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杨家将是哪里人氏(杨家将后裔杨嘉谟)

王月明

宋朝杨家将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个故事传颂了杨氏一门自金刀令公杨业开始,历经四代,满门忠烈,世代为大宋镇守边关,屡立战功,在和强敌辽国的战争中多人阵亡,血染疆场。偏偏还有潘氏一门为一己私利,和杨家结成了世仇,老在宋国皇帝面前敬谗献媚,说杨家的坏话,导致杨氏一门屡遭陷害。这个曲折感人的故事,通过民间的口口相传,再加之小说、影视的形式传播,拿今天的话来讲,杨家将已经成为了一个流传千年的大AP。

历史上杨家将是哪里人氏(杨家将后裔杨嘉谟)(1)

著名作家陈玉福教授被张掖市、甘州区引进为特聘专家后,一心讲好张掖(甘州)故事,为宣传张掖(甘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接受《八声甘州》的创作任务后,陈教授挖掘传统文化,搜集西部英雄素材,成功的书写出了“八声甘州”系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八声甘州之云起》,塑造出了杨家将后人杨嘉谟为代表的杨家将英雄群体:杨嘉臣、杨俊、杨广等戍守边关、骁勇善战、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读了这部书让我们感受到这是杨家将在宋朝灭亡几百年之后,在明朝后期又雄风再现,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因功勋卓著而光耀门庭,再次引起世人的称赞和关注。

戍边抗倭的甘肃镇总兵杨嘉谟在我甘州的历史上确有其人。著名作家陈玉福教授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将古甘州大地上很早就流传着的杨家将故事深挖了出来。杨家谟是凉州人,19岁到甘州,在甘州度过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据相关史料考查,武威凉州有座杨府,就是明末甘州杨嘉谟的祖上府第。凉州杨家“先祖相传为宋将业之后,宋亡入蜀,居重庆府长寿县。迨后祖斌以凉州所掌印,居凉州,后世子孙多袭职并落籍凉州。武威杨氏以杨胜为始祖,嘉谟系杨胜八世孙。杨嘉谟曾祖父杨佑(1483-1542),历甘肃参将、副总兵、都指挥同知等职。祖父杨鳌,父亲杨魁,皆当世军官,封赠骠骑将军。据《武威县志稿》记载,杨府中建有三官祠,从中可反映出杨家大将军府邸规模宏大,庄严。

梳理《杨嘉谟墓志铭》知道,明天启六年(1626)和崇祯五年(1632)颁发的嘉奖杨嘉谟的诰命诏书,《凉州府志备考·杨氏家谱》《明史·列传》《明史纪事本末》《明神宗实录》《绥寇纪略》和相关人物传记,以及有关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中散见的事略和杨氏后裔提供的许多资料,基本上为我们揭开了一代名将杨家谟的身世之谜。杨嘉谟号明宇,生于万历五年,暨1577年12月,1601年袭职陕西凉州卫指挥佥事,历守备、游击将军、平虏参将、甘肃副总兵、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骠骑将军、甘肃总兵挂平羌将军印、甘肃镇总兵、蓟镇总兵等,除在古甘州任职外,还参加过著名的宁锦大捷、京都保卫战。建功及封赠无数,曾受封明朝上柱国、光禄大夫、总兵、都督府左都督,官阶属正一品武官衔,于崇祯十五年(1642)五月因病去世,享年66岁,夫妻合葬于凉州东野佳城(今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杨家坟)。尤其是民间传说中杨家谟在古甘州的英雄事迹,再加上这些履历和受封官衔,杨嘉谟无疑是二度崛起的群体杨家将的代表人物。而事实上,杨家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古甘州度过的。他受封上柱国、一品武官衔,功高位尊的重要时刻,就在甘州。他戍守甘州边关,在和元蒙残余势力作战中功勋卓著,后期又和大将军袁崇焕一道,北阻满清铁骑,南拒农民义军,精忠报国、鞠躬尽瘁、苦苦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在袁崇焕遭受反间计被明王朝错杀,杨嘉谟卸任蓟镇总兵两年后去世,此时大明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著名作家陈玉福教授在十年前写的《凉州杨家将》故事里,就是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据教授自己说,因为十余万字的作品写出来了,因为当时他对甘州不是太了解,还缺乏不少有支撑力的故事,所以这部作品就成了教授故事库里的一堆相对完整的材料了。这次他入住甘州后,出于宣传张掖(甘州)的需要,又想到了杨家将后裔杨家谟在古甘州立下的赫赫战功,这次重新拾起了《凉州杨家将》,扩写成了今天的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八声甘州》。甘州在明朝属九边重镇之一,曾任甘肃镇总兵的杨嘉谟曾在此长期驻守,为戍守边疆立下过汗马功劳。

