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九班的冰美人(我的同学叫西川)

西川是我长安一中同一级的同学,大名叫刘西川。初中我在一班,他在四班,交集不多,印象中他是一个白白胖胖戴着眼镜的男孩子。高中我在二班,他在四班,经常一起踢球,一起吃饭,交集就比较多了。高中他发育起来了,身材高大,略胖,鼻子下边的胡须很浓密,又戴着眼镜,让我经常想起课本里李大钊的画像。

高三九班的冰美人(我的同学叫西川)(1)

西川现在是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在他研究的农村金融领域也算是提名叫响的人物了。他现在居住杭州,常年穿梭在杭州和武汉两个城市之间,平时带几个博士生,做做学问,写写文章,日子过得平淡却安然。

印象中,西川最大的喜好是吃,高中同学们给他取了一个外号——美食家。高中,他没有在宿舍住,宠爱他的母亲给他在四府村里租了间民房单独居住,偶尔会给他送一些学校食堂吃不到的美食。记得有一次,他用瓶子拿了一些母亲腌好的生姜,黄亮黄亮的,吃到嘴里酥脆爽口,没有一丝辣味,我们几个同学一人两三个热蒸馍,就着腌制好的生姜,一大玻璃瓶子都没够吃,那个味道至今仍回味无穷。

有一次,我去他宿舍,他正在一个小电炉子上做油泼面。面是学校门口商店买的挂面,没有菜,只有小案板上切了一些葱花。只见他把煮熟面条的下面锅放到一边,又给电炉子上放了一个坑坑洼洼的小铝盆,然后给里面到了半盆油,之后又把面锅里的面条分别盛在了两个饭盒里,然后把葱花,辣椒面,盐放在了面条上,最后又从一个玻璃瓶子里挖了两勺白糖放在了上面,我赶紧急忙制止他,想着面条里放糖那成了啥味了。他笑着说,你不懂,一会儿你吃了就知道了。油在铝盆里冒烟了,只见他用毛巾衬着端起铝盆,将热油向面碗里泼去,随着“刺啦”一声,碗里冒起一团油烟,油烟里充斥着葱和辣椒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他又很快地给碗里倒了少许香醋和酱油,然后给我递到手里,快搅拌均匀开吃。我蹲在地上,一手拿饭盒一手拿筷子,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一份油泼面解决了,望着饭盒底部残留着一大堆红灿灿的辣椒油,我砸吧砸吧嘴巴,回味无穷地给西川竖起了大拇指。以后,直到现在,我做油泼面时,给里面加一勺白糖依旧是调味提鲜的秘诀。每一次,我都会想起在西川那间简陋的宿舍里,蹲在电炉子旁吃人生中最香的油泼面时的情形。

一中时期的生活是很艰苦的,食堂的饭菜油水严重不足,每个礼拜西川都会叫上我,去蝴蝶手表厂门口的老曹家牛羊肉泡馍馆吃一顿,他把去那里吃泡馍俗称“过油”。五块钱一碗,每人四个馍,一碗盛不下还得带一个“拖挂”。炉头老曹看我们去了,总会给我们多加一勺子牛油,大冬天吃完后,嘴唇上就会凝固一层厚厚的牛油,这个时候,西川眯缝着眼睛微笑着,才会露出满足的神情。印象中,有一次我俩实在馋得不行了,但跟前连十块钱都凑不够,西川说让我问和我同宿舍的学霸——肖渊借十块钱,说以后他来归还。后来我俩就用肖渊借给的十块钱去大快朵颐了,但那十块钱,至今也没有还给肖渊。

记得我在东郊灞桥热电厂学电焊时,他曾经来和我住了一个礼拜。我当时在厂外边一个建筑队的民工灶上吃饭,那里饭菜便宜。我带西川去吃了一次,杠子蒸馍,萝卜白菜炖粉条,我吃得津津有味,他却满脸愁容,拿着杠子蒸馍如同嚼蜡,难以下咽。看着他那个样子,我一阵好笑,说,赶紧吃,就当来我这里减肥呢。他说,我才舍不得减呢,这一身膘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钱才长上来的!后来,为了不让西川难受,我只能带他到热电厂里的职工灶上吃饭了,每天吃着油焖茄子,油炸带鱼,笼笼肉夹馍等美食,西川的脸上才绽放了笑容。

高三九班的冰美人(我的同学叫西川)(2)

他在西工大上大学的时候,我每次去,他都要带我去学校西边一个村子的小饭馆吃饭,他说那里的饭菜味道不错。第一次去,出了西工大的西门还走了整整二十多分钟,我说,我真的服了你了,为了一口美味你真能折腾。他笑着说,伙就爱这一口,没办法。西工大西门外,有一家卖羊杂的,西川专门买了十块钱的羊肚,店家把羊肚切成肚丝凉拌装盒我们带走。在饭馆里,西川吃得津津有味,我也夹了一口,放进了嘴里,刚嚼了一口,那种浓重的羊膻味就涌进了喉咙,那种难以接受的味道让我直接干呕了出来,我赶紧忍住跑出了饭馆,在墙角吐了个稀里哗啦。等我把嘴巴擦干净了回到座位上,西川依旧吃得怡然自得,他笑着说,你不行,吃羊杂碎就为了吃这个味。他的一番话让我目瞪口呆,

噤若寒蝉。之后我都不敢看他的那个吃相,似乎一看,那种羊膻味就又涌上喉头,不能自已!

