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在去哪里经商时遭遇了海盗(贸易打造的世界)

鲁滨逊在去哪里经商时遭遇了海盗(贸易打造的世界)(1)

在一般人眼中,鲁滨逊似乎不是个贪图奢华享受之人,相反,他通常被认为是勤奋、节俭、朴素的象征。鲁滨逊是谁呢?他就是1719年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著的长篇探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里的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这部作品被视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经济学家马克思.韦伯提出新教理论的灵感来源,他所写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所阐述的观点,认为新教徒的生活伦理思想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把资本主义精神定义为一种拥护追求经济利益的理想,和鲁滨逊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其实是十分相似的,也就是说一定是有所借鉴。当然,很多人没看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或者说就是看着玩,那肯定是看不出啥的!《伦宾逊漂流记》里的很多内容,其实解释了信仰、储蓄、投资之间的关系,只不过不注意观察,是不容易发现的,或者说这本书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本纯粹的冒险小说而已,根本无需进行联想。但这本书的内容所传达给读者的寓意,一直以来误解很大,或者与作者的本意大相径庭。现在中国很多学校让孩子们看这本书,都是些带着图的删减本,把认为抹黑主人公贩卖黑奴的内容都去掉了,鼓励孩子学习他所谓勤劳、坚韧等等的优秀品质,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干明显是有问题的,对孩子是一种误导。最起码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看待人和事都要客观才行。就像《水浒》这本书,本身写的就是一帮杀人放火的黑社会强盗,非要给描述成所谓英雄好汉,对孩子的毒害是很深的。李逵为了逼朱仝上山,劈死三岁的小衙内;宋江为了逼秦明上山,杀了上百的老百姓,英雄好汉就这么干吗?但在评书、影视剧里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这就是赤裸裸的舆论误导,往沟里带人。所以在我们神奇的土地上,经常会看到,前一秒还众星捧月,后一秒就破鼓万人捶的可笑之事。这就是舆论误导造成的,原本就是狗屎,非要说成鲜花,不出事才怪呢!回到正题,作者笛福,在书中很多地方都在给奴隶制唱赞歌,并不是说他如何罪恶,而是当时的欧洲就是如此,没人会认为贩卖奴隶是什么肮脏的事,你兜里没钱才会被看不起。但很多人可能认为作者在赞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三五九旅精神,这就是看书比较肤浅的认识。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一下:书中开头,鲁滨逊的父亲劝告自己的儿子不要去经商而应该选择做一名英格兰中产阶级,这样比较安定和受人尊重。虽然鲁滨逊在流落荒岛时也曾后悔没有听父亲的,但他当初毅然决然出海并贩卖奴隶,确实有很大诱惑力,而最终也是赚了大钱的。我们现在看,贩卖奴隶是不对的,但在当时的欧洲,认为这只不过是一项利润比较丰厚的生意而已。谁也别装圣人,换做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在那个年代,有一个赚大钱的行业,还不犯法,你做不做?所以鲁滨逊是否参与了奴隶买卖,并不是评价他人品的标准,至少在当时就是这样。在书中的部分地方,的确在颂扬勤奋精神,鲁滨逊流落荒岛期间,从未沉迷于享乐和休闲活动,而是极具会计精神的在实时计算库存物质的数量和度过的年月日,把从失事船上带上岸的酒有计划的使用,而非狂饮而尽;他把大部分休闲时间用于研读《圣经》,恐怕这个才是最终支撑他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有了信仰,一切才能有希望。鲁滨逊不止藐视懒惰,歌颂劳动,身为正派的中产阶级英格兰人,他还拒绝奢华。船上精美华丽的衣服他一件也没带上岸,反而用山羊皮制作粗糙衣物,这完全是为了防晒。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他判断物品是否有价值完全看是否用得上。他钟爱木匠的工具箱胜过于金币,前者可以制作很多有用的物品,而后者则被他斥为“蠢东西”。自给自足、节俭、朴素似乎并不是那个时代英格兰中产阶级在世界贸易利益为先的大环境中应有的价值观。没错,的确不是。事实上,鲁滨逊和创造他这个人物的作者笛福,都和以奢侈品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关系十分密切。笛福在从事写作之前,是个生意人。他曾买进过法国的灵猫,用来制作香水;为正在与法军作战的英国军舰保险,打捞沉船宝藏;替圭亚那殖民地撰写宣传资料、入股不光彩的南海骗局,参与黑奴买卖。所从事的可都不是小生意。他坚信英格兰能否强大,取决于国际贸易,而不是自给自足。南海骗局是怎么回事,我所从事的工作和金融投资有点关系,多少了解一些,简单说一下:18世纪初期,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英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国内兴起的重商主义迅速崛起,开辟新商路的同时大肆进行殖民掠夺。而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等一批股份制公司的成立,公共参与投资成为了资本发展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南海公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公司始创于1710年,其主要从事海外贸易业务,公司成立后的几年间业绩平平,而使其发展进入爆炸式增长的事件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爆发。为了偿还由战争产生的国家债务,英国政府与南海公司签订合约,南海公司购买国家公债,作为回报,公司则获得了在南美洲开展垄断性贸易的特许经营权。

