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发现古墓群(古人防盗墓三宝)

(文/baoht)《盗墓笔记》、《鬼吹灯》里介绍了各种在盗墓时发生的邪乎事儿,小说很精彩,但比小说还精彩的就是真实的生活。古人们出于反盗墓的目的,想出了比小说还精彩各种招数,神马伏弩、悬剑的机关绝杀啦,尸毒、咒语的旁门左道啦以及“七十二冢”之类的障眼虚葬啦…… 不过,比这些招数更精彩的还要算刻在墓碑上五花八门的“防盗”文字,这些防盗文有的是哭穷的,有的是诅咒的,还有的写成温馨提示的。来,膜拜一下咱们古人的智慧吧。

古人发现古墓群(古人防盗墓三宝)(1)

“哭穷”类随着厚葬风的渐起,墓中葬宝,成为利欲熏心的盗墓贼猖狂盗墓的缘由之一。既然盗墓是因厚葬而起,那“哭穷”自然是防止盗墓的最好办法,于是有人提出了“薄葬”的口号,以绝盗墓贼的非分之想。 古代提倡薄葬最著名的大人物之一,当是汉末魏王曹操,曹操在生前便留下遗嘱,要求死后“无藏金玉珍宝”。这话表面上是当做家训、说给其儿孙们听的,实际上是告诉盗墓贼,请不要惦记我曹操的坟墓,里面没啥好东西,不值得挖。 汉魏时,还真的有人在碑石上刻下了这类文字。据《荆州记》记载,魏征南将军张詹死后,葬在冠军县东(今河南邓州市境内),其墓碑的背面刻了一段文字,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白揪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意思是说:我是薄葬,棺材是白楸木打的,穿的也不是金缕玉衣,不要说金银财宝,连铜器、铁器,甚至瓦器也没有随葬。所以啊,希望盗墓兄弟别惦记着,让我不得安宁! 话说古代有条件的人家多用耐腐的楠木做棺材,白楸的木质很差,不耐腐,“白楸之棺”就是低档的棺材。张詹如此哭穷,不少盗墓贼信以为真了,于是很长时间都没有盗墓贼光顾张詹的墓,直到南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 这年正遇饥荒,有些饥民可不管张詹的哭穷是真是假,打算先挖开再说。打开墓室后,在饥民们眼前是十分豪华的墓穴和高档的棺材,里面藏满了宝物:“金、银、锡、铜之器灿然毕备,有二朱漆棺椁,棺前垂竹薄帘,金钉钉之。”怎么说呢,骗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告示”类在徐州的一次考古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方很有意思反盗墓碑石,墓主是刘注夫妇。刘注是西汉第六代楚王。考古人员在清理其墓道时,发现了一长串文字,有9行,纵向排列,每行4至7字不等,总共48个字。大概意思是:后世各位贤能的大夫,我向上天发誓,我的墓里没有随葬金银珠玉这些宝物,就一副棺材。你们如果有幸看到这段文字,心里也应该为此难过的,生出同情。可是,刘注的“告示”碑文并未阻止住盗墓贼。徐州的这帮盗墓贼从墓道钻进墓室,盗出大批随葬宝物。“诅咒”类希望盗墓贼不要光顾的告示类碑文,说得比较含蓄。然而,有一类就不那么客气了,以咒骂的方式,直接警告盗墓贼。世界上最著名的“反盗墓咒语”,应该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的金字塔里的一句话——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灾难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在中国,也有这样令人生畏的“反盗墓咒语”刻石。山东便曾出土这样的汉代刻石,刻石的文字有138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谁敢盗我的墓,我就叫他断子绝孙,即使无意破坏了我的墓,也会遭到报应,希望不要出卖我,不要把这告诉别人……此刻石出土后,当地一郭姓村民将刻文抄了下来,并与发现的石工谈好价钱买下,但后来他又把这块刻石毁了。

“警告”类实际上,想借人文的方式,通过心理施压,让盗墓贼放弃盗墓,这个愿望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说古代盗墓贼还讲点良心的话,到近现代已没有几个人会考虑心理上的不安了。《民国盗墓史》中,便记述了民国年间发生的许多稀奇古怪的盗墓现象。 民国年间全国有很多盗墓中心,其中数洛阳一带盗墓最为疯狂,现在盗墓贼常使用的盗墓利器“洛阳铲”,就是因洛阳盗墓贼最擅使用而得名的。民国年间,当地有好多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吃、喝、嫖、赌、吸样样来,其收入来源全靠盗墓。 洛阳盗墓贼无孔不入,防不胜防。当年洛阳盗墓疯狂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个现象可以说明,一般地方的人家只有在清明节这样的时候,才会想到上坟扫墓。而在当年的洛阳,家住城内的墓主家属,时不时要去上坟,看看祖坟是否被盗,时人形容到乡下修坟护墓的人是“络绎不绝”。 如此盗墓令墓主家属头痛不已,最后有的人家想出了一个法子,在墓前立碑,提醒盗墓贼不要再挖了。在洛阳老城东白马寺镇唐寺门村与北窑村之间,有一史姓有钱人家的祖坟被盗尤惨,这边修好,那边被挖。无奈之下,史家子孙在墓地上立一块石碑,上刻:“此坟已被掘九次,请勿再光顾”。如此墓碑,不能不说是中国墓葬史上最为另类的一块了。但这样的“友情提醒”根本不起作用,之后史家的祖坟还是有盗墓贼光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