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和谁配合(皇甫嵩征战一生)

东汉末年,朝堂动荡,大将军何进和宦官集团拼了个两败俱伤,被董卓趁虚而入,掌控大权。东汉末年第一个大boss就这么诞生了,董卓掌权的这段时间,朝堂上血雨腥风,京畿的百姓苦不堪言,是王朝末年的悲惨时光。

其实,在董卓兴风作浪之前,有一人是完全有能力阻止董卓的,这个人就是皇甫嵩。

皇甫嵩和谁配合(皇甫嵩征战一生)(1)

大汉军神皇甫嵩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可谓是将门世家。

皇甫嵩文武兼备,在讨伐黄巾时展示了过硬的军事能力,威震天下,一度被封为左车骑将军的高官。

皇甫嵩和董卓曾有并肩作战的经历,《资治通鉴》记载:

十一月,王国围陈仓。诏复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合兵四万人以拒之。

这个“王国”,是个人名,叫这么个名字,一看就是想要造反。王国围攻陈仓,朝廷派皇甫嵩、董卓带兵平叛,皇甫嵩应该是主帅。在这次平叛过程中,董卓提出了一些作战策略,但是被皇甫嵩一一否决,最终,是靠着皇甫嵩的出色指挥,大获全胜。

这一战下来,二人高下立判,皇甫嵩名声更盛,董卓则是丢人丢大了,从此,董卓对皇甫嵩怀恨在心。

皇甫嵩和谁配合(皇甫嵩征战一生)(2)

董卓

中平五年、中平六年,朝廷连发两道诏令,分别让董卓担任少府、并州牧,把本部军士交给皇甫嵩统领。

这种明升暗降的操作明显瞒不过董卓,董卓麾下的这支部队,追随他多年,要忠诚有忠诚,要战力有战力,并且此时朝政混乱,董卓敏锐地嗅到了机会,因此,董卓上书百般推脱,拒不交出兵权。

卓复上书言:“臣误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

胆敢不接受诏令,这就是形同谋逆,但汉灵帝此时病重,也拿董卓没什么办法。

皇甫嵩和谁配合(皇甫嵩征战一生)(3)

不过,中央朝廷制不住董卓,皇甫嵩却有收拾董卓的实力。此时皇甫嵩手握重兵,如果他给董卓扣上谋逆的帽子,出兵讨伐,可能就轻松干掉了董卓。

嵩从子郦说嵩曰:“天下兵柄,在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势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彼率京师政乱,故敢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二者,刑所不赦。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无不济也。”

但皇甫嵩并没有这么做,因为皇甫嵩是大汉忠臣,在没有朝廷命令的情况下,他不敢私自动兵。

嵩曰:“违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

对于皇甫嵩的这次选择,我们也表示理解,汉室威严尚在,作为朝廷柱石,皇甫嵩自然不能草率行动,所以皇甫嵩先让朝廷去裁决,希望朝廷能给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机会,但是,朝廷只是派人斥责董卓,并没有让皇甫嵩发兵,第一次机会就这么浪费掉了。

皇甫嵩和谁配合(皇甫嵩征战一生)(4)

第二次机会出现在初平元年。董卓刚刚进入京师,立足未稳,而皇甫嵩此时拥兵三万,董卓自然能感受到威胁,就征召皇甫嵩入京,让他担任城门校尉,以剥夺其兵权。

那皇甫嵩该怎么办呢?其实他应该像当初的董卓一样,不要奉命就好了,此时朝政已经被董卓把持,这道诏令,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是董卓故意针对皇甫嵩的,如果皇甫嵩抛下部队,孤身一人进京,恐怕要有性命之危的。

嵩长史梁衍说嵩曰:“董卓寇掠京邑,废立从意,今征将军,大则危祸,小则困辱。今及卓在雒阳,天子来西,以将军之众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征兵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此成禽也!”

可见,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如果皇甫嵩果断抓住,和袁绍东西呼应,趁着董卓立足未稳,董卓恐怕连跑路都做不到。

皇甫嵩和谁配合(皇甫嵩征战一生)(5)

但是,关键时刻,皇甫嵩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担当,只是机械般地服从命令,接受了诏令,最后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等到后面,董卓倒行逆施,迁都长安,焚毁宗庙,害死无数百姓,不知皇甫嵩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而在之后的乱世三国中,皇甫这个姓氏就几乎绝迹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