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冻疮与战争附冻疮症状)

长津湖战役

时间:1950.11.27-12.6

对阵国家:中国丨美国

结局:两败俱伤,死伤惨重


朝鲜北部有一个长津湖,这是朝鲜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发源于朝鲜半岛的长津江。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中美双方王牌部队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决战——长津湖战役。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共进行了10天,其中第58师和第60师,在战役结束后仅仅剩下不到200人。其中非战斗减员人数远远超过战斗减员。整连整连的志愿军战士扛着钢枪被活活冻死。

1950年10月,美联军6.5万人进入长津湖地区,中国志愿军九兵团奉命开赴长津湖地区迎击美军。九兵团是第三野战军的部队,当时接到的命令还在东南地区,为了加强九兵团的战斗力,粟裕给九兵团扩充了很多兵力,使得九兵团的兵力达到了三个军12个师15万人的兵力。但是由于开拔仓促,九兵团的冬装来不及赶制就仓促上了前线。1950年11月末,九兵团秘密到达长津湖地区,准备对美联军发动进攻。当时长津湖地区的气温已经达到零下二三十度,甚至接近零下四十度。九兵团的很多官兵都是在这种情况下穿着单衣和美国海军陆战队最精锐的陆军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10天的战斗。

这场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因为极度严寒,作战已经成为了中美两军官兵意志力的殊死较量。中美两军都面临极度严寒的考验,双方因冻伤造成的伤亡均超过了战斗伤亡。

冻疮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冻疮与战争附冻疮症状)(1)

12月1日,进至清津、惠山镇等地的美军开始向咸兴地区撤退。志愿军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第五连奉命在美军撤退途中的黄草岭1081高地设伏。

当美军抵达黄草岭1081高地时,意外一幕出现了:他们没有遇到任何阻击。美军指挥官感到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安详过于反常,中国人的无声无息也叫他摸不着头脑。

美军指挥官命令他的陆战队员加倍小心,占领山头上的阵地。美国人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有百十号人,都据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队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冻疮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冻疮与战争附冻疮症状)(2)

原来,第五连全部干部战士按照命令进入黄草岭1081高地设伏后,已经展开战斗队形。但美军迟迟不到,他们只能坚守在寒风之中。随时时间慢慢过去,他们全部冻死在简易的掩体中。一百多人的连队,幸存者仅仅是一个掉队战士和传达命令的通讯员。许多士兵的手冻结在步枪上无法分开。

美军指挥官听到陆战队的报告以后也爬上了1081高地,他为同一幕景象所震撼。这就是与他们鏖战了20多天的中国军队,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就是这些人,他们宁愿冻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阵地。

九兵团的装备虽然在入朝前得到了很大加强,但还是和美军难以相比,美军一个师的火力要比志愿军一个军的火力强大很多,美军一个连级单位就能呼叫战斗机为其提供掩护。志愿军58师和60师从战斗一开始就对美军展开攻击,但是效果始终不理想,58师和60师两个师剩下1500人的情况下仍然集合起来向美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可惜被美国华裔军官吕超然率领500人的突击队给击溃,最后这两个师打的就剩下不到200人。整个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光冻死冻伤的人数就高达三万人,但是志愿军将士仍然不畏严寒将美联军驱逐出了朝鲜北部地区。


1708瑞俄战争

时间:1708年-1709年

对阵国家:瑞典丨俄国

结局:瑞典战败


1708年:查理十二世入侵俄国。年轻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是首个率领人马在俄国漫长的冬天跋涉进入死亡和疲惫的欧洲大侵略家。

1708~1709年的冬天并不适合户外露营。在小冰期的煎熬中,整个欧洲被冻得硬邦邦的。大北方战争于1700年爆发,彼得一世对瑞典宣战,目的是要把瑞典赶出波罗的海地区。当时的瑞典是一个超级强国,它的势力范围包括如今的瑞典、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以及俄罗斯的一部分。战争开始并不顺利,俄国军队在纳尔瓦战役遭到人数比自己少很多的瑞典军队痛击。这次胜利极大地助长了查理十二世的自信,他入侵丹麦、波兰、立陶宛以及萨克森;8年过后,又开始把目光投向俄国领土。

