粮款”。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四元钱供我读书。年前年后的那些日子里,父母一直为那四元钱发愁。后来,我二舅找老残废军人徐传德大爷爷借了四元钱,才为父母解了愁。

七二年正月十六,我背着铺盖,背着母亲烙得地瓜面子煎饼和咸菜罐子,装着二舅借来的四元钱。和伙伴们一起,步行三十五里路,就来到了沂水城西的沂水一中。那年我虚岁十六。

沂水一中好大!比我们初中母校中峪联中大多了!

进入校园大门,左侧就是一片大操场,南北长一百二十多米,东西长也一百米开外。清晨,悠扬的《东方红》乐曲把我们唤醒,全校一千多师生就会集在这里,伴随着明快嘹亮乐曲,我们就伸手踢腿弯弯腰,做《第三套广播体操》,在主席台上领操示范的就是我们的体育教师于培元老师。

走进校门,迎面就是一尊高高矗立的毛主席雕像,他老人家挥舞着巨手, 好象在召唤我们这群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呢!毛主席塑像后面,是学校的办公楼,说是楼,其实只有上下两层。学校办公室,工宣队,教导处,团委,广播室等部门都在这里。我们的校长陈英,还有武校长(付),也在此办公和住宿,他俩个头差不多高,是墩墩实实的一对半老头儿,特别是陈英校长,矮矮胖胖,面容和善,说话没有高言语,很让人尊敬和爱戴。而工宣队的张队长,则是一标准的山东大汉,浓眉大眼黑脸堂,说起话来高喉咙大嗓,粗犷豪放。不愧为是机床厂出来的工人师傅。在这里住的,还有一位董老师,她是位近五十岁的妇女,花白的头发,还留了个“半截楂”,她的专职工作是敲钟。我们都叫她“董老嫲嫲”。

办公楼的左侧一百多米地方,是学校的大礼堂。这里能容纳一千多人集会。学校的文艺演出,大批判会议,老贫农忆苦思甜报告等集体活动大多都是在这里举行。

大礼堂的南边是一个大池塘,里面栽培着藕荷,夏日时节,塘内荷花盛开,娇妍多姿,蛙鸣鱼跳,相映成趣。岸边垂柳依依,蝉声四起,微风吹过,让人心旷神怡。这是一个好地方,高中生活的课余时间,我在这里逮过蛤蟆,粘过知了。有时候,还挂牵着藕瓜长的大不大,就捥起裤腿下池塘,藕瓜没抠到,还弄得两腿黑臭泥。

学校大礼堂的后边,是食堂、伙房和总务处。一日三餐供应教职工和有粮票的学生们。不过,大多数农村来的学生,一般很少光顾这里,最多就是来这里打开水。烧开水炉子的师傅叫刘彥道,他五十来岁,二百多斤,手腕子比我们的干腿还粗,脖子跟与脑袋按周长计量,也差不了多少厘米。我们去打水,他一般不说话,可说起话来象狮吼。一旦有同学在锅炉前调皮,他就把烧火钩子一举,“嗷”的一声吼,同学们便会撒腿就跑,他就哈哈的笑,其实他笑起来也挺好看,乖慈祥的。

伙房的左侧路东有一排房子,是学校的实验室。每当上实验课时,各班的同学们便来这里上课。我的同班同学龙效俭的爸爸,就是这里的管理员。有这层关系,我课余时间就跟着龙效俭常到这里玩。眼扒眼的看着龙老师他们把一个个方的圆的电子元件,銲在一起,最后就能发出奇妙的声音,感觉神奇的很。

学校的卫生室,最初坐落在校园西北角的一排平房里,卫生室的一旁就是卜医生的宿舍,他夫妻俩都是学校的校医。卜医生中等个,白净脸庞,常常戴着一副眼镜,对人和蔼可亲,说起话来慢悠悠的,边说边挤巴眼。我们常装作嗓子不舒服,找他讨“薄荷片”吃。后来被他识破了,遇到去要薄荷片的同学,卜医生就摸注射针,同学们就跑了,卜医生就笑眯眯的,说我们是调皮捣蛋鬼。

学校的图书室,最初设在办公楼里,后来又挪到了实验室后排的平房里,那是我最愿意去的地方。图书室的藏书很多,但是,供学生们借阅的图书,也不是很丰富,《艳阳天》、《金光大道》、《沸腾的群山》、《十万个为什么》等,看了不下三两遍。图书室的管理员是闵老师。有时候,我们帮她扫扫地,整理一下图书什么的,她就对我“特殊”一下。在图书室里,我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记住了保尔柯察金和他的那句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那时候,校园的东南角,西墙跟,工具室旁有几块空闲地,这就是学校的校田、菜地。每周两节劳动课,我们就在这里劳动,我们种萝卜,种白菜,栽辣椒,栽茄子,还在东南角那块地里种过小麦,种过玉米。学校的物理老师们还自制了一盞灭虫灯,夜暮来临,灭虫灯就发出蓝蓝的光,虫子们,蛾子们就往灯光奔,可一遇到灯光外面的电网子,就啪啪冒烟,落地而亡了。

