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起诉去哪个部门(摊上事儿了不慌)

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谁都想让麻烦事走开,不找不快,但事儿却无处不在。如果有一天遇到事儿该怎么办?如果事儿,你摆不平怎么办?如果遇到对方奇葩、不讲理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人说靠自己,怒发冲冠凭拳硬。但天外有天,法治社会打赢了坐牢,打输了医院,不现实,也不允许这样做。而我们完全可运用理性的思维解决,运用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权利,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即使你是法盲,读下面的思维分析,你也会焕然一新,至少酒桌吹水是没问题了。

对于很多法律小白来说,他们秉持的是世间的“理”,是人间的“情”,但唯独缺少心中“法”。我国的法律虽然繁杂万千(仅2020年统计就有270余部,不含规章意见),但也是有温度的,并非不能掌握。首当其冲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法律逻辑分析能力,这样才能遇事不乱,即使摊上事儿,也能游刃有余地化解。下面笔者从法律人的视角,为读者情景演绎一下,遇到事到底该怎么处理。

一、沉着冷静,理清案由。有些小白要问,啥是案由?确实很多人分不清案由、案号、处理部门。案由是审理纠纷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概括,或许有人又问啥是法律关系...在此不做展开,有需要评论区细聊。小白只需要知道自己是什么纠纷,是民间借贷,还是合同纠纷等。案由一字之差,结果截然相反,法院审理过程中可直接不作释明直接驳回起诉。我之前遇到一个劳动者,三年期间,辛辛苦苦打了四场官司,但都不清楚涉劳动争议的部分案件需要先到仲裁委裁决后才能到法院,最后白白丧失诉讼时效,花费的既是金钱,也是时间。跑题了,一句话概括就是你们之间的纠纷是什么?确认劳动关系、讨薪讨绩效要去地方仲裁委;打架伤人抢劫等刑事犯罪抓紧到公安报案;欠钱不还,侵犯名誉,合同、交通事故等民事纠纷抓紧时间到法院。只有找对部门才能解决事儿,不然别人没有权利帮你处理,心有余而力不足。《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几经修改,主要分为:人格、婚姻家庭、继承、物权、所有权、合同、侵权、劳动争议、不当得利、海事纠纷、知识产权等

经济纠纷起诉去哪个部门(摊上事儿了不慌)(1)

二、细节排查,收集证据。确定好自己纠纷的案由性质,下一步就是收集证据了。俗话都是老一辈的经验总结,俗话又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该信谁的?难道庭上,哪个代理人能言善辩、哗众取宠法院就会采信吗?答案是否定的。举证质证是每位当事人的义务,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形成证据链,那么得到的判决结果往往是“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本院不予采信”。因此,我们就要盘算一下自己有哪些证据。书证优先(借条、合同、双方有签字的任何材料),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排在后面。只有仔细盘算一下自己的筹码,才知道自己的胜算有多大。

经济纠纷起诉去哪个部门(摊上事儿了不慌)(2)

管辖选择不是学区房就近划片区

三、草拟文书,确定管辖。收集完证据就要着手递送材料了,书写起诉状递交到对面的管辖机构。以法院为例(其他公安、检察院亦是),并不是每家法院都是有资格审理的,也不是你家旁边的法院就可审理你的案件,这跟学区房相差甚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案件面前也是人人平等。关于管辖,又分为级别管辖:县、市、省、最高法,四个档次。一般平民百姓,除了杀人放火,身家过亿,基本上都是县级法院审理。确定好县级法院,再根据前面所说的案由选择地域管辖,一般是被告住所地,或者是交通事故发生地、合同履行地、原告所在地等特殊情形。如果是合同,双方也可以提前约定一家与当事人或合同相关的地方法院,这个没有一两万字写不完情形,知道基础的到被告所在地一般也就够用了,在此不再展开。(附带一份民事起诉状,据传闻律师代谢一份诉状都是1K起步,免费省钱的拿去)

经济纠纷起诉去哪个部门(摊上事儿了不慌)(3)

最高法,最高审判机构

四、提交材料,案件受理。找到对应的法院,就要抓紧时间提交材料,现在都是智慧法院,广西区内基本实现网络立案,关注广西法院小程序即可线上立案缴费,接下来即可静心等待立案通知书了。

经济纠纷起诉去哪个部门(摊上事儿了不慌)(4)

选择立案窗口

由于篇幅有限,本次介绍的是遇事的第一步《立案编》,只有顺利的立案,才能能公正审理的机会。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每当介绍自己的职业时,经常会遇到两种反应:一种是“我从来不跟法院打交道,也不懂法院在什么地方,晦气,进去准没好事”,一种是“法院很权威/很不公,法官不听我的意见之类”,完美的诠释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笔者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员,每次只能保持尴尬的微笑。

对此,各位读者,看完本文分析流程,是否清楚呢?可在评论区留言。接下来,如何适将继续演绎审判编、执行编等流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