查理计划一直打到莫斯科。彼得使用了一种令瑞典人大感意外的战术:撤退途中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放火,烧掉了所有的房屋、庄稼以及各种用具,结果没有住房而寒冬又至,瑞典人被迫改变进攻路线,向南朝乌克兰进发。乌克兰盛产水果、谷物以及各种食草牲畜。如果两个月之前来到这里,它将是军队理想的休整之地。但他们11月才来,记忆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季即将接踵而至。瑞典人自然对寒冷的天气不陌生,但即使最斗志昂扬的士兵也无法长期对抗恶劣的自然条件,蜷缩在没有被俄罗斯人烧掉的几个窝棚里作战。

“与我们所承受的痛苦相比,打战简直如同儿戏。”查理十二世军队中一名在诸多战役中毫发无损却因霜冻失去了两根手指和一个耳朵的士兵卡尔·金世博写道,“在我们周围,在怒号的寒风中,动物在田野里冻得僵直,鸟儿死翘翘地从天上掉落,好像被枪击中一样……当看到几百个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的小伙此刻却在呼唤着战地医生去切断他们变得发白和松脆的手脚,耳朵和鼻尖不用刀就轻易掉落下来时,我们的心在痛,泪在流。”

仅在一次行军途中,就有2000名士兵因为疲惫和霜冻而倒下。活下来的也痛苦不堪,手不听使唤,一直冻到掌丘。有些人在火堆边坐下烤火时突然死亡,因为迅速升温导致血液突然流入收缩得很厉害的静脉血管。随着冬季慢慢持续,查理的将士们已被折磨得面目全非。

金世博写道:“如果我们出去搜寻他们,现在已不是为了获得杀死他们的快感,而就像捕杀某种猎物,仅仅是为了获得保暖的外套。”酷寒也对武器及供应造成破坏。首先是牛马摔死。没有了牛,就无法拖动大炮。火药也被雨雪浸湿,瑞典人开枪时,武器发出沉闷的响声,几乎没有什么威力。曾经多达4.1万人的瑞典军队到了春天只剩下两万人。即便在幸存的两万人中,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生病或残疾。

不顾在冬季遭受的消耗,瑞典人再次主动发起攻击。在1月初,他们攻击了韦普利克这个小小的堡垒,并轻易得手,但还是损失了1000条性命。经过几次交锋后,瑞典人又遭遇到了俄国天气的另一面——春天,所有的冰雪迅速融化,大地来不及吸收。结果路面变成泥泞肮脏的沼泽,车轮陷在里面无法动弹。除了坐下等土壤变干,他们别无选择。

查理在1709年5月开始攻打波尔塔瓦城。但是在冬天饱受折磨的瑞典人如今只有1.7万,他们抵抗不过4万以逸待劳的俄罗斯士兵的反攻。除了查理和1500名心腹,瑞典全军覆没。查理等人逃到土耳其。

这次战役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彼得趁势在波罗的海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并最终依靠它降服瑞典。世界开始注意到俄国以及沙皇彼得一世不容小觑。


1812法俄战争

时间:1812年

对阵国家:法国丨俄国

结局:法国战败,帝国黄昏


当拿破仑在1812年将目光投向俄国时,他似乎就是一个无敌的战神。他率领的60 万训练良好、作战力强、装备精良的“大军”来自已经被法兰西征服的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征服俄国似乎也是必然——俄国的军队只有18万人,而且沙皇亚历山大从未有过率军征战沙场的经验。拿破仑也仔细研究过瑞典查理十二世命运不济的侵略战,他认为通过周详的筹划,法国人将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撤出俄国。拿破仑对马到成功充满自信,预言要在5个星期内攻下俄国。

