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

在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我们看到新文化运动派代表和复古派代表在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之风下,相互碰撞、相互交锋、相互理解、相互融合,最终汇成了北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并间接推动了五四运动,唤醒了民众,进而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而开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新风尚的先驱者,正是北大的“灵魂”校长——蔡元培。

全剧中,关于蔡元培,我印象最深的,有五个方面。

其一:一心为公,致力于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救国梦。

就任北大校长前,他和好友汪大燮详谈。

他说,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人才救国,正是他蔡元培之追求的理想。

汪大燮劝道,当今中国百废待兴,开风气之先的莫过于陈独秀所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普及科学与民主,根子在于教育,蔡元培要是能借北大这块宝地改革创新,重振中华民族就有了依托和希望。

蔡元培正色道:伯棠兄之所言,正是蔡元培之心志。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1)

好一个胸怀国家、胸怀天下的教育家!

正是因为有心报国,有心救国,才有了后面一系列强硬的教育改革,才有了一个大家辈出、思想迸发的北大。

其二:开宗明义,厘清大学的性质和目的。

蔡公上任伊始,就开宗明义发表了振聋发聩的就职演讲:“我有三件事要告诸君,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友。”三条原则,奠定了他实行教育改革的大方针。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2)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来北大求学的宗旨是做官发财,那这个宗旨就错了,求学的路就必然走偏了,平时也有考试来了才去翻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考试结束,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潦草塞责……如果不打好基础,勤奋求学,万一为生计所迫做了教员,则一定会耽误学生哪!你进入政界,则一定会耽误国家呀!这是耽误别人,误人误己。”

一段话掷地有声,让中国的大学有了独立的精神:大学就是大学,不应把它当成是权利的依附,更不应该把它当作升官发财的阶梯。这段话放在今天的中国,同样一点也不违和。

其三:求贤若渴,不拘一格为北大网罗人才。

为说服陈独秀来北大任教,蔡公“三顾茅庐”,三次冒着风雪来请陈独秀。

第一次,俩人开门见山,对坐恳谈,蔡公知道陈独秀惦记新青年杂志,回去想办法解决陈独秀来北大任教和办好《新青年》杂志的两全其美办法。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3)

第二次,陈独秀宿醉未醒,蔡公怕打扰他休息,独自坐在门外打盹,还是汪孟邹看不过去,叫醒了陈独秀。蔡公建议陈独秀将《新青年》带到北大 ,实行教授同人编辑。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4)

第三次,陈独秀敞开大门,迎接蔡公入内,终于答应了蔡公的盛情邀请,去北大任文科学长,同时把《新青年》带到北大。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5)

为招揽更多的人才,蔡元培提出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分批、分等次、分不同途径聘用包括国内知名大家(如章士钊、杨昌济等)、即将回国已有名气的留学生(如蒋梦麟、胡适、徐悲鸿、李大钊等)、虽无正规学历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梁漱溟、刘半农等)等三类人才。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6)

对于北大聘任的教员,蔡元培重视其学术造诣,但对个人性格、政治观点等则不予计较。

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下,蔡公力排众议,留下了留长辫子穿马褂的辜鸿铭、整日在课堂抨击新文化的黄侃、参与支持袁世凯“筹安会”的刘师培等人。

他对学生说:“我希望你们学辜先生的英文和刘先生的国学,并不要你们也去拥护复辟或君主立宪”。

正因为“兼容并包”,才形成了北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他给予了新文化派和复古派表达思想的同等舞台,让他们在学术范围内争相输出各自的观点和思想,让新旧派思想在争辩中搏斗、碰撞,最终引导学生们拨开思想的迷雾,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

其四:管理科学,民主治校,开启大学管理的新创举

在学校领导体制、学制及课程上,蔡元培兴起了许多“破天荒”的改革,使北大向现代化大学更进了一步。

他推行“教授治校”,成立评议会。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7)

评议会由校长和各科的学长及教授评议员组成,在学校每五个教授中间选出一名评议员,校长是评议长。

凡是学校的重大事情,都得经过学校评议会审核通过,比如制定各种规章条例,决定学科废与立,教师的学衔,学校的经费预算等。

此举可谓是“破天荒”的改革,既充分发挥教授们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这是对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大旗的无声响应。

他对教师实行聘任制。网罗各类人才,把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北大。裁撤不合格的教授,开除了不合格的外籍教师克德莱,劝告消极授课的辜鸿铭。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8)

他鼓励学生们用各种形式传播新文化运动。学生们演出的活报剧大获成功,他带头观演,高度赞赏了学生们的演出,特别夸赞了柳眉女扮男装的演出很有新意和勇气,同意和支持他们去进行公演。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9)

他允许学生来旁听北大的课。在改革原有的招生制度之余,更向社会开放大学之门,鼓励非北大学生前来旁听,只要具有最小限度的学力,便“得依其志愿,于各系中选听愿习之功课”。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10)

其五:外柔内刚,温和坚定,坚持自己的立场。

在《觉醒年代》中,大多数时候的蔡公都是一团和气,笑容慈祥,彬彬有礼,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

但是,你要是因此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原则的“老好人”,那就错了。

在原则性问题上,或是他坚定要推行的改革上,他都表现得十分倔强,温和而坚定地持续推行自己的主张,令人十分佩服。

在生活上,他对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十分关心。

蔡公注意到李大钊先生为人慷慨,经常拿自己的工资帮助穷苦的工人、学生。所以,他做主每月扣出30块大洋,让人转交给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帮助补贴家用。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11)

陈独秀为《新青年》熬夜写稿,伏在桌上睡着了。蔡公不忍拍醒他,竟然唱起了歌:“叫声阿哥侬快起呀床,太阳出来照在侬呀屁股上……”成功将陈独秀从梦中唤醒。真是好一个雅致的兄长呵!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12)

毛泽东前来北大旁听课程,蔡公不仅欣然应允,还为他的生活操心,推荐他到北大图书馆给李大钊先生做助手,每月可以获得8块大洋做生活费。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13)

在工作上,他坚持自己的原则。

在辞退外籍教师克德莱时,他坚持不退让,组织教授团上阵与英国大使朱尔典等人对质,面对段祺瑞的责难,他宁可上法庭也不罢休,最后逼得英国大使退步,让克德莱到北大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签署解聘书,以正纲纪。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14)

为营救被捕的学生,他一次次奔走呼告。带着北京各大高校的校长们,站在吴炳湘的军事警察厅前,坚定地抗议,要求保释被捕的学生。

北大永远的校长蔡元培(觉醒年代北大灵魂)(15)

这样一个校长,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漱溟评价蔡元培:“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学术,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

胡适的导师、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曾说:“在全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中,以一个校长的身分,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的作用,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