学校的后勤劳动管理员叫赖宝海。他高高的个子,黑黑的脸堂,一口南方话,不太好懂。据说,他曾是国民党海军的舰长,后来起义投诚了,被安排到沂水一中教外语。文革时期,他受到冲击,因海外关系,就下了讲台。在学校里,他不大与人交流,活泼不足,严肃有余。同学们都怕他。可我感觉他很善良,有次我去拿铁掀,他看我个子矮小,专门给我挑了一把轻快的,还乐哈哈对我笑呢!

现在来看,当时的沂水一中,最不称心如意的地方,就是四周的院墙都是土打的。而且,土院墙上还隔三插五就有个洞。学校里今天堵住,隔几天就又被挖开。为赶时间,为抄近路,我们有时就钻洞而过。当然,如果被老师们逮住了,就得罚站。

高中生让你怀念的是人还是事呢(恰同学少年回忆我的高中生活)(2)

高中生让你怀念的是人还是事呢(恰同学少年回忆我的高中生活)(3)

 新生报到入学后,我被分别了六班。

我们班的同学分别来自于黄山公社,城关公社的北部村庄,和县城正阳路以北的街道和机关单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那级学生,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个头上都相差很大。如我们的班长李周年,当时可能是二十一、二的年龄了,他在讲台上一站,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批评起人来,就象大人训小孩,我们这些十四五岁的同学,都乖乖的不敢吭声。象顾和元,候有吉等同学,个子都在一米六、七了,而赵焕任,田宝伟,刘洪明等六个同学个头最多也就一米五。每当集合排队,他们都自动站在队尾,还自嘲为“六大金刚”。幸运的是我没有在六大金刚行列。如果选八大、十大金刚,我也许就榜上有名了。六大金刚们虽然年龄小,个子矮,但是在班里都表现的很优秀。象庞运涛,冯怀山,张玉民等同学,学习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后来,他们都在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大学。再说赵焕任吧,他不但学习较好,还写一手好字,特别是粉笔字,在班里首屈一指!为此,他就成了班里的墙板组的骨干。每期墙板、黑板报出来,同学们都夸赞不已,就连老师们都阖首点赞。赵焕任是北越庄村,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是同路人,相处多,熟悉的早,投脾气,也很要好。正因为要好,我们就做了一件秘密事儿。

七三年秋,河南省出了个“马振扶”事件。紧接着全国就开始批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批“师道尊严”。一时间,学校里批判会层层开;大字报到处贴。教室里贴满了,就贴到教室外。还相互较真,看谁最能反潮流。于是,我就想出出风头,炫一下能为。那天晚上下夜自习后,我和赵焕任就拿着浆糊和早就准备好了的两张大字报,悄悄地来到伙房前,在阅报栏一边贴上去一张。然后,又象小偷一样,来到办公楼下,本来想把大字报贴在办公室门上,可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就急火火的贴在了走廊的墙壁上。撒脚丫子溜回宿舍,俩人象对受惊的兔子,跑的特快。

和赵焕任同村的阎培华同学,我和他也很要好,因为,他帮过我一次大忙。

上学时,我偏科,语文稍好点。教语文课的姚老师谢老师有时还在课堂上念念我的作文。后来,老师还让我在全校批判大会上,代表全班发言。大概因为这些因素,学校广播室选业余工作人员时,就提名到了我。我就十分高兴。可一高兴就忘乎所以了,还没有收到正式到广播室“上任”的通知,我就憋不住了。那天下午课外活动,我就溜到广播室。刚巧阎培华也在广播室,(他是机务员)我左瞧右看还不过瘾,伸手就摸麦克风。结果,麦克风就从支座上断了下来。我闯了祸,又没钱赔,吓得不知所措,晚饭都没心绪吃。阎培华就安慰我。那天晚上,他和龙效俭同学,在实验室里物色了半晚上,悄悄的把话筒又接在了支座上,(估计是用万能胶粘上的)事情当时也就过去了。一周后,这事还是露了黄,负责广播室的校领导,说我不爱护公共财务,我去广播室的事,也就泡了汤。没有让我赔偿,已是万幸。以后,好几次,阎培华都笑眯眯的和我开玩笑――“没到广播室逛逛?”