不久,拿破仑的大军渡过涅曼河进入俄国。拿破仑期盼着的速决速胜迟迟没有发生。令他吃惊的是,俄国人并不奋起抵抗。相反,他们一路东撤,沿途焚毁庄稼和民居。大军紧追不舍,但它的长驱直入很快由于粮草运输缓慢而停顿下来。攻击刚开始,士兵们就遭遇强烈的暴风雨,浑身湿透。拿破仑的军队用马车拉着重型武器以及够每个士兵吃14天的粮食出发来攻打莫斯科。大雨之后,很多马车不得不扔掉,因为轮子都被泥泞掩埋。到了8月,法俄两军在斯摩棱斯克交战,这一战役中双方各有上万人阵亡。可是,俄国人仍能在自己的国土上继续后撒。俄罗斯人拒绝与法兰西“大军”进行大决战。法兰西人前进,俄罗斯人撤退。法兰西人继续前进,俄罗斯人再次后退。俄国总是有大片的土地可供撤退。就这样又过去了两个月。拿破仑的主力部队已经减少到10万人——绝大多数死于炎热和疲惫,而不是步枪子弹。拿破仑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此刻他面临着一个重要抉择。是继续追击俄国军队,还是把军队驻扎在所摩棱斯克,在那儿度过将到的冬天。拿破仑孤注一掷,决定向远在448公里之外的莫斯科进发。

1812年9月,法俄两军在莫斯科以西112公里外的鲍罗季诺激战。夜幕降临时,3万名法国士兵以及4万4千名俄国士兵或伤或亡,倒在了战场上。俄国军队再次撤往安全之处。拿破仑顺利进入莫斯科,然而,对该市的占领成为毫无意义的胜利,莫斯科已是一座空城。留在莫斯科的俄罗斯人从彼得大帝的经典教材那里学会了一课。等最后一批俄国军队离开以后,他们纵火烧掉任何对随后可能赶到的法国人有用的东西。大火连续烧了3天3 夜,沿途的一切俱为灰烬。等火最终熄灭下来时,拿破仑三分之二的胜利果实已经化为乌有。拿破仑向亚历山大一世提出停战,但沙皇深知他可以等待时机:且让俄罗斯的严冬为我们战斗吧。拿破仑很快意识到,他无法在冬天向远在莫斯科的军队供应粮草、提供御寒衣物和宿营之地。1812年10月,他命令大军撤出莫斯科。法军的撤离成为一场噩梦。俄国人出没于田野与森林,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向法国人发起攻击。

刚出莫斯科城,气温就降到摄氏零下4度。11月3日降下初雪,白茫茫地盖住了大地。法国人并没有准备冬季军服。他们的制服甚至都遮不住肚子,里面只有马甲。骑兵的头盔反而把热量吸走。堕落的法国人很快变成一支穿异性服装的军队。从莫斯科洗劫而来的丝绸、皮草、裙子甚至还有做礼拜时穿的弥撒祭服都成了法国人抵御寒冷的材料。一位名叫佩列特的上校写道:“这是一场持久的化装舞会,我觉得非常好玩,他们走过时我还会开他们几句玩笑。” 冰冻的路面变得很硬,马车在冰上很容易打滑。许多车夫就把车轮卸下,把马车凑合着做成了雪橇。可是一两天之后,雪开始融化,地面又变成了泥沼,雪橇再也派不上用场。许多马车连同车上的口粮、武器以及行李一起只得扔掉。后来拉车的马也冻死了,抛弃的马车更多,大炮陷入雪中,装备只得被用作燃料焚烧。士兵们染病冻死。法国士兵拖着脚步行进,一路上留下无数死尸。

正当俄罗斯军队集聚兵力之时,法国人却不得不逃离俄国,以避免注定的失败。11月25日,带着仅剩的5万人,拿破仑来到了别列津纳河。渡河的桥梁已经被俄国人破坏。要是能够再冷一点,河水就能结冰,然而,天气却刚好冷到使河水冰冷刺骨,漂浮着冰块,可就是无法渡过。一些勇敢的士兵冒着几乎必死无疑的危险下到水中去定位水下支撑物,侥幸突击造起两座桥。成千上万法国士兵得以逃脱。经过一整夜不停的工作,到11月26日早晨,“大军”终于可以过河了,但却损失了5万人。寒冷还在继续使法兰西军队减员。12月6日,气温降到了零下38℃。瘦骨嶙峋的士兵们蜕变成“凶残的野兽”。他们为了抢夺一块马肉或者死人身上的一件外套而动刀动枪,争得你死我活。多达4万人在短短的4天里消亡——他们的尸体散落在街头。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据说那些垂死绝望的士兵洗劫了当地医学院,搜寻保存的人体器官来吃。

