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找回自己读书感言(做充实的自己读书品味纪要)

文/三木

静下心来找回自己读书感言(做充实的自己读书品味纪要)(1)

有人评价文章《浅说关于《红楼梦》一》,“写得太乱,一会古一会今”,“红楼梦不是随便评价的,没有比红楼梦的作者高的水平不能评价”。有人评价点赞。关于评说,或虚心接受,或相泯一笑。作者的水平自己知道。上有红学研究会,下有红楼粉丝,怎样妄自菲薄,怎敢妄加猜测,注以浅说,注以关于。实则借《红楼梦》之说为因子,浅谈作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相存共融,但不可拿自己的专长混淆是非,物质长了拿精神开涮,而精神虽作为物质的附体,但不能借物质的东风乱了套数,物质化。向往国家兴旺发达,期盼精神文明作为第二生产力擂鼓助威。总之每个人的看法有每个人的角度,如果要想看透作者的意图,需要通过文章,看到作者在想什么,不能用门第的观念,来琢磨文章,应该从文章看文章,自己阅后喜欢有用可用,能评则评。不可阅可忽略,可评论指正。自是写出定有写的出发点,还要作者自己说不出而渴望的心声。一篇浅短文章有几层含义可谈,何况长篇巨著。如《红楼梦》,作者自然有扎实的才学功底,经历十余年写出,内容勾画栩栩如生,不见其人,但闻其声,“凤辣子”意识其人能说会道,能独挡一面,做了府里的管家。不管思想还是艺术性都做到了古代文学的巅峰,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看透作者的著作,加上当时躲避“文字狱”,只能猜测作者。长篇巨著中虽没有提及作者,但内容中一定有作者的影子,作者的思想,品德,性格,意图都会在书里隐含,包括作者的身世也会从书中找到出处。像断案子,有了线索,自会查出是根源。不过是时间问题。

静下心来找回自己读书感言(做充实的自己读书品味纪要)(2)

看《平凡的世界》,了解作者路遥,为了写作,下煤矿感受,写出了生活里的《平凡的世界》。看网上,中国记者在乌克兰,发出了俄乌战况视频报道。没有深刻的体验,即使杜撰是写不出文章的。《红楼梦》在思想,艺术上,做到了文学艺术的巅峰,在世界小说中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这么高的艺术成就离不开作者曹雪芹的生活经历,如果是自己的家族史,也是一部具有深刻反省在心中打下烙印的历史。没有活在作者的年代,但力透纸背,透过作者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刻化,似乎感觉到作者的很不平凡的经历,仰看作者的成果,却不愿走进作者的生活,因为仰看是喜,走进作者是悲。如果不是为了创作,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家败落。呈现读者的是感人的事迹,脍炙人口的文章,背后一定是作者不平凡的经历。理想和现实总是差一段距离。每次读一部作品,感觉与作者同在,当读进去,走出来,感慨的不是作者的辉煌,而是回味作者如何度过的经历。沉侵于心的不是鲜花,而是和作者一样的喜悦或者悲伤。

静下心来找回自己读书感言(做充实的自己读书品味纪要)(3)

一个人有母腹中的胎儿呱呱落地看到了光明,在大地呵护下成长,在蓝天白云里搏击飞翔。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物质可多可少,精神不能代替,也不能交易。感觉唯有学习,不断补充自己,才觉得充实,活得有意义。

静下心来找回自己读书感言(做充实的自己读书品味纪要)(4)

人一生不管多么辉煌或者多么失败。都是一部历史。值此移花接木,借古惜今,珍惜自己的岁月。影照自己的人生。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读书是为自己所用而读书,自己需要学习,借鉴,需要给自己的大脑充电为自己更好地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做榜样,来照亮自己的前方。踏着前人的足迹,做一个无愧于心,人生七彩的自己。眺望远方的星空,遐想也许那里有我,齐聚力量融化到天空里的缩影。

静下心来找回自己读书感言(做充实的自己读书品味纪要)(5)

作者简介;李先峰,笔名三木。山东泰安人,喜欢文学尤其是散文,哲学,服装设计。中学时代是梁山小作家协会会员。踏入社会后,曾被聘为宁夏吴忠日报特约撰稿人。现在就职于服装设计公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