以上这是陈玉福教授之所以要创作这部煌煌巨著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来源。接下来是关于“西部文学”的话题。我在教授主持的“讲好张掖故事”作家提高班上,多次听教授讲过这个沉甸甸的话题。西部文学究竟写什么?陈玉福教授自有他的观点和看法:西部因为她的地理位置处于边塞关隘、大漠戈壁,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是狼烟四起、刀光剑影。古代的西部人民在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条件下,依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精神,扎根于这片热土,涌现出了不少为人民、为国家抵御外族的侵略而舍身忘死、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仁人志士。如霍去病、马超、沮渠蒙逊、杨嘉谟等等,这些英雄人物都具备高远的思想且胸怀壮志,辽阔无垠的西部是他们驰聘的疆场、称雄扬武的地方,陈玉福教授的结论是:西部文学首先是英雄主义的文学。教授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继入围矛盾文学奖大作《西凉马超》之后,又创作了这部《八声甘州之云起》,发掘了西部又一位大英雄杨嘉谟,成功的演绎出了杨家谟的传奇经历。

《八声甘州之云起》出版后我是在第一时间在网上购买的。在读这部书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杨家谟骨子里铭刻着的精忠报国忠贞思想,既要应对蒙古瓦剌部的入侵,还要应对内部的宦官势力和腐败的上层官僚。尤其是腐败的官僚阶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个都是一副流氓嘴脸。故发生在内部的矛盾往往比外部的战争还要凶险和残酷。主人公杨嘉谟就是在这样的四面楚歌中多次被陷害入狱,甚至几次推上了断头台。教授一直给我们讲,搞文学创作不要走高速公路,一定要走羊肠小道,且这羊肠小道还是不通畅的。我在读这部书的时候,感受到的就是杨家谟死里逃生的惊心动魄,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揪心故事。这种感觉在我们首届作家提高班的全体学员中,都形成了共识,所以我们十位学员中有八位创了奇迹,成功的写出了八部长篇小说。有人说教授的最大长项是编故事,故杨家谟历经坎坷又屡建奇功。其故事的曲折性比北宋的杨家将还要更胜一筹。

教授的长篇小说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艺术想象,对杨嘉谟等人的精神思想、个性品质进行了生动刻画,对他们精忠报国的崇高追求进行了有力弘扬,是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怀有深度的历史小说。小说场面雄浑大气,情节曲折陡峭,节奏感明显,充斥大漠风沙之气,和豪放粗犷的雄壮阳刚之气。大量的军事场景内,也不缺少对女性的书写,肃王女儿青崖郡主、戎装女将程英、甘泉书院山长的女儿丁汀兰都对杨家谟从相识到崇拜,到爱慕,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了高雅、缠绵的爱情故事。与小说主脉络自然衔接,读来使人感到新鲜,贴近生活,尽在情理之中。同时,作品对明朝末期的时代风物、社会风貌、官场制度等等均有展现,看过之后读者对明朝的覆亡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仅如此,《八声甘州之云起》对于张掖市投资近十亿元的甘州府城来说,是个福音。这座漂亮的古城主题修起来已经好几年了,由于种种原因就是启动不起来。如果我们在这部书上做做文章,还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甘州在明代属于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边陲城市,曾经盛极一时,后来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甘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逐渐被人们遗忘了。本书的故事就发生在甘州,相信《八声甘州之云起》这部书问世以后,再改编成电视连续剧,通过各种途径的传播,甘州府城乃至甘州(张掖)这座丝路重镇将再次吸引人们关注的目光,在新时代里也将更加繁荣和辉煌。

作者:甘肃省作协会员、中国电力作协会员、民盟甘肃省委特邀研究员。现供职于甘肃黑河水电实业投资公司,出版有散文集《黑河涛声》《走进平山湖 探秘大峡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