拿破仑发兵60万进入俄国只有不到10万士兵返回。元气大伤的法国军队在欧洲继续西撒。不久,英国、奥地利、俄国以及普鲁士组成强大的联盟,攻击这些散兵游勇,最后只剩下3万人回到法兰西。

1814年3月,巴黎被攻占。拿破仑退位去过流放生活,他缔造的帝国随之灭亡。


1941德苏战争

时间:1941.6-1943.2

对阵国家:纳粹德国丨苏联

结局:德国投降


1941年初,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已经控制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希特勒的德意志帝国的东部与苏联毗邻。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不宣而战,入侵苏联,发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陆地战役。

当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时,他并不是不了解拿破仑的教训。他只是选择了忽略这个事实。希特勒自信能速战速决,预计这一战役不会超过3个月。他计划采用征服了欧洲其余地区的闪电式战略。入侵计划包含三大目标:向列宁格勒与莫斯科进攻,并横扫乌克兰。他推断,斯大林一直会因为他们两国之间的互不侵犯协议而感到放心,进攻苏联只需要一场短时间的会战,跟苏联的冬天无关。

194l~1942年的冬天应该是温和的。知名的德国气象学者弗朗茨·鲍尔向希特勒做了如此的保证。因为前3年的冬天格外的冷,这一次应该暖和些。连续4年寒冬在苏联150年的气象记录中从未见过。原先选定在1941年5月15日开始攻击,“巴巴罗萨作战”是一种三路进攻方式。第一路主攻波罗的海诸国并占领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第二路向东直取莫斯科;第三路负责拿下基辅并占领乌克兰。当德国被迫保护它在巴尔干半岛的侧翼时,“巴巴罗萨作战”延误了6周,因此,行动开始于1941年6月22日,以“多特蒙德”为单一代号。

1941年夏天很干燥,气温上升到令人烦闷的40℃。当时苏联铺设了路面的道路很少。太阳烤干了大地,德国坦克扬起尘土,阻塞了散热器和空气滤净器。已经热得有气无力、快被太阳烤焦的士兵,饥渴难耐,头晕目眩,他们甚至将多余的衣物抛掉不要。

尽管如此,“巴巴罗萨行动”的第一阶段对德意志帝国而言仍是大获全胜。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指示全国人民在德国入侵者到来之前实行"焦土"政策。农场和工厂被焚烧毁坏,或被弄得无法运转。纳粹迅速长驱直入,深入到苏联内地,7月便跨过了到莫斯科三分之二的距离,并俘虏300万名苏联军人。开战前两天,苏联损失了两千多架飞机,随后两周内,苏联军队就损失了74.785万人。在某些地方,德军不到一天便挺进80千米。8月下旬,德军战果辉煌,在中路,希特勒下令手下将领停止向莫斯科前进并转向乌克兰,在那里,德军可以在农产丰富的土地上狼吞虎咽。这次耽搁给德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尽管气象学者警告过希特勒要注意秋天的泥泞期,但是他没有听进去。10月2日,希特勒下令重新进攻莫斯科,莫斯科城进入高度警戒状态。每天,莫斯科居民,包括老人和小孩,都挖着一条98千米长的反坦克壕沟,同时俄罗斯的波修瓦大剧院外和红场上的防空气球都充满了气。“社会重要人物”被疏散,列宁的棺木被搬到郊外。同时,来自西伯利亚的部队移到城郊。接着,德军就遭遇到泥泞了。坦克的车轴陷入泥泞中,致使坦克每前进一步都变得蹒跚且耗损相当能量。泥土路变成无法通行的沼泽,甚至连砾石路面的道路也往下陷。补给卡车经过的路面,留下一个个泥坑。马拉的交通工具是战争期间劳力的重要角色,但它们只能停留在小路上,因为马被深陷在沼泽中,马儿拼命挣扎,最后力竭而亡。

