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以身作则的官员(古代那些拉帮结派的官员)

  “朋党”,古已有之。按照《汉语大词典》解释,“是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战国策·赵策二》,有云:“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可见,“朋党”在当时就已经是个贬义的词汇。还有一种说法,“朋党”,依《说文解字》中所讲,是从“朋”字所引申假借而来,“朋”字的原始含义是凤凰的“凤”。凤飞起来,身后有成千上万的鸟尾随,由此引申出“朋党”这个词。从这个解释来看,“朋党”一词似乎并无褒贬毁誉之义。而在秦汉以后,“朋党”则专门指官僚士大夫为了自己的目的相互勾结,搞“团团伙伙”,树立党羽或者派系的小团体。这些派系之间相互倾轧,明争暗斗,就成了人们口里的“朋党之争”了。“朋党”也再无中性含义,完全是贬斥之词了。

历史上以身作则的官员(古代那些拉帮结派的官员)(1)

  唐朝的党争,最著名的就是牛僧孺为代表的牛派与李德裕代表的李派的“牛李党争”。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一种说法,说牛党重进士科,李党反对进士科而重门第,李党代表两晋、北朝以来的山东士族,牛党则代表唐高宗、武则天之后由进士词科进用的新兴阶级。不过,当李德裕被牛党所陷害,贬到远在天涯的海南岛的崖州时,当时就有人吟诗感叹:“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所谓“八百孤寒”,就是指当时较为清寒的应试举子。可见历史中的是是非非,还真不是非黑即白就可以下定论的。唐朝除了牛李之争,还有朝官与宦官之间的“南衙北司之争”,互相斗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元代的党争更加残酷,斗争到最后往往是刀兵相见和皇位易主。元朝中后期从元武帝到元顺帝的二十五年间,竟然走马灯的换了八个皇帝。可见内部之间斗争的激烈。明朝刚刚建立不久,胡惟庸、蓝玉“党案”便爆发,随后,内阁制取代宰相制,阁臣之间争权夺利的党争就没停过,一直贯穿整个王朝史。黄淮与解缙,夏言与严嵩、严嵩与徐阶、高拱与张居正等等,不可枚举。万历年间,“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的“阉党”之间的斗争,其残酷放在几千年历史上看都是少见的。清朝前期索额图与明珠的党争,到末期洋务派与守旧派之间争斗就也没停歇过。

历史上以身作则的官员(古代那些拉帮结派的官员)(2)

  朋党之争可以说贯穿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它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常态。它与宦官专权,外戚擅政,母后垂帘等现象一样,成为中国官僚政治中始终无法消除的政治“陋习”。一旦王朝政治开始污浊不堪,社会出现动荡,内忧外患之际,它愈发活跃,同时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结合,进而产生重大的政治变故,深刻左右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西方人用开放,来解决了这一历史难题,但是,发展的效果,见仁见智,不过,至少找了一条路出来。而我们的“帮帮派派”“团团伙伙”的“小圈子,虽然有了规定限制,似乎大方向还围绕在“灵魂深处闹革命”的思想领域进行规范,靠内在自我约束效果如何,数千年历史早已给出答案,怎么办?倒还真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