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安徽蚌埠市,有这样一位上了年纪的“怪老头”。

无论天冷天热,他总是长衣长裤,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非但这样,其每日在家里都会念叨:

“27、81、241......27、81、241......”

起初小女儿宋怀忠听到后,还会开玩笑问他是不是梦见买。

但时间一长,她也开始心生疑惑:

“爸,这到底在念什么?每次都还念得一样。”

抱着好奇心,宋怀忠询问来人数字含义。

谁料,老人突然镇住,好似想起了什么,身体开始微微颤抖,大滴大滴的眼泪不停往下掉。

女儿意识到自己的话戳伤了父亲,赶忙上前安慰。

但心中对这件事情更加疑惑不解。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1)

宋良友

直到有一天整理房间时,她发现父亲床底有个表面已磨损的箱子。

当其打开后,里面居然整齐叠放着一张纸。

纸上明晃晃地写着:

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联想起父亲说的那串数字,宋怀忠当即意识到事情不简单。

她急忙赶往县政府反映情况。

没过多久,政府工作人员专程上门拜访。

一进门,一位身穿军装的人,便朝老人笔直地敬了一个军礼,说:

“向一等功战士宋良友,致敬。”

而这短短一句话,早已让所有人泪流满面。

宋良友老人的辉煌事迹也终得以在世人眼前展现出来......

峥嵘岁月,奋勇杀敌

1950年,美帝国主义公然越过“三·八线”,企图占领整个朝鲜。

在此期间,美军飞机多次侵入我国领空。

战火眼见要烧到鸭绿江边。

对此,毛主席迅速做出决断: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而后,在彭德怀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次前往朝鲜支援作战。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2)

中国志愿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我军战士们嘹亮的歌声缭绕在上空。

势有一种冲破云霄,不战不还的气派。

而宋良友就在其中。

他和战友一起坐上绿皮火车,前往安东(今辽宁丹东),后将跨过鸭绿江抵达朝鲜。

当时,宋良友所属的第三野战军被改编为解放军第九兵团。

总人数约达16万。

其中,宋良有担任的是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一连的班长。

因事发紧急,中央军委下达“紧急入朝”指令后,军队就立马集合出发。

战士们连过冬衣物、物资装备都没来得及带。

等到达朝鲜边境,预定的物资因各种原因迟迟未能送到。

前方战事又告急,军队就只能穿着薄薄的秋衣进入严寒的朝鲜北部。

那时的北部早就炮火连天,一片狼藉。

在美军连续狂轰滥炸下,整个地面坑坑洼洼,到处是残骸废墟。

硝烟四处弥漫,空气中夹杂着血腥与火药的味道。

当地居民要么无辜死在战场,要么连夜逃跑。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3)

可想而知,我军部队各方面条件也随之变得异常简陋。

当时,没有空余完好的房子,大家就在雪地上扎帐篷。

一到晚上,就把带来的衣物全穿在身上,然后盖着薄被御寒。

奈何,天公不作美。

很快众人又遇到寒流,气温直降。

当时,军队里大部分的士兵都是南方人,从没经历过这么寒冷的天气。

加上部队物资匮乏,许多人都被冻伤。

脚、耳朵先是被冻得红彤彤的;

后面直接发紫,长出冻疮,肿得老高。

但因为没有药擦,战士们也就只能看着冻疮化脓,流出血水。

寒风一吹,疼得直戳心窝。

可即便战场环境恶劣,但是他们也无一人喊苦喊累。

白天,宋良友和战友们顶着随时可能被敌机轰炸的危险,击枪传信,坚守岗哨;

晚上,众人听从指令,轮流值班巡逻。

好在不久后,部队便制定和部署好战略方针。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4)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正式打响。

最终,历经11天的战事大获全胜。

以此粉碎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当年为11月23日)前结束战争的妄想。

对此,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大为恼火。

他很快决定再次发动“总攻势”。

其计划“联合国军”先试探性进攻,后将前线推到鸭绿江边。

这样就能将我军后路堵死,困在此处进行围剿。

对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连夜商讨,后决定先发制人,发起第二次战役。

而这其中,最为出名的一仗便是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地处朝鲜最北部,海拔高至2000米。

也正因此,此地气温普遍较低。

晚上温度更是会跌到零下40摄氏度。

受恶劣环境影响,此仗注定是一场恶战。

同年11月27日,宋良友所在的第27军据上级指示,向敌军发起攻击。

谁料,这天长津湖地区突然温度骤降。

一场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从天而降,下了整整一日。

不久,地上的雪便积得几尺高。

带着雪花的风更是吹得战士们根本无法睁眼。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5)