当然,苏联军队也必须面对泥泞,但是苏联坦克的履带要比德军的宽,而且与地面的间隙也较大。加上他们是打防卫战,这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太过依赖部队快速调动。地面变成了浑身湿透的“复仇者”,报复着德军,直到11月带来了冰冻严寒,德军才得以继续朝莫斯科挺进。12月1日,第六装甲师团来到了距离克里姆林宫24千米的地方,但是当天夜里,气温陡降至零下40℃。大约在这个时候,前线的士兵联络希特勒的气象学家鲍尔,告诉他外面有多冷。他们问他是否还坚持暖冬的预测。鲍尔说:“一定是观察出错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枪支的撞针碎裂,机关枪冻结,炸开的炮弹因白雪而受潮。穿着夏季制服的德国军队饱受冻伤之苦。一度因为泥泞而无法通行的道路,现在则被白雪封住了。苏联人此时向前线挺进的后备军直接来自于西伯利亚。这些后备军在寒冷中长大,大部分士兵穿着有衬垫的夹克及白色的迷彩服。他们头戴毛帽,脚穿毛靴。相比之下,德军步兵的靴子是用铁钉缝制的,会加速冻伤的发生。

希特勒最终被迫同意撤退。闪电战无法征服苏联,希特勒不得不面临着长期战争的损耗。为了生存,他必须控制巴库的油田,不让苏联人占领此地。沿途,希特勒的军队要占领伏尔加河河畔一座具战略地位的城市斯大林格勒。1942年6月,在温和的夏季,德军朝斯大林格勒展开报复性猛攻。一开始的空中轰炸将这座主要为木结构的城市烧成平地,剩余的建筑物变成瓦砾堆。“苏联完蛋了!”希特勒这么宣布,但是这有点言之过早。

11月19日,在大风雪的掩护下,苏联军队展开攻击。被包围的德军一开始是33万人,其中10万人被俘,其余的被迫在他们所摧毁的建筑物瓦砾堆中与恶劣的天气搏斗。第六军团每天需要300吨的补给物品。而德国空军只能提供大约100吨的补给物品,在运送过程中,他们损失了490架飞机及1000名机组员。当德国空军渐渐无法进行空中补给时,被围的德军陷入饥饿、冻伤和苏联的狙击兵手中。饥饿受冻的士兵争先抢夺所能得到的任何东西,他们屠杀了自己的马匹,狗、猫和老鼠都变成了食品。12月16日,伏尔加河终于封冻。德军由于炮弹短缺,无法炮轰伏尔加河。朱可夫的第六十二军团建造了一座新的渡河冰桥。在接下来的7周内,1.8万辆卡车及1.7万辆其他车种,将食物、武器、医疗补给品和温暖的衣物运到苏联军队。德军继续忍受大约徘徊在零下35℃的气温。每天仅500卡热量的食物维持生存,他们对肝炎、腹泻及斑疹伤寒等毫无抵抗力。他们无法洗漱,因为没有足够的燃料可以融化雪水。在那种环境下,只有虱子吃得饱。情况非常骇人听闻,以至于德军下了一道命令:“在战场上自杀等同于逃兵。”“在那可恶的国家的第二个无情的寒冬中,”德国步兵班诺·杰瑟写道,“对外交通完全被切断,呈原野灰色的人们个个垂头丧气……从一处防御位置到另一处防御位置。大片白色的荒野,越过我们,一直延伸到东边,冰冷的风将百万颗如剃刀般的冰粒鞭打在他们没刮胡子的脸上,德军个个极度筋疲力尽,极度饥饿难耐……然后疲劳不堪的躯体耗竭,一动也不动了。不久,‘仁慈’的冰雪寿衣覆盖在这个物体上,只有长筒马靴的靴尖或冰冻得如石头般的手臂可能会提醒你,现在这处瘦长的白色冰丘在没多久之前曾经是个活生生的人。”

1月12日,最后一架德军飞机飞离了斯大林格勒。它载着一袋知道自己死期将近的年轻士兵们所写的信件。这些信件永远没有送达收件者的手上。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下令扣押这些信件,免得信件的任何内容可能被用来助长战争的动机。结果,他们发现这些信件中鲜有内容能够激起爱国主义的浪潮。“你不可能跟我说战友们死的时候口中会念着‘德国’或‘希特勒万岁’,”一位士兵写道,“无疑地,将死之人最后的话是给他们的母亲或他们最爱的人,或者只是一种求救的呼喊。”

