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开又飘香(桂花八月遍地开)

八月桂花开又飘香(桂花八月遍地开)(1)

桂花八月遍地开

文/朱双顶

桂花,芳香扑鼻之花,清能绝尘,浓可远溢,被唐代诗人宋之问说成是“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而得名“天香”。它长于月中的广寒宫,却缘于一个动人的传说。唐代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月亮里有座广寒宫,寂寞的嫦娥仙女就住在宫中。宫里长着一棵挺拔高大的桂花树,高达500余丈,生长太快,不砍宫里就容不下了。汉朝河西人吴刚,学仙时不遵道规,被人抓个正着。玉皇大帝正愁无人砍树,就借此罚他到月中伐桂。可怜的吴刚却碰到了多情的桂花树,总是伐不倒,原来那棵神奇的桂花树是随砍随愈。

千万年过去了,吴刚虽然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可树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花开簇簇,馨香四溢。也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能在树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自此,桂花树便成了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宝树,四季常青的它就成了忠贞友好与芳直不屈的象征,成为崇高与美好、高雅与荣誉的象征,也有了好朋友之间的“仙友”与“仙客”的代名词。

伟人毛泽东更是将吴刚伐树之典,用在为颂赞夫人杨开慧所作的词中。1957年2月,毛泽东收到好友李淑一记念柳直荀的《菩萨蛮》一词,让他想起为革命献身的妻子杨开慧,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提笔写下了名传后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两位忠魂飘向月宫,连吴刚都捧出了桂花酒款待,连嫦娥也翩翩起舞,忽然听到凡间传来的捷报,两位烈士的忠魂激动泪流,天地有感而人间大雨倾盆。毛泽东借典既写出了两位烈士的革命精神,也深深表达了对两位烈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月宫的桂花树传说,还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嫁接。据唐代冯贽的《南部烟花记》上说,南朝陈末皇帝陈后主,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花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训养一白免,时常独步于中,谓之“月宫”。由此,月宫中便有桂花树下玉兔杵臼之传说。

八月桂花开又飘香(桂花八月遍地开)(2)

传说中的桂花树,在我国栽培却是实实在在的事,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字记载,已有2500余年。春秋战国时的《山海经》上就有“招摇之山多桂”、“皋涂之山多桂木”之记载。屈原在《九歌》中,以“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而明志,传名后世。《吕氏春秋》中盛赞为:“物之美者,招摇之桂”。东汉的《越绝书》中记有“桂实生桂”之说。汉刘歆在《西京杂记》中更是讲述了汉武帝与桂花树的故事,说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花树十株。在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花树一百株。这说明,那时的桂花树是作为名贵树种开始植种皇苑之中。

到了唐代,文人引栽桂花树已是普遍了,吟桂已蔚然成风。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树十余株栽植零陵;白居易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年间,先后将大量名贵桂花树引种洛阳郊外。此时园苑寺院植桂已经普遍了。所以李白写有《咏桂》一诗称:“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借此来表达自己满腹经纶却不被人赏识的愤懑之情,是花香人忧伤。

但真正将桂花树栽培在民间,还是从宋代开始,昌盛于明初,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桂花产区(浙江杭州、江苏吴县、湖北咸宁、四川新都、广西桂林)均在此间形成。中国桂花也于1771年经广州、印度而传入英国,今欧美许多国家及东南亚各国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国家生长最好。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中,只有三种有国际登录权,而桂花就是其中之一。

八月桂花开又飘香(桂花八月遍地开)(3)

桂花树,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是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它的叶子像圭而称“桂”,纹理如犀又叫“木犀”,香而远叫“九里香”,长于岩岭之上而称“岩桂”,传说为月宫之树而叫“仙树”,因奇光异彩“独上三秋压众芳”而成为“花中月老”,因诗人的雅兴而称“天香”,还因花色有黄与白之分而叫“金桂”与“银桂”等。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芳香扑鼻,不免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之问,有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之兴,“高处不胜寒”的嫦娥们是不是在此时也携“天香”而偷降人间呢?