随着1714年战争的结束欧洲列强间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曾经称霸海上的西班牙开始衰落,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也被削弱,英国获得了西班牙部分殖民地以及三十年黑奴贸易垄断权,而这些结果无疑不加深了普通投资者对于南海公司发展前景的美好预期。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战后西班牙在殖民地的影响力仍在,导致酒类、烟草、鱼翅等贸易无法顺利进行,金银矿早就枯竭,南海公司的收益少的可怜。而公司管理层为了推高股票价格,决定编造故事表明公司在南美洲获得了大量的利润,公司宣称在秘鲁和墨西哥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和银矿,这些价值高昂的金锭和银锭会源源不断的运回国内。所有人都认为南海公司能够赚大钱,整个空气中弥漫着狂热的氛围,投资者们趋之若鹜使得公司股价一路上扬,在最疯狂的一段时间里股价涨幅竟高达700%,社会各界人士仿佛丧失了理智,人们纷纷大笔抢购,生怕错失了获取巨大利润的机会,就连物理学家牛顿也卷入漩涡,而公司的高管却在暗中减持股票。1720年8月,当人们得知公司高层在大量减持股票的时候,各路投资者都开始警觉,而股票也就此进入下跌通道,尽管公司管理层曾希望引入英格兰银行帮助缓和危机,但这一切为时已晚。南海公司股价持续下滑,人们疯狂抛售手中的股票,甚至一度引发了银行挤兑现象。成千上万的股民成为了此次事件的牺牲品,很多人甚至倾家荡产,牛顿在事后也不得不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人性的贪婪”。最终,《取缔投机行为和诈骗团体法》也就是著名的“泡沫法案”的颁布将整个事件拉下帷幕。

鲁滨逊在去哪里经商时遭遇了海盗(贸易打造的世界)(2)

以上的一幕好像似曾相识,在我们的沪深A股,这种事好像从来就没有缺席过。靠讲故事让一小波人变成了富翁,一大波人赔光了裤衩!故事内容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想到哪写哪,有点跑题了!再来看主人公鲁滨逊,他流落在加勒比的荒岛上,如果没有从失事船只上找到枪支、火药、工具等等岛上所没有的东西,凭他的生存技能无论如何是难以为继的。没有这些东西,这个岛屿在他眼里就是不毛的无用之地,而非世外桃源般的热带天堂。船上为何会有这些东西?肯定是为做生意购置来的必需品,为生意本身服务的,不然呢?在流落荒岛之前,鲁滨逊第一次远行就收益颇丰,用玩具和毫无价值的东西换取奴隶赚了大钱,再次前往途中落入摩洛哥海盗之手,当了四年奴隶,逃脱之后在巴西购买土地种植烟草和甘蔗,再次前往非洲购买奴隶时,途中船只遭遇海难失事而流落荒岛。他为什么三番五次往非洲跑,因为非洲黑奴能让他赚大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他丰富的经历中充满冒险的戏剧性人生,是否也注意到了他在反复奔波的初衷是什么?贸易!这才是这本书最核心的基本精神。奴隶、烟草、甘蔗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这些东西可以赚大钱,所以遭遇一些波折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往返于大海之中。书中几乎看不到主人公对于自己因从事奢侈品贸易最终两次落难有任何悔意,事实上他重返文明世界后,把奴隶引进到“他的”小岛上开垦殖民地,依旧活跃在大西洋上。是他天生就喜欢这种冒险刺激的生活?显然不是,而是追逐财富的贸易本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