出了这个事儿后,我和阎培华就更加要好了。有一次,星期天从家中返校,半路休息时,把褂子丢了,还是阎培华给我捡回来了,缘份吧?阎培华还有一个要好的同学王福平,后来,我和王福平又一起参军,他在卫生队,我在一连。成了同学加战友,更加亲密无间。那时候回团部出差,就常常到他那里蹭饭吃,这是后话。

我们六班有六十六名学生。班里的项孔玲(项友校长之女),武传玲是校蓝球队的骨干。项孔玲还曾经是学校女子100米短跑纪录的保持者。李晓文(文艺委员)、孟红、鞠珍等表演的小话剧《处处有亲人》,曾得过全校一等奖,她们也都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而卢丙东、卢松群、荆玉庆等同学则是文、体皆优。卢丙东的笛子吹的很有专业水准,卢松群是班里的体育委员。荆玉庆则是学校乒乓球队员,还会在班里演出时伴舞。文艺会演时,卢丙东演李勇奇,卢松群扮少剑波,一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就赢得满堂彩。这些同学们为六班争得了很多荣誉,奖状都把教室后墙贴的满满当当的,六班也就成了全校的文艺、体育先进班。

卢丙东曾经是我的“师傅”。我跟他学了一年半的笛子。开始吹《东方红》,后来就吹《牧民新歌》,毕业时,他把他那支心爱的F调短笛送给了我。我带着它当了四年兵,还伴随我去过渤海湾海滩,高兴时吹,郁闷时吹,一直到这些年来吹不动了,这支笛子还一直留在我身边。

两年多高中生活,我和许多同学同过桌。 我的第一个同桌是王长生,他是我的小组长,每当我课堂上做小动作耍调皮时,他就不动声色、偷偷的戳我一把,为此我少挨了很多训。

杨西勺是数学课代表,和他同桌那段时间,我的数学成绩长进很快,每次考试大多都在八九十分。我俩还一起参加过招飞。我曾闯过了初检关,宫汉顺老师和燕老师还到俺大队搞了政审,可复检时,就因为眼睛不过关被刷下来了。而他一直体检到济南。那年,全县最后就走了一个飞行学员,是我们学校同级四班的王观海。

我和付班长顾和元也同过桌,那段日子,每当劳动课时,他就安排我点轻快活儿,我很感激。

卫生委员宋文芬的英语特棒,考试满分时多,下90分时少。考试时,她很快就做完了,可也不急着交卷,还把试卷往我这边放放,即便如此,我英语考试从来没有超过四十分。学了两年英语,只会说一句“俺买包袱茶叶末!”

王树兰同学是我们邻村,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们都一个班。她得过学校女子1500米银牌。我和她同桌时,还吃过她一个煎饼。――有次周六早饭,我捎带的煎饼吃光了,王树兰就悄悄递给我一个,我开始不好意思,可肚子咕咕叫,最后还是吃了,真香!当兵的第二年,我的同学加战友王福平,还撺掇我给王树兰写信,表达感谢一下当年的“煎饼”情,我害羞,没好意思写!…………。

在六班,牛树奎,张绍功,高建国,孔照阳都当过我的小组长。我属于最调皮的那类学生,无论在那个组,我都是个“不安定分子”。可有个叫张宪军的同学,也调皮的和我不相上下,他老是叫我“山杠子”,于是就打架。牛树奎,闫洪仁、王修,肖庆安等同学就都偏向我,给我争情理。后来,他就不叫我“山杠子”啦。

两年多的高中生活,教我们课的各位老师,我都还记得。高德明老师,马金鑑老师,刘福基老师,姚定老师,谢绍敏老师,刘志凯老师,教物理的唐老师,刘永先老师,教化学的邴贻文老师,祁见习老师,教英语的姜崇云老师,还有体育老师高爱梅,音乐老师是鞠度。

当然,没有教过我们课的老师,也能记住很多,张敦瑂,李牧,张纪清,朱富晨,赵林祥,潘绍光,燕老师,渠老师,张老师和代老师两口子,等等。他们都是一中的骨干精英,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四十多年过去,这些名字依然刻在我的脑海里,今日回忆往事,他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仿佛又在眼前……

曾记得,音乐课堂上, 鞠度老师弹着风琴教我们识谱唱歌,一把手风琴拉得如醉如痴……

干练敏捷的高爱梅老师,一上体育课,就活跃的象个半大小子。她还有一手好毛笔字,不知道是什么体,反正感觉就是漂亮受看。

祁见习老师的化学课上的有声有色,他用幽默风趣的讲解,让课堂上充满了欢乐和互动,有时候,还用化学知识演示个小魔术。让我们看得如醉如痴,最后在恍然大悟中,牢记了知识要点。

而邴贻文老师讲课则循序渐进,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环环相扣,艺术高妙。

唐老师是三班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物理老师。她是四川人,讲话有时带家乡口音,如人造卫星,她就说成“人cao卫星”。有的同学就捂嘴偷笑,现在看来,应该往偷笑的人的嘴里,塞进去一个鸡屎头子!