桂花的那种“浓、清、久、远”之性,自然是少不了文人骚客的相伴,留下了一首又一首咏桂的传世之作。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诗,已落入儿童之口而讶讶学诵。而唐佚名的《杂曲歌辞•桂花曲》“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更是意蕴深绵而传诵。白居易更是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因,而发出“何日更重游”之呼。宋梅尧臣也以“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幽芳尚未歇,飞鸟衔残红。不见离骚人,憔悴吟秋风”之感,而发出以花喻人之叹。而黄庭坚则以“万事相寻荣与衰,故人别来鬓成丝。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来答谢自己的老友。凡此种种,不一而已,咏花而颂赞,借花以喻人,写花来明志等等,就成了文人雅士的一大喜好。

八月桂花开又飘香(桂花八月遍地开)(4)

那么桂花是怎么从月宫中来到人间的呢?广寒宫中降天香是怎么回事?传说在月宫管理桂花树的吴刚,一日来到人间两英山下,将自已变成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乞丐,在一个天寒地疼的早晨,昏倒在一位为人豪爽善良的、被人称之为仙酒娘子的寡妇门口,被她扶入家中,而用酒救醒。醒后的吴刚感激说道:“谢娘子救命之恩!可我是个瘫子,出去不是冻死也是饿死,请娘子再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为难的仙酒娘子,不顾“寡妇门前是非多”之嫌,将吴刚留在家中调养,结果很快就遭到非议而无人再到她家买酒了。她实在无法维持生活,而吴刚也踪迹全无了。仙酒娘子放心不心,到去寻找,却在一个山坡上遇到了一位白发老人,艰难地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她正准备上前帮忙,老人却突然倒地,嘴唇颤动微弱地说:“水……”荒坡之上哪里有水呢?情急之下,她咬破中指,鲜血直流地伸向老人嘴边。老人忽然就不见了,天空中却飘落了许许多多的小黄纸包和一张黄纸,纸上写道:“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娘。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原来这一切都是吴刚所变。正是仙酒娘子的善行,感动了管理月宫桂花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传向人间,从此人间便有了桂花树与桂花酒。所以宋诗人杨万里在《岩桂》一诗中说:“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这种来之广寒宫的“天香”,居然让我年年都消受一番,为退休后的生活添上一个怡人的环境。退休前的一年,竟然有幸入住新小区,成了我人生旅途最后一段最重要的乐事。而小区内的优美环境令我心旷神怡,这就有桂花树的贡献。桂花树作为吉祥树,成为小区内的主打绿植树种,被植于小区内路的两旁,四季常绿,八月花开飘香便成了居民的享受。我住十七楼,每当桂花开时,便有了种种享受之境:居住家中,风送香飘来,是清淡而味甜,似有又似无,似来又似去,于虚实之间竟有了恍惚缥缈之境,此时方知“天香”的妙处;下楼晨练或办事,是香风扑面,浓而烈,陶醉于中,或晕乎醒乎,或吸乎吐乎,香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仿佛自己也变成了香人,难道自己的网名“东香人”竟有天人感应之预知吗?此时的我方知什么才是生活享受的升华。

八月桂花开又飘香(桂花八月遍地开)(5)

金风送爽,天香普降。又是一年桂花绽放满枝头。明月当空,把酒迎风,忆起往年时节。北雁南飞,人闲花落,泪雨倾盆,恰换得今朝伏虎。嫦娥双舞,吴刚献壤,天上人间共婵娟。耳旁回荡响起《八月桂花遍地开》歌声,仿佛又“跟着毛委员打出新世界”。今日,这个新世界已跨入新时代,中国人的“嫦娥”号飞天着月,已成为现实,从月宫中折得的“桂子”月壤,正进入科研之中,必将盛开出强国之花,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天香”。这真是:

吴刚月宫砍老桂,

千年下来累不累?

累!

唯有年年中秋歇,

天上人间共婵娟。

有幸嫦娥双飞舞,

着意举杯天香接。

妙!

酿得月壤桂花酒,

天上人间共庆典。

喜迎党会二十大,

再行扬帆又启航。

上!

今朝撸袖接新棒,

天上人间共逐浪。

又到一年中秋时,

风追月影桂花下。

爽!

前途更显英雄汉

天上人间共辉煌

二〇二二年九月一日修改

八月桂花开又飘香(桂花八月遍地开)(6)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

八月桂花开又飘香(桂花八月遍地开)(7)

八月桂花开又飘香(桂花八月遍地开)(8)

八月桂花开又飘香(桂花八月遍地开)(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