1943年1月,残余的第六军团送出最后一份绝望的请求到柏林,希望能允许放弃斯大林格勒。1943年2月2日,德军终于被迫投降。战役的代价难以言喻。原先进攻斯大林格勒的33万名德军当中,9万人被俘;其余全都倒下——有些战死,但是大部分死于饥饿、疾病及严寒。在俘虏当中,有2.5万人踏着深及脚踝的雪地在长途跋涉到西伯利亚监狱的途中死亡。而能够活着到达西伯利亚监狱的人当中,只有2500人再次见到德国。清除斯大林格勒的冰尸就动员了3500位市民及1200名德军战俘;在往后的几十年中,尸骨持续出土。在许多观察家看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结束是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开端的。

天气并不是改变战争形势的唯一因素,但是天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苏联广阔的地域中,天气是一股引人注目的力量,”一位曾经服役于东线的前德军将领写道,“认识并尊敬这股力量的人便能够战胜它,不屑或低估它的人便有招致失败或毁灭的危险。” 苏维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几乎达到2千3百万。俄罗斯的冰雪卫士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考虑到自然的因素。拿破仑和希特勒都低估了俄罗斯冬季的严酷。冰雪和极低的气温使两支侵略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对俄罗斯人民而言,严冬是他们的冰雪卫士。


冻疮小知识

顾名思义,冻疮,是因为寒冷导致的皮肤疾病。

冻疮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冻疮与战争附冻疮症状)(3)

自制图片:发病机制

冻疮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冻疮与战争附冻疮症状)(4)

自制图片:冻疮诱因

我们的皮肤之所以能在冬天保持住 30℃以上的温度,是源于大脑中枢对体温的调控作用。而身体在低温中调节体温的途径,主要是血管的舒张与收缩带来的血流变化。

当皮肤直接暴露在零度以下的低温中时,血管会剧烈收缩,这让局部皮肤严重缺血,鼻尖、耳廓、手指、脚趾这些部位血液供应本来就少,受到血管剧烈收缩的影响就更大。这些部位淤血,就会变成紫红色。

时间久了,局部的皮肤细胞之间、细胞里的水分会结成冰晶。越多的水结成冰,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浓度就越高,细胞里的水就会不断被吸出来,造成局部的细胞群失水死亡,这部分皮肤就会被破坏,颜色苍白、摸上去冰凉,又麻又痛。

如果有幸没被冻死,更可怕的事情发生在人回到温度为零上的环境之后。冰晶的融化伴随着皮肤的坏死,局部皮肤会又红又烫,同时或痒或痛。如果冻伤皮肤很深,就会出现水疱,皮肤的感觉甚至会消失。如果连内层的肌肉甚至骨骼都冻伤了,皮肤会逐渐变黑、变干。

冻疮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冻疮与战争附冻疮症状)(5)

自制图片:冻疮表现

假如皮肤坏死的范围很大,剧烈的炎症反应还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症状,比如休克。

而冻疮最容易影响的部位,就是双脚,尤其是脚趾。

战争时期,脚趾出现冻疮,往往意味着单兵作战能力大幅下降,甚至彻底丧失战斗力。不仅仅是德国如此,在抗美援朝中,中国有超过 97%的冻伤减员都是下肢冻伤。甚至,曾经有过负责伏击逃兵的部队因为埋伏时间太长,全部被冻死的惨剧。

而除了寒冷,冻疮的另一大诱因,就是潮湿。

1915 年,一战如火如荼,土耳其的奥斯曼帝国摇摇欲坠,但其扼守亚欧,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英国海军大臣的号召下,英法联军从 4 月开始,对达达尼尔海峡进行了登陆作战。而土耳其亦非易于,他们在德国将军冯 • 赞德尔斯的指挥下,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半年的消耗战消磨了双方的兵力和士气,在打与不打之间,时间来到了 11 月。

老天开始展露他的威严,从暴雨开始,到雨夹雪在,再到暴风雪。在湿度极大的环境下,无数英军出现了冻疮丧失战斗力,也直接导致英军最终于 12 月 19 日撤退。史称「加里波利战役」。又称达达尼尔战役。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第一场“现代意义”的战役。仅仅苏弗拉湾一地,冻疮患者逾5000例。而这场暴风雪的最终结果,就是让主导这场战役的海军大臣被调离内阁,扔到法国服役。

这位海军大臣的名字叫做温斯顿 • 丘吉尔。历史,在这一刻走向了转折,


冻疮的预防

冻疮的预防,其实并不难。

我们生在和平的年代,已经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这些极端情况,但是,冻疮仍然会不时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冬天里,在我国潮湿寒冷的南方,冻疮非常常见。

你可能会疑惑,又不是战时的苏联,零上气温怎么也会导致冻疮呢?