志愿军挺进长津湖途中

更重要的是,在如此雪白的情况下,身穿绿色军服的战士们就会显得异常起眼。

如若是敌军派遣飞机进行侦察,定会暴露踪迹。

种种情况,无疑让宋良友他们的行军作战变得难上加难。

不过好在落到身上的雪花也同样给了他们提示。

后来,众人巧妙利用厚雪隐藏踪迹,潜入阵地前线。

因是伏击,他们到达后,迅速找好隐蔽点,一动不动地守在原地。

这期间,肚子饿了就吃点口袋里的干粮;

渴了,就抓一把旁边的雪吞进去;

就算是有生理需求了,也只能在原地解决,尽可能地保持不动。

也正因此,很多人在雪地里埋伏身体被冻僵,最后成了“冰雕”。

就这样,众人静静在坑位上蹲守三天,敌人终于到达。

“呜呜呜......”长长号角声打破了多日的平静,唤醒了将士心中那份热血。

彼时,宋良友听到声音后,立马从雪坑爬出来。

但由于已被冻得全身僵硬,他连掏枪都缓了好一阵。

还没等身体完全恢复,他凭借意志和从军经验,端枪冲向“联合国军”,一顿猛射。

敌人被突然跑出来的我军士兵打得惊慌失措,好不容易才缓和过来。

而后,“联合国军”指挥坦克兵集中于几个被围攻的点,形成一个环形防御阵。

紧接着,其对志愿军展开了猛火攻击。

非但这样,他们还调来飞机,专程运输补给弹药装备,救助伤兵。

而反观我军战士,正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6)

当时因温度太低,部队架好的迫击炮炮管受冻冷缩,弹药根本塞不进去。

轻机枪也变得十分迟缓,经常打不响。

能派得上用场只有步枪、手榴弹等这些轻武器。

然而,这些东西与“联合国军”的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相比,简直是鸡蛋碰石头。

加上寒雪不断,许多士兵冻伤加重,兵力也有所下降。

连着几日,敌军仗着猛烈的地空火力,向我军反扑。

面对人数和装备差距,无限拉长战线只会让我方陷入困境。

后来,为打破僵局,部队决定成立尖刀组。

以此冲锋陷阵,突破重围,为大队伍开出“缺口”。

听闻这个消息后,宋良友主动请缨,担任尖刀组组长。

一路上,他们不仅要与敌人作战,还需克服天气阻挠。

那个时候,因作战需要,宋良友等人多数为夜间行动。

自然,温度更是恶劣。

几乎所有人都冻得发抖,手脚僵麻。

甚至有时连枪都拿不稳,炸弹保险栓都拉不掉。

等到实在冷得受不了,大家便在休整时挤成一团取暖。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7)

但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防备敌军随时的空袭。

有一次,宋良友的队友不幸被敌军的汽油弹砸中。

瞬时间,他全身起火,痛得不停在雪地上打滚,活生生被烧成一具焦炭。

见状,宋良友跌坐在旁边,痛心地看着战友。

他咬牙切齿,捏紧拳头,不停捶打地面,眼里早已饱含泪水。

而一路上,这并不是第一次。

眼见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

宋良友心中十分自责。

但很快他化悲痛为力量,带领众人奋力杀敌。

最终,尖刀组将敌军团团围住,如铜墙铁壁一般,顺利完成任务。

胜利的曙光重新被点燃。

而被围困的“联合国军”打算以新兴里作为防御支撑点,寻找突破口。

此地位于长津湖东侧,是一个普通小村庄。

但地势易守难攻,又处在交通枢纽。

再加上,当时驻扎在新兴里的敌军是美国精英部队“北极熊团”。

该队在二战时期就参与过无数战争,战功赫赫、经验丰富,从未有过败绩。

如此来看,我军攻打难度极大。

对此,中央军委部连夜不休地开了好几个会,才敲定战略计划。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8)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长津湖新兴里,一场血战即将打响。

1950年11月29日,美军飞机不停向新兴里投入大量的弹药和粮食;

