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1)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易经》中把“九”等单数定为阳数,九为阳之极。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九九重阳,故而叫“重阳”、“重九”,同时“九”“久”谐音,又有长久、长寿的意思,故唐代时重阳节又被称为“老年节”。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2)

正值农历九月,正是秋高气爽好时节,九月九,遥望故乡又勾起了文人墨客的思乡情,便有了“遍插茱萸少一人”,“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等佳句。在这样的日子,人虽在外,但邀三两好友饮酒赏菊、登高望远、吟诗作画,也是一种寄托。

· 重阳登高 游玩观景心旷神怡

重阳登高是中国诗画中的一个永恒题材。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3)

张大千 《重阳登高图》

此画山峰巍峨,重峦叠嶂,庙宇庄严。左侧山头一位老人正站立于巨大盘石之上,似登高望远。右侧危崖陡升,略呈左倾态势,峻峰耸立,直入云际。峰峦上山体坚凝,石色青黛。再高处是绝壁险峰,林木苍翠,似有无限风光凝聚其间。两山之间的楼台、庙宇,掩映于古树长松之下。题诗:“书来为说济南事,苦忆关家兄弟贤,正是鹊华好秋色,明湖听曲更何年?”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4)

石涛 《重阳登高图》

画面宏阔,群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远景奇峰凸起,倚天拔地,四面如削,云雾缭绕;近景山石嶙峋,景物突出,树木参差,松风吟啸。山岩之间,房舍俨然,两位高士品茗对坐,或楚河汉界,或谈经论道,高雅超脱之态让人艳羡。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5)

罗聘《邓石如登岱图轴》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6)

此图画山用笔挥洒自如,淡墨皴染中用浓墨点苔,流云与突起的岩石相映衬,使山峰具有动势。人物画法有金农笔意,头部较大,略为夸张,但刻画精细,人物神态沉稳与景物动势,一静一动凸显人物气韵和心境。

· 重阳赏菊 古今流行

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也极为普遍,菊花可以祛寒、祛毒,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画家们也常常以重阳赏菊为题材绘制作品。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7)

陈枚《月曼清游图》

在此画中再现了宫廷嫔妃们九月重阳赏菊,所绘人物造型生动准确,笔致工细严谨。图中楼台房室建筑采用西洋焦点透视法绘成,加强了平面画幅的立体、纵深效果。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8)

李苦禅《重阳佳节菊花开》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9)

吴昌硕 《菊花图》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10)

齐白石《延年益寿》

· 重阳聚会 喝酒吟诗情思切切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11)

石涛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图》

画家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了《摩诘诗意图》。画中,友人席地而坐,面对着窗外的园子,远处的高山,喝着酒拉着家常,想念着远方兄弟。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12)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重阳吃糕 步步高登

他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兄弟登高处)(13)

到明代重阳这一天,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尊老、爱老是传统美德。重阳节,忙忙碌碌,给老人捎个问候,祝您们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