实际上,发生在严寒的苏联战场上那种可导致皮肤坏死的冻疮,在医学上被称为「冻结性冻疮」,而在又湿又冷的我国南方和我们单位普遍发生的冻疮,则被称为「非冻结性冻疮」

冻疮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冻疮与战争附冻疮症状)(6)

自制图片:冻疮分类

当我们的皮肤长期处于寒冷又潮湿的环境中时,即使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皮肤下的血管也很容易因为寒冷而持续收缩,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停滞。长时间寒冷导致小动脉收缩,时间太长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血浆渗出,发病。大量血液淤积在皮下,含氧更多的动脉血过不来,含氧很少的静脉血又出不去,局部的皮肤会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这会导致皮肤调节温度能力下降,乃至小血管闭塞坏死,局部皮肤产生溃疡,于是就形成了冻疮。

其实预防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无非是三点:

冻疮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冻疮与战争附冻疮症状)(7)

自制图片:冻疮预防

1. 保暖,防止潮湿,不穿着过紧鞋袜。要知道苏联军队本土作战的杀手锏就是羊毛靴加厚毡袜。冬天别嫌臃肿,也没必要总是露大腿,该裹严实点就裹严实点。但是也别穿太紧的衣服袜子影响血液循环。 可以带手套,带围脖,厚一点的围脖/面罩,上拉可以遮住耳朵和口鼻。

2. 保持肢体干燥,尤其是在雨雪天,要穿防水的鞋子,防止脚趾长期泡在水中。要及时脱掉淋湿的衣物。

3.洗冷水澡。常规训练方法,但不适合行军期间使用,行军期间免疫力极差,容易生病。

4.服用一些扩血管药物:对于反复发作的冻疮患者,可以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烟酸、硝苯地平等,扩张动脉,缓解血液淤积、停滞症状。山莨菪碱也有一定疗效。

5.局部揉搓按摩,可以温毛巾湿敷或用橄榄油等植物油外涂并按摩。当反复揉搓,肢端麻木感消失后方可热敷)。

6.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烤烘。

7.伴有其他相关系统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8.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一疗程15-20天。

9.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10.找医生。

冻疮,尤其是反复发作的冻疮,治疗一直是属于「奇怪的疑难杂症」一类,至今仍未有十分明确的治疗方案。

要明确的一点是,出现冻疮后不要立刻用热水浸泡,以免发生烫伤。而应该使用温水(约 38-40℃,手不觉得烫即可),时间20-30分钟,注意判断温度不能用患肢,温度感受不准,容易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烫伤。急冷急热是诱发冻疮的原因之一:局部毛细血管突然放松扩张,局部循环立刻瘀滞,形成冻疮。所以不能泡热水和烤火(尤其是烤火,离开火马上又凉了,局部瘀滞明显)

在浸泡过后,更应该避免再次暴露在寒冷以及潮湿的环境中发生二次损伤,尽可能保持在温暖的空气中(如有空调、暖气的房间)。

而局部治疗,也要遵循抗炎消肿、促进循环的方法,市场上已经有许多不同品牌的冻疮膏,但此类产品效果也是因人而异。无破溃可以涂维生素E软膏,有破溃要涂抗生素软膏。涂完药一定要烤,用下面仪器烤。

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照射,一种近红外线,可以改善循环,消炎消肿,减少渗出,促进修复。

治愈:春天到来,温度上升,方可治愈。治疗多能止痒、消肿痛。

在如今相对和平的年代,寒冷这个敌人仍然不可小觑。每年冬天,我国高原及北部地区的军队都会进行抗寒训练,以保证身体在极端条件下仍然能够有足够的温度调节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