并于当天上午,对当地周围的志愿军发起攻击,企图冲破防线。

不过,在宋良友所属的第81师241团的顽强阻挠下,他们的“美梦”被打碎。

不仅如此,为能彻底堵死敌军,我军决定于第二日向村子发起总攻。

就这样,经过紧张的作战准备后,军队于傍晚时分开始进攻。

前线爆炸不断,硝烟四起。

战士们顶着子弹和寒风,不断向前攻击。

激烈的枪战声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此时,解放军已经顺利冲破前线,打进村子。

但由于敌方阵内火力猛烈,我军遭到强烈拦截击杀,损伤惨重。

光是宋良友所属的师团,一夜之间就死掉三个团的步兵。

“同志们,接下来,我们要不分昼夜地打,打到‘北极熊’彻底被剿灭为止,”

眼见士气低迷,宋良友主动站出来振臂高呼,鼓励将士们战到最后一刻。

听闻他的一番热血发言,大家再次卯足劲,拼了命向前冲。

面对比我方多了三倍的敌军,宋良友和战友们毫不胆怯。

前面有人倒下,后面就有人义无反顾地补上。

这场战斗打了三天三夜。

连长牺牲了,排长也倒下了,到最后就只剩下几个人。

见此情形,宋良友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带着战友向敌军发起攻击。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9)

这时,意外发生了。

敌人不停向他们发射炮弹。

巨大的轰击力将宋良友整个人都炸飞起来,直接被甩到悬崖边的一棵树上。

而他的腹部也被飞起的弹片划出了一道又长又深的伤口。

一时间,其内脏暴露在空气中,整个人当场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宋良友迷迷糊糊间被枪声吓醒。

他睁眼一看,发现自己被吊在树上,还受了重伤。

然而那一刻,其早已把生死抛之脑后。

他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回到战场,多杀几个敌人。

于是,宋良友忍着剧痛,用裤腰带勒好伤口。

然后,他用手扯着悬崖边的野草,一步步慢慢爬了上去。

战友看到重返战场的宋良友,顿时惊身大喊:

“宋良友爬回来了!”

闻言,大家连忙跑去查看。

只见他整个人趴在地上,军大衣早已被血渗透。

见状,众人赶忙将他抬去了后方医院治疗。

手术中,宋良友的肚子被缝了50多针。

后来,他昏睡了整整三天三夜才苏醒过来。

从此,他的肚子上就多了一道狰狞的伤疤。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10)

宋良友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新兴里战役结束后,宋良友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

后来,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并获一等功奖章。

这场战争中,27军在火药匮乏、缺衣少食的恶劣条件下,

灵活巧妙地运用多个战术,将美国陆军最精锐的‘北极熊’军队全部绞杀,无一漏网。

可谓是令人惊叹。

回忆往昔,艰难岁月

回想起那些峥嵘岁月,宋良友不禁满含热泪。

他总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

“党拯救了我。”

1928年,宋良友出生在安徽省怀远县一个穷困潦倒的农民家庭。

那个年代,农民处在社会最底层,不是被剥削就是被压迫。

当时宋家穷得米缸比脸还干净,吃了上顿没下顿。

宋良友就是在这样忍饥挨饿的环境中长大的。

然而,等他好不容易平安长大,又赶上日本侵略。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11)

宋良友

某天,一帮日寇扛枪闯入他们村子。

洗劫一番后,没有人性的日军直接屠村。

全村人,无一幸免。

当时宋良友在山上放牛,躲过了一劫。

等其回到村里时,尸横遍野,空气里弥漫的全是血腥味。

年少的他看到这一幕,直接呆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或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他有了从军保家卫国的想法。

只是那个时候,宋良友也还只是个孩子,连拿起长枪都费力。

为了活下去,他决定先去码头卖苦力,到地主家做长工。

然而,这些土豪劣绅根本不把人当人看。

宋良友就像磨上的驴,一直都被欺压鞭打着。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当兵梦。

那段时间,其一有空闲时间,就到处打听新四军征兵处。

只是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他也没有实现心愿。

不过在他看来,这也算一件“好事”。

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也终于要迎来和平盛世。

一想到这儿,宋良友便决定回到家乡,耕田种地,好好过日子。

可万万没想到,解放战争突然爆发。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12)

当时,国民党为了充实军队,开始到处抓壮丁充兵。

1946年,宋良友就不幸被抓到国民党军营。

眼见是打共产党,他千万个不情愿。

奈何,国民党军队戒备森严,他又无法轻易逃脱。

思来想去,他便只好在战场上“钻空子”。

那个时候,只要一打仗,其要么是放空枪;

要么就是开战后,偷偷找个地方躲起来,等到没枪声后再溜回来。

1949年淮海战役,解放军将国民党打得节节败退。

审时度势后,驻守在安徽怀远的国民党守军便计划投奔解放军。

听闻这个消息,宋良友心中大喜。

他也便借着这个机会,和众人一起悄悄离开了国民党军队,加入解放军。

从此,宋良友拿出所学的真本事,跟着部队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神秘数字,感人肺腑