刘永先老师讲课从不带教案,他边讲,边在黑板上写,深奥的物理课,让他解析的通俗易懂。他理论好,实践能力也强。课堂上,十几个电子元件在他手里一接一连,就是一台简易收音机。

刘志凯老师讲课声音洪亮。他是五班的班主任。对我要求也很严格,有一次,我的数学考试得了七十五分,课后,他就把我“尅”了一顿。当时觉得委屈,现在想想,也是一种幸福。

马金鑑老师,是我们高中二年级的班主任。他平日近人,和蔼可亲,活泼开朗,每次文艺晚会,他都要上台表演他的拿手节目,京剧海港唱段《马洪亮探亲又回来》,每每都赢的师生们的热烈掌声。马老师对我的教诲一辈子难忘!在班里,我交了四次申请书,最后还是没有加入团组织,马老师对我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努力,相信你会成长为一个优秀团员。

姜崇云老师是四班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英语教师。他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是蓝球场上干将,每当文艺晚会,他吹得长笛,高亢嘹亮悠扬。他的人品师德如同他的球技、笛声,让师生们赞美不已。

姚定老师和谢绍敏老师是夫妻。都教我们语文,因为我偏科语文,所以他们夫妇很喜欢我。二位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偏爱,让我记了大半辈子。她俩都是江苏人,在我毕业离校不久,他们就回了原籍。算来算去,也都是古稀之年了,衷心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刘福基老师,是我们的付班主任,教我们农业基础知识,她还兼任学校“九二零”制剂车间的负责人,劳动课时,她把我安排在车间里干活,学到很多知识。她的丈夫是李欣朴,是学校的美术老师。

我们的高中一年级班主任是高德明老师,他是部队干部转业,教我们政治课。他政治素养好,思想品德优,作风正,性格直,为人忠厚。后来调到了团县委和组织部工作,最后在民政局长的岗位上退休。九六年,我和老同学阎培华,张玉民,高建国,卢丙东等一起看望恩师,酒桌上,一曲《九月九的酒》高老师唱的声情并茂,看出来,他还是那么开朗,还是那么豪放!可惜几年不见了,愿老师健康快乐,永远年轻!

两年多的高中生活里,老师们心诚竭虑的为我们传业解惑,苦口婆心教育我们成长,他们的师德,永远是我们的楷模!师恩,今生今世难忘!

…………

岁月悠悠几十过去,当年年龄最小的我,也已六十有三,老了,老了!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啊,你们都在那里?你们都好吗?今天再看到这张泛黄的照片,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仿佛又站在面前。一日为师,至老为尊!同学之情,终身难忘!愿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在人间――健康幸福!在天堂――逍遥快乐!

这里说明一点的是,照片上好多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被画上了胡子,那是我女儿杜鹃四岁时的杰作,为此她还挨了我一巴掌。感觉不雅观也没法,怨就怨我女儿,别怪我就好!

高中生让你怀念的是人还是事呢(恰同学少年回忆我的高中生活)(4)

图片介绍

前排左起 高慧娟 张茂菊 宋文芬 高崇花 王树兰 付德凤

二排左起 孟红 武传玲 杨培香 鞠珍 渠立明 徐以菊 刘桂吉 顾蕾元

三排左起 刘洪明 庞运涛 马连祥 赵焕任 张乐法 马金鑑 (班主任)刘福基(副班主任)王长生 郭明臣 曹学刚 李周年 田宝伟 冯怀山

四排左起 张宪军 胡万信 牛树奎 闫洪仁 杜纪明 高建国 魏胜文 张明祥 张玉民 武玉州 许希刚 刘胜全

五排左起 王升旗 闫培华 张金练 王福平 杨西勺 顾和元 徐善兴 武忠善 刘殿明 候有吉 龙孝俭 石子全

最后排左起 刘林祥 武俊昌 张绍功 刘敦霞

荆玉庆 王修 刘立森 武善松 孔照阳 卢丙东

卢松群 肖庆安

(项孔玲 李晓文,李启鲁三位同学未参加合影,生活委员李反修和于洪聚因事也未参加合影)

高中生让你怀念的是人还是事呢(恰同学少年回忆我的高中生活)(5)

高中毕业时候的笔者

高中生让你怀念的是人还是事呢(恰同学少年回忆我的高中生活)(6)

沂水一中第一任校长项友在办公楼前留影

高中生让你怀念的是人还是事呢(恰同学少年回忆我的高中生活)(7)

卢丙东赠送给我的笛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