西川曾经在东桃园租房子住过,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做上一桌子饭菜,叫上我们几个相好的同学去分享。当时在唐城宾馆上班的沈建忠给他拿了一只甲鱼,他硬是炖甲鱼炖了一晚上,一直炖到第二天上午。当我们几个拿着盛汤的小碗,放着葱花香菜末,一碗接一碗地喝着的时候,他在旁边满足地笑着说,每人最多喝三碗,喝多了小心流鼻血。汤喝得差不多了,他又给锅里的甲鱼肉和骨头里面加了一些水,又烩了一些菜,买了二斤麻食下到锅里,那一大锅香喷喷的麻食,我们几个又吃了一整天。

如果西川只有“好吃”这一个特点,那西川也就不可能是如今的西川,那有可能早就成为一个厨子了。西川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好学”,而正是他身上具备的“好学”这个特点,成就了今日的西川。

高中三年,西川在班级里平平庸庸,最多算得上一个中间生,“三好学生”,一中最好奖项“陈天人奖学金”,他也只是远远地望其项背看一看。

有一天晚上我都睡着了,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来了,从友谊西路顶着严冬的冷风,骑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东郊的热电厂。他胡须很长,往日白皙红润微胖的面庞消瘦了很多,以至于我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他自行车架上放着一个大袋子,里面是一大堆需要洗的衣服。他说还没有吃饭呢,于是我赶紧去厂区供值夜班的工人食堂买了四个荷叶饼夹馍,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完,我们一起来到焊工班后边的小浴池里,我给泡澡池子里放满了热水,然后我们一起泡了进去。我看到平日里他的大肚子缩小了很多,他说他今年必须拼了,否则给所有人包括自己都没办法交代。

我们美美地泡完澡,然后就在大池子里洗西川带来的一大包脏衣服,电厂的热水很充足,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洗,不知不觉也就洗完了。然后,把洗干净的衣物挂到了焊工班门口一个小小的地下供暖管道的阀门间里,那里面温度有六七十度,衣物很快就烘干了。等收拾完毕,一看表已经两点多了。我让西川和我睡,他说不用了,现在一个多小时赶回友谊西路,明天早上还要到学校学习呢。再三挽留,他也不肯,于是我也不再强求。望着他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全身都响的自行车,消失在灞桥热电厂大门外凄冷的夜幕中,我的心里突然涌出酸楚的感觉……

高三九班的冰美人(我的同学叫西川)(3)

94年,西川如愿以偿,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了,拿到通知书后,他第一时间来电厂告诉了我这个消息,我当然很高兴,请他在电厂门口一家不错的川菜馆里美美吃了一顿。

西川考上大学这件事也给我自己很大的启发,从那个时候起,我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焊工技艺了。因为,我知道,竖立了一个目标,不去坚持不懈,不去持之以恒,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唯有坚持,唯有努力,才能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

西川在西工大上学以后,我也成为了他们宿舍的常客,周末有时不回家,就坐公交车去西川那里。同吃同住,一起去吃西工大南门外边小巷子里的摆汤面,一起去泡学校里两块钱的澡堂子,一起去阶梯教室看书学习,一起挤在那个窄窄的架子床上睡觉。

西川学的是经贸英语专业,除了学习正常的课本知识以外,西川还经常让我和他去逛书店,买课外书自学。每次去都要买好多英语学习的书籍,世界名著的英文版本基本都买全了,至今我的书架上还有几本借我看我忘记归还的。在他的影响下,我茶余饭后也背一背单词,看一看新概念英语,所以英语水平至今还可以。九十年代初期,随身听刚刚流行,西川就购买了一台索尼,他总是戴着耳机,听当时比较流行的《走遍美国》,《新概念英语》,《世界英文金曲》等磁带。

有一次,我发现西川舍友小亮的床头放了一个木制的小书架,看着很是精致。我问小亮这是哪里来的,小亮说这是学校收三十元配发的,听到小亮说这个话,我感觉到很惊讶。因为我们老家村子全都是做木制家具的,这在我们村十来块钱就能做出来,这中间就有将近二十块钱的利润。我给西川把账一算,西川说,这生意能做,你负责在村子里生产,我负责在学校里推销,还可以把范围扩大到其他大学。于是,那天晚上我就和西川拿着小亮买的那个书架,赶回了我的老家,少陵原上的旧寨子村。连夜和二爸,乃平爸商定了批量制作书架的事宜,生产制作一个十二元。