朝鲜战争结束后,宋良友决定响应中央号召,支援地方建设。

他脱下戎装,回乡种地。

等其回村后,更是对自己的过往只字不提。

从退伍到正式退休,他先后做过守门员、烧锅炉、矿工等多个职位。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13)

无论哪个岗位,宋良友都兢兢业业,毫无怨言。

但因为身上伤疤遍布,即使大夏天,他也依旧长衣长裤。

之前在工地干活时,其也从不和工友们一起冲凉。

渐渐地,村里的人都觉得他是个怪人。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宋良友只是想隐藏这些“荣耀的痕迹”。

特别是有两处。

一处位于腹部,就是在新兴里战役中子留下的疤;

另一处在他脖子上,是战场上被燃烧弹烧伤后留下的27厘米长伤疤。

2014年,上了年纪的宋良友小脑开始病变。

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年他还患上脑血栓,只能躺在床上休养。

宋良友的记忆慢慢变差,忘记了很多人,很多事。

甚至有时他连自己的儿女都认不出来。

可尽管这样,他却唯独对“27,81,241”这串数字记忆深刻,时不时念叨。

而“27,81,241”正是他当年奔赴朝鲜战场时所属部队的番号。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14)

宋良友

很多次,他念着念着还会不自觉流泪。

因为这是宋良友内心最为敏感脆弱的神经。

一想到朝鲜战场那些惨烈牺牲的战友;

无尽的杀戮和鲜血;

硝烟弥漫的战场......

那些痛苦的回忆就像刀子一样不停戳着宋良友的心窝。

而这也是宋良友回到老家默默无闻的原因。

他觉得,战友死去,自己活着,心中有愧;

也没有必要把这段悲壮的经历当作荣誉来炫耀;

更不配享受国家的补贴和优待。

这样淡泊名利、功成不居的生活,他一过就是60余年。

而宋家后人也对此毫不知情。

一直到2020年,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日。

淮北市退役军人中心的主任马华伦按照上级指示,查询走访参与过抗美援朝的战士。

在收集立功战士时,他看到宋良友的信息填报,瞬间惊呆了。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15)

上面赫然写着:荣立一等功两次。

对此,马华伦还特地拿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好几次。

在确认无误后,他立马上报人事局进行核查证实。

要知道,这对一名军人来说是至高荣誉。

得知此消息后,相关部门也随即开始走访调查。

工作人员还特地从市档案局调来宋良友的档案进行查证。

结果证实,他的信息填报准确。

自然,在马华伦领导下,众人开始收集宋良友的英雄事迹;

并于同年3月份上报至省退役军人事务部。

宋良友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许多媒体都争先恐后来采访这位老英雄。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16)

为此,宋良友的女婿从箱子里拿出一个已经泛黄了的纸包给众人看。

慢慢将它展开,竟是一张立功喜报。

上面写着:

贵府宋良友同志在军事演习任务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三等功一次;除按功给此报喜,恭贺宋良友同志为人民立功,全家光荣。

看到这张喜报,宋良友的小女儿宋怀忠在一旁感叹道:

“小时候爸爸有个小盒子,里面放着许多牌子和花花绿绿的纸张。

我很喜欢打开来玩。

现在想来,那些牌子和纸张应该就是爸爸的勋章和朝鲜纸钞。”

可惜的是,1974年,年幼的宋怀忠在玩耍时,一不小心把那些纸钞点燃了。

眼见火势越来越大,家里所有东西都烧没了。

只有这张放在床底下箱子里的立功喜报没被烧毁。

老人给痴呆老婆讲的三个故事 安徽九旬痴呆老人念叨仨数字(17)

想来这也是命运安排。

总得为老英雄留下点什么来见证他辉煌的过去吧。

后记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当年那个冲锋陷阵的战士,现在已经变得垂垂老矣。

但是不管世事如何变迁,英雄永远不会被历史埋没。

就像宋良友即使什么都不记得了,却始终记得自己部队的番号;

记得那些一起浴血拼搏的战友;

记得在冰天雪地、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他们是怎样奋不顾身的与敌人搏斗。

英雄就是历史战争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值得被载入史册,为后世万代所敬仰。

参考资料

长津湖老兵不改志,深藏功名扎根煤田—肖干

抗美援朝两次一等功获得者的战斗传奇-罗元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