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勇敢一点点我就跟你走(请你们再勇敢一点点)

摘要:“鼓励中国的企业家们把技术带出去吧。”采访结束,世界零售协会联盟主席马西蒙·沃尔普在与记者道别时,依旧不忘再“嘱咐”一遍。

你再勇敢一点点我就跟你走(请你们再勇敢一点点)(1)

“中国的一些企业应该大胆地走进国外市场,把你们正在尝试的创新理念和技术带过去。”这是世界零售协会联盟(FIRA)主席马西蒙·沃尔普(Massimo Volpe)日前在上海浦东参加某会议时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们中国媒体应该多向中国企业呼吁一下。”

在上海浦西的“四叶草”,不少来自欧洲、中东、南美或者东南亚的参观者们每每经过中国汽车品牌的展台都会停留许久,变得异常认真——他们关注新能源车的新性能,对汽车搭载的智能网联软件充满兴趣,甚至有人还会拿出皮尺来仔细测量。

临走时,他们总会向讲解员们咨询一个问题:“这款中国品牌的汽车什么时候会进入我们国家的市场?”

若随机问几位若干年前曾在外国居住过的中国人一个问题:“在你居住的国家有哪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呢?”他们大多数人一定会回答:“衣服吧,或者那些中国超市里的小商品。”

如果随机问几位外国人,他们的回答也是类似。本周四,一位特地从沙特阿拉伯赶来上海参加会议的上汽海外经销商萨米(Hazm Sami Jamjoom)说起一个故事。“那是10年前吧,有一批中国品牌的汽车出口到我们国家。”萨米说,当时他们对这些中国品牌的汽车的看法和日韩的汽车一样,“没有特别喜好,也没有不信任。”但当身边有朋友购买了这些中国品牌的汽车后,萨米却对中国汽车产生了偏见。

萨米发现,这些汽车的外观设计都中规中矩,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售后几乎为零。“你能想象吗,汽车的零部件坏了都没办法更换。”智利经销商路易斯(Luis Izquierdo Casamayor)有着同样的看法:“售后,售后特别差。”

马西蒙·沃尔普也在交谈中提到:“现在如果你们去欧洲的那些国家,跟零售商们提到中国制造,他们中的大多数能想到的只是中国的小商品,对中国的创新技术知之甚少。”

从经销商到消费者,现在海外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在发生“颠覆式”的改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近六年来,中国的大门不仅越开越大,沿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

沿着“一带一路”,一些较早走出去的科技型企业开始在国外重新为“中国制造”画像,比如华为,比如阿里巴巴,比如吉利,比如上汽,比如上港集团,比如那许许多多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们。

提到现状,萨米表示,自从做了一个来自中国上海的品牌——上汽名爵在沙特阿拉伯的代理之后,对中国产品和服务的印象大为改观。“我真的觉得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好了,特别是还拥有了超越其他世界知名品牌的售后。”

萨米的汽车销售生意受到当地市场欢迎,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这个中国品牌不仅为在当地销售的汽车提供六年两万公里的质保服务,还可为无法前往服务网点的消费者提供上门售后服务。这正是沙特市场汽车消费者迫切需求的。

泰国经销商唐卡拉瓦功(Nattavuth Tangkaravakoon)则与萨米有着不同的感受。他认为,短短几年间,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能够在长期以日韩系汽车为主导的泰国市场进入前十,除了有优秀的售后服务作为基础,还在于中国汽车配备了先进的技术。

“在中国品牌汽车进入泰国前,我们还没见过可以直接用泰语进行语音控制的互联网汽车,这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卡拉瓦功说。

现在,一些较早开始与中国企业接触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人士反而开始觉得:带着商品、资金、技术和人员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步伐还可以快一些、更快一些。

“中国的企业家们应该勇敢一些,大胆地走进国外市场。”身为世界零售协会联盟主席,出生成长在欧洲、工作在美国的“营销老手”马西蒙·沃尔普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

“你们应该把现在正在尝试的创新观念和技术带到国外去,主动地与外国同行们沟通,一起分析。我相信那些外国同行们也是非常欢迎中国的企业这样去做的。”如今,马西蒙·沃尔普特别喜欢这样鼓励自己的中国同行。

许多人对这两年来阴晴不定的国际贸易环境持怀疑态度,为什么这名”营销老手“如此笃定?

事实上,马西蒙·沃尔普见过太多世界贸易的起起伏伏,多年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与企业,特别是零售企业打交道,并且可以深入这些企业进行调研。“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零售企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刻,而中国的这些创新技术正是他们转型所需要的。”马西蒙·沃尔普说。

不过,他又略有惋惜地表示,可惜,中国与这些地区国家的市场,特别是零售市场分割太久,交流也不频繁,外国的很多企业家们并不知道中国拥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先进技术。“作为欧洲人,现在,我们真的希望中国企业多走到我们国家来。”

“鼓励中国的企业家们把技术带出去吧。”采访结束,马西蒙·沃尔普在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道别时,依旧不忘再“嘱咐”一遍,“世界范围内的流通,真的可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空间。”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