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是小年的习俗吗(中华民俗祭灶节)

据《中华民俗》“民俗精编通书”记载: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黏”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敬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是说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户,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薄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有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二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的利害关系。

民间传说,一旦被灶王爷将罪恶报告玉皇大帝,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饭,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它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它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的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祭灶是小年的习俗吗(中华民俗祭灶节)(1)

从以上内容里可以看出祭灶节的来由及中西部地区保留的传统习俗,相信全国各地也都应该保留有形式不一的传统祭灶、小年节,下面就以河南周口一带及沿黄地区的习俗回顾一下昔日祭灶节的情景。

农村办年货

以前,人们交通条件滞后,信息方面欠发达,对一切事物处理都不是很及时有效,包括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买办一切物品只能够靠步行赶大集去完成,有些物品往往会提前数日就买办齐备。所以,赶大集成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重中之重”,那时的集镇都是从“公社”到“乡”、“镇”的撤划过程,乡级较多,镇级很少,“公社”或“乡镇”到各个村子也多以土路,每逢雨雪天气,路面总会泥泞遍地,人们走起路来一摇三晃、跌跌撞撞,那个景象简直难以想象和描述,人们过早置办年货也是防备天气突变造成行路不便的原因去考虑的,由于每个“公社”或“乡镇”都有一定的集会日期,一般多以三天左右逢一次大集,以方便三里五村、十里八乡的人民群众买卖农副产品或各类交易等。农村只要进入腊月以后,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赶大集了,尤其是过了腊八节以后,人们开始陆续赶往大集上置办所需物品,特别是过了祭灶节前后,大集更是热闹非凡,交易火爆,各类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人流如潮、蜂拥而至。

那时大多数人们赶大集,首先会先去年画摊位上,当时的年画多为开封地区朱仙镇木版画,老年人每每讲起,总会说:“还是朱仙镇的桃木版门画最好!”可见当时印刷业落后的局面。人们到了年画摊位上首先会问及“老灶爷”事宜,买还不能说买,要说“请”张老灶爷,摊主才会高高兴兴地递上一张白纸黑字、上方有灶君灶奶奶的薄纸灶君画,能在灶君灶奶奶的画像上,添上几笔红黄绿的颜色就算最高级的木版画了,花上毛儿八分请上一幅灶画后,还要买些香蜡纸炮之类的必需品,当然有些物品还是不能说买,最好是说“请”,灶画及香蜡纸炮是当时人们赶大集时必须先置办的物品,买好了这些物品以后才会考虑置办过年用的物品,比如萝卜、白菜,粉条、海带,当然少不了会到肉架子上割上三二斤大肉或牛羊肉之类的肉食,俗称“办年货”。

二十三日送灶君

人们置办了相应的年货,单等祭灶节日的到来,大人们在头一天就早早煮好了辣萝卜,汏好了细粉(用温水泡后的粉条),祭灶节吃过早饭便开始将萝卜、粉条之类的剁碎掺和到一起,拿出大肉剁碎,那时剁肉可是一种费力气的活儿,人们总是先把菜刀在缸沿或石头上磨上一番,再将大块的肉切小块,一点一点地剁碎,与萝卜、白菜、大葱之类的搅和在一起,以备包饺子之用。包饺子一般都是一家人一起下手,大人小孩围着案板坐成一圈,有的擀面皮、有的包饺子,其乐融融。

祭灶是小年的习俗吗(中华民俗祭灶节)(2)

(二零二一年灶君画图样)

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傍晚时分,大人们开始用芝麻、糖稀在锅内做一种叫做“祭灶糖”的食品,祭灶糖吃起来黏甜可口,筋道十足。 做完了祭灶糖,便开始下饺子以示过小年,小孩们此时往往馋得口水直流,恨不能立刻就能吃上热腾腾、香喷喷的大肉饺子。大人们做好了一切饭食之时,往往会先敬奉贴在灶台或灶房墙壁上灶君爷爷,人们毕恭毕敬,念念有词,多是说些让灶君爷爷“上天”以后,多说好话,莫添赖言,保佑一家老小平平安安之意,最后会将上一年贴的灶画揭掉焚烧,用面糊贴上新的灶画,有的人家会在灶画上面及两旁贴上用小纸条写的对联一幅,横联一般是:一家之主,两旁则多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也有的因特殊原因等到了除夕夜才贴灶画的,总之从祭灶节开始到除夕夜之前的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张贴灶画的,到此“送灶君”就算完成了。

除夕迎灶君

在送走灶君的这段时日,人们都会抓紧时间置办年货,打扫室内卫生、洗衣服、蒸馒头、过油炸制各类食品,最后去贴门神门画,以前的门画多是以人物画像为主,比如:秦琼、敬德,关公、赵云等等,又有歌谣为证: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九、洗白手等,总之,从祭灶节开始,往后的每一天都有事情在忙,一直到了除夕夜,人们才算松了一口气,就等着过年了。

祭灶是小年的习俗吗(中华民俗祭灶节)(3)

过去人们对旧的传统习俗很注重,送完了“灶君”,当然还要迎接回来了,迎灶君的日期也有对联为证: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意思很明显,灶君是二十三日离去的,要等到大年初一五更时分才能回来,所以人们将迎灶君的仪式多视为除夕夜以后至大年初一五更之间,毕竟大年初一五更时分,人们就要早早起床,一切准备停当,敬奉天地全神后,还要给长辈人送去饺子、馒头之类以示孝敬父母老人,所以迎灶君就显得有些次要了,往往都是简单的一句话或一个简单仪式取而代之了。

农历二零二零年祭灶节记事

祭灶是小年的习俗吗(中华民俗祭灶节)(4)

今年祭灶节恰逢新冠疫情防控时期,周口地区天气方面呈一直攀升态势,20°上下的气温兴许能阻断新冠疫情传播,但也不可大意。节气方面,祭灶节头一天为立春节气,周口一带冬日暖阳、风和日丽,祭灶节当天为北方小年节,祭灶节后一天为南方小年节,南方也好、北方也罢,说的都是一回事,只不过日期不同而已。就目前天气情况来看,冬小麦即将进入麦苗返青期,结合连日来降雨降雪较少的实际情况,还要积极做好浇水抗旱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来年夺取大丰收。

祭灶是小年的习俗吗(中华民俗祭灶节)(5)

如今,人们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再不是过去的泥泞路面,赶集靠步行的年代了,家家户户基本上普及了冰箱冰柜,空调暖气之类,交通出行工具种类繁多,大到汽车、轿车,小到电动三轮、两轮电瓶车,十里八里再不是问题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祭灶节也渐渐地显得疏远了,赶集逛店也不会再以灶君画及香蜡纸炮为主了,人们该买什么买什么,不该买的也就不再买了,灶君画成了老年人才去“请”的一种印刷品,年轻一代很少有人主动去“买”了,年货也都是随用随买,集市乡村均有大中型商超和商行,走亲访友的也都是随用随买,再不是过去黑夜五更的想着缺啥少啥的年代。加之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部门出台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及孔明灯条例,所以过去的许多旧传统习俗也在逐步的消除之中。

友情提醒:

疫情防控期间,切勿扎堆消费,尽量避开人群密集的地方,做好疫情传播防护措施。由于气温偏高,切勿大量购进易腐烂变质的物品。

遵守地方政府法律法规,尽量不要大量购买烟花爆竹,节日期间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确保多病多难的一年平安度过。

(图文:太康县清集镇 吴西山)

(若有不当,敬请近期联系修改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