西川制作了彩页,在学校里开始忙着推销书架了。书架统一零售价26元,代理二十二元,中间差价我和西川挣十块上,利润已是相当可观的。由于价位便宜,学生们都争相购买,一时间订单飞涨,书架供不应求。后来只能扩大生产,村子里有好多家都开始生产书架,村里满年叔的小货车,三天两头给西工大送货。

后来,我们又将业务范围推广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一些学校,业务量猛增,代理学生云集,西川俨然已成为西安南郊大学中最牛的书架商了。

钱来的容易了,花出去也就快了。西川又是性情中人,爱好交友,喜好喝酒,嗜好美食,上课之余,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账一算,钱没少挣,但留在跟前的却寥寥无几。书架生意红火了三年,由于都看到了这块肥肉,竞争也日趋激烈,生意开始走下坡路时,我及时按下了暂停键。

西川那时已经大三上半学期快结束了,等周围的一切浮华沉寂下来,西川也开始思索以后的道路该如何走了。

他终于想明白了,他给自己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那就是考研。从大三的下半学期开始,他就开始行动起来。跟前所剩无几的积蓄,母亲给的所有的生活费,他把能省下的钱都买了考研资料。他像变了一个人,取消了所有不必要的应酬,每天第一个离开宿舍去教室,晚上又是最后一个才回来。他们宿舍其他几个早早就开始谈恋爱了,只有他却独来独往,行走在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轨迹上。

那个时候我已经步入学校当了老师,西川一两个礼拜要来杜陵一次,为的是让杜陵浴池的搓澡工卫东给他做一个全身按摩。那时洗澡三元,搓澡两元,全身按摩10元,说实话,花得我心疼,但是听到西川说按摩完后,脑子能清醒一个礼拜,学习效率能提高很多时,我觉得为了好朋友的未来这十块钱也花得值。

西川参加过两次研究生考试,第二次考上了西工大的研究生。1999年九月份,他又一次回到了西工大,这一次他以西工大研究生的身份回去了。

之后的三年,我又成了西工大研究生楼的常客了,西川依然在书山上攀岩着,在学海里苦游着,没有丝毫的松懈。

高三九班的冰美人(我的同学叫西川)(4)

2004年,西川考上了浙江大学的博士,师从全国著名的黄祖辉教授,专门从事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读博期间,他依然秉承着自己一贯踏实好学,虚心善问的作风,深得导师的喜爱。读博期间自己和导师撰写了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内著名的专业期刊上,获得了许多殊荣。

2009年,他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战略经济研究中心留学进修了一年,让自己在所研究的领域更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从浙大博士毕业后,他应聘到浙江理工大学任教。2011年,我曾路过杭州,顺路去看望过西川。他力尽地主之谊,请我吃杭州的大餐,喝杭州上好的龙井。当我们漫步在雨雾蒙蒙的西子湖畔时,西川感慨万千地说,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伙智商不行,就得靠功夫和蛮力,就得靠用功和坚持。

如今,为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更好的发展,他离开了浙江理工大学又来到了华中农业大学任教。

偶尔,我会发个信息:“伙,你干啥呢?”“我在高铁上,去北京有个讲座。”如今,西川经常会奔波在上课,讲座,开会的路上。

前两天,西川给我发来了一张图片,我打开一看,原来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他准备出版发行的专注——《实证论文写作八讲》的封面设计。看到简单朴素的封面设计,我由衷的为西川感到欣慰,文如其人,书如其人。我调侃到,出版发行后一定要送我一本。西川说,第一本书我一定会签上名字先送给你。我知道,这本书是西川这几年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对研究生的论文写作绝对是一本秘籍。这本书,从交稿到定稿,三审三校,历时一年多时间,期间的辛苦自不必说,如今即将付梓,真心地为老同学感到高兴。

写到此,西川的故事基本讲完了,但我总觉得还有一丝意犹未尽的感觉,那就赘述一段聊做狗尾续貂吧。

西川如今也算奔五知天命之人了,家有娇妻李氏泼辣能干,美术专业出身,现经营一家儿童绘画教育公司,如鱼得水,宏图大展。千金刘乐水刚过八岁生日,乖巧懂事,可爱怜人,是西川手心里的一宝。母亲已经退休,年岁已高,身体康健,一路鞭策西川成长,可谓西川的幕后英雄。一家人其乐融融,西川此生足矣!

2020年11月11日凌晨

高三九班的冰美人(我的同学叫西川)(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