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西湖之春 读经典品市南赏山雨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冉冉 青岛报道

“青岛市南区观海二路49号是王统照故居。王统照,字剑三,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重要的诗人和小说家。如果走在青岛老山东大学附近的老街上,会时常撞见一些老房子或院落墙上挂着现代文化名人故居的铭牌,譬如:杨振声故居、梁实秋故居、闻一多故居、沈从文故居、老舍故居、萧红萧军故居……王统照故居的小院墙上也挂着这样一个铭牌。但王统照故居与他们不同,他不是客居,几乎可以说是青岛的一位本土作家。”12月25日上午,在中共青岛市市南区委宣传部、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江苏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读经典•品市南”主题阅读第九期活动中,主讲嘉宾《青岛日报》副刊编辑、知名文史专家薛原老师直奔主题,开启了寻王统照与“卅载定居地”的文化“青潮”之篇章。

深度解析西湖之春 读经典品市南赏山雨(1)

深度解析西湖之春 读经典品市南赏山雨(2)

作为活动承办方之一的骆驼祥子博物馆,馆长王咏几乎每一期都参与活动,与主讲嘉宾一起解读历史文化名人在青岛的生活和创作轨迹。本期活动中,她与薛原老师沿着时间轴,一边追寻王统照的足迹,一边解读他的作品:从1917年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纪念》,到1922年的长篇小说《一叶》,到1924年的小说集《春雨之夜》,到1925年的诗集《童心》,到1933年的与茅盾比肩之作《山雨》;从1929年9月组织创办的青岛新文学史上第一份文学刊物《青潮》月刊,到1935年7月,与老舍、洪深、臧克家、吴伯萧、刘西蒙、杜宇、李同瑜、王亚平、孟超、王余祀、赵少侯等人一起在《青岛民报》的副刊上创办的同人专刊《避暑录话》;从《青岛素描》到落笔标题的《胶州湾》……

深度解析西湖之春 读经典品市南赏山雨(3)

“卅载定居地,秋晖共依栏。双榆仍健在,大海自安澜……”一个半小时的活动,在王统照寄给北京儿子青岛旧居的照片背后题诗分享中圆满结束。“我非常喜欢市南区举办的这个活动,创新了形式,跟随两名老师的对聊,不知不觉就沉浸在作品中,拉近了我们与历史名人的距离。”“活动让我们受益良多,不呆板,孩子第一次是我拖着被动来的,听完后便催着我关注报名信息了。”“希望市南区将这个活动一直搞下去,也希望明年可以聆听更多的分享”……活动结束后,参与人员依旧兴致勃勃地与承办方交流着活动体会和建议。

传承经典,品读市南,活动用阅读与思考,点亮城市人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