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寒露文章白话文(语音版寒露话露水)

古人寒露文章白话文(语音版寒露话露水)(1)

这个季节,清晨,在田野边走,空气明显带着凉意,浮动着花草的清香。走近花草树木,你会惊奇地发现,在绿色茎叶或花瓣上,有一层浓密、细碎的露珠,而细小的露珠外边好像包着一层雾气,呈现似透明似不透明的白色。踏行草间,或许会被露珠打湿裤脚。这很符合古人总结的特征:霞珠遍路。

譬如朝露 时光匆匆

早在白露时节,已有露水的身影晃动。农书上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有完整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在白露和寒露中间,虽然仅仅隔了一个秋分,却是两个极端,一个是单纯的清凉;一个是沉重的肃穆。“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寒露之时,天气已经由凉转冷。“露水先白而后寒”,白露节气时,“露凝而白”,泛着一丝凉意;至寒露时节,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其实寒露这个节气的名字便透露着一种寒意,古代把寒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露水的形成,需要三种条件: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吹拂;空气潮湿。气象学上说,天气转凉爽后,当大气中的过饱和水汽遭遇低温时,在贴近地表的树木、杂草和农作物表面,凝结为水珠,称为露,俗称露水。露水大多是在晴朗的夜间和清晨,湿度大而且无风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

因为天气晴朗,所以露水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往往太阳一出,它们便会隐匿自己的身影。因此,有人以朝露比喻存在时间极短促的事物,如电光朝露、浮云朝露、危如朝露、身先朝露等等,还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晨露方怆怆,离抱更忡忡”……再看“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此处的朝露则是比喻明澈纯净的事物,往往是不长久的。但需要指出的是,人们所说的露水情缘,则不在此列。

露水也是可以欣赏的。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清少纳言的随笔集《枕草子》里有这样一段话:“我注意到皇后御花园前的草挺高挺茂密,遂建议,让草长这么高干什么,为什么不让人割去?宰相回说:故意留着看的,让它们叶儿沾上露,供皇后娘娘赏玩。”

收藏露水 功用神奇

有人会收藏露水。白露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露水是一年中最好的。往往在太阳出来之前,人们会捧着一只碗,或其他盛水的器皿,在树林子和蔬菜地里钻来穿去,为的就是接取清晨的露水。把树叶、菜叶轻轻摇一摇,水晶般透明的露水,就会一滴一滴地落下来,落进手中的各式器皿里。不要小瞧这小小的露水,不同的露水,有着不同的功能。据说,菖蒲、柏树上的露水,可以让眼睛更加明亮;韭菜上的露水,能治白癜风;草叶上的露水,会使皮肤富有光泽;花朵上的露水,能让女子貌美如花,据传杨贵妃每天清晨都要吸食花瓣上的露水;花枝上的露水,倒在砚台上,用古墨研匀,再用干净的毛笔蘸上,在小孩子的太阳穴上画个圈,据说可以免除百病。

不只是中国人,外国人也相信露水的奇效。在古罗马时代,颇为流行的处方开头都写道:喝下一罐新鲜的露水。在《枕草子》中,清少纳言说:“俗信菊花能延年,故于重阳前夜,把丝绵盖在菊花上面,次晨收取朝露以拭身体,谓能却老。”

人们收藏露水,可以用之泡茶,古人认为泡茶最好的是“天水”,最佳的是露水,其次是雪水、雨水;露水可以酿酒,白露当天,取自荷花上的露水酿成的“秋露白”酒,味道香洌,甘醇无比,品质最好,也最为珍贵;露水可以制药,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用露水调成外敷药;露水可以治病,“农历八月朔日露水研墨点太阳穴,可止头痛”……

对于露水的功效,古人多有记载。《中国医学大辞典》记载:“露本阴液,又得荷叶之清气,故能养阴扶阳,滋益肝肾,去诸径之火,甚为有效。”《本草拾遗》上说,露水“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曦时收取,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悦泽。”因此,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饮之可使人延年益寿。

这些功效,是否真如此神奇,饱受雾霾之苦的现代人,怕是难以验证了。

承接甘露 期待祥瑞

承接露水的极致,便是期待甘霖降落。

甘露,是秋天的露水,也是古人心目中的神物。它本是一种植物,学名甘露子,多年生草本,生于村旁、田间、沟边阴湿处,可供药用。古人认为,“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把它和龙、凤、龟、麟等瑞征并列,有“神灵之精,仁瑞之泽”。

在古人的心目中,甘露像露珠一样从天上降落。不过,甘露与露珠不同,它像液体水晶,落在物体之上,不会滚落下来,也不会被阳光蒸发。甘露是一种圣药,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服用后可延年益寿。因此,古时从帝王到贫民,都在苦求甘露。汉宣帝刘询、吴国归命侯孙皓、前秦苻坚等,都直接以甘露为年号。

在长安城外的建章宫内,汉武帝建造了一个铜仙人承露盘。铜仙人有二十丈高,捧着铜盘玉杯,恭恭敬敬地承接天上的露水。

唐大和九年十一月,因为观看金吾左仗院中夜降石榴树上的甘露,而引发了一场大屠杀。宦官调集禁军大杀朝官。李训、郑注、王涯、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等17人被杀,其族人也无一幸免,朝中简直为之一空。“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着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也掌握在宦官手中,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

在神话传说中,观音手执玉净瓶,内储甘露,为众生清洗肉身与累世的业力,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忽然想起一个词:餐葩饮露。“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吞食百花,吸饮露水,这是超尘脱俗的神仙生活。像我等身羁滚滚尘世之人,是难以拔俗的。看到这个时节的露水,也只能喟叹时光匆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