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属植物的生活史(地球生物全系列)

松柏目—松科(一)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松柏门

松柏纲

松柏目

松科

松属植物的生活史(地球生物全系列)(1)

松科(学名:Pinaceae)是松柏纲松柏目的一科,通称松、松树,尽管在汉语,其中不少种类称作“杉”,一般特点乃叶的形状像针,防止水分大量被蒸发。而在一些气候较不炎热,约北纬40多度至60度的地方(如欧洲等),这类型植物亦为常见。松科有11属约220-250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1.形态特征

常绿或落叶乔木,稀为灌木状;枝仅有长枝,或兼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短枝,短枝通常明显,稀极度退化而不明显。叶条形或针形,基部不下延生长;条形叶扁平,稀呈四棱形,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针形叶2-5针(稀1针或多至81针)成一束,着生于极度退化的短枝顶端,基部包有叶鞘。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腋生或单生枝顶,或多数集生于短枝顶端,具多数螺旋状着生的雄蕊,每雄蕊具、2花药,花粉有气囊或无气囊,或具退化气囊;雌球花由多数螺旋状着生的珠鳞与苞鳞所组成,花期时珠鳞小于苞鳞,稀珠鳞较苞鳞为大,每珠鳞的腹(上)面具两枚倒生胚珠,背(下)面的苞鳞与珠鳞分离(仅基部合生),花后珠鳞增大发育成种鳞。球果直立或下垂,当年或次年稀第三年成熟,熟时张开,稀不张开;种鳞背腹面扁平,木质或革质,宿存或熟后脱落;苞鳞与种鳞离生(仅基部合生),较长而露出或不露出, 或短小而位 于种鳞的基部;种鳞的腹面基部有2粒种子,种子通常上端具一膜质之翅,稀无翅或二几无翅;胚具2-16枚子叶,发芽时出土或不出土。

本科约230余种,分属于3亚科10属,多产于北半球。我国有10属113种29 变种(其中引种栽培24种2变种),分布遍于全国,几乎均系高大乔木,绝大多数都是森林树种及用材树种,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华南地区高山地带组成广大森林,亦为森林更新、造林的重要树种。有些种类可供采脂、提炼松节油等多种化工原料,有些种类的种子可食或供药用,有些种类可作园林绿化树种。

裸子植物门种类最多的1科,约占全部裸子植物的1/3。常绿或落叶(金钱松与落叶松)乔木,树干端直,枝不规则互生或轮生;小枝互生或对生(稀轮生),或兼有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金钱松、落叶松、雪松),或有极度退化而不明显的短枝(松树)。叶、芽鳞、雄蕊、苞鳞、珠鳞和种鳞均螺旋状排列。叶线形或针形;线形叶扁平,稀四棱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针形叶2~5针成一束,着生于退化的短枝顶端,基部包有膜质叶鞘。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稀苞腋)或枝顶,稀簇生(金钱松、油杉),具多数雄蕊,每雄蕊具2花药,药室纵裂、横裂或斜裂,花粉的两侧有显著的气囊或无气囊(落叶松、黄杉),或具退化气囊(铁杉组);雌球花由多数苞鳞和珠鳞组成,每珠鳞的腹(上)面基部着生两枚倒生胚珠,受精后珠鳞迅速增大发育成种鳞。球果直立或下垂,当年成熟或翌年(稀第三年)成熟;种鳞扁平,木质,稀近革质,宿存或熟后脱落(冷杉、雪松、金钱松);苞鳞生于种鳞的背面,彼此离生,仅基部合生,较长而外露或不露出,或短小而位于种鳞基部;种子具膜质长翅,稀无翅或近无翅(个别松树),下面有树脂囊或无;胚具2~16枚子叶,发芽时出土,稀不出土(油杉)。松科植物染色体少,基数基本一致,x=12,稀为13。

本科共10属约230种,主产北半球(仅松属的个别树种分布达南半球),为森林的主要树种,亦是发展林业的主要造林树种,如松属、云杉属、落叶松属、冷杉属、铁杉属和黄杉属。中国是松科属种最多的国家,10属均产,其中银杉和金钱松为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油杉属亦主产中国;种数占整个松科植物的1/2,分布几遍全国,在高纬度与高海拔山地几乎都是松科植物所组成的单纯林或混交林,森林资源丰富。

松科植物最早的化石出现在中生代早侏罗纪,白垩纪后属种增加。第四纪随全球性气温下降与回升,种类、数量和分布范围均有变化,繁衍至今,形成了现代的分布格局。迄今在北半球的地层中发现了生存属和绝灭属的大小化石。

松属植物的生活史(地球生物全系列)(2)

2.繁殖

松科植物的生殖器官分为雄球花和雌球花两种。雄球花会产生花粉;雌球花在其木质鳞片之间有种子。

幼嫩的雄球花之鳞片上长有花粉囊,囊里会产生很多花粉。花粉粒的大小约在五万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公分之间,重量是非常轻。当授粉时节来临时,风把花粉从雄球花吹到雌球花上。有些松柏纲植物的球花是雌雄同株,为了避免同株授粉,雌、雄球花会在不同的时间成熟,并且雌球花会生长在更高的树枝顶端。在花粉成熟的同时,雌球花也做好迎接花粉粒的准备。雌球花会将鳞片打开,裸露出胚珠。胚珠上有一种黏性液体,当花粉抵达时,正好被黏住,避免飞走。完成授粉后,雌球花的鳞片重新闭合成球果,球果逐渐膨大并保持绿色。在球果里面,花粉会慢慢地渗入胚珠中,而形成一根小管。透过这根小管,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在几个月或几年之间,胚珠发育成种子。当种子成熟后,鳞片再次打开,种子可随风传播。种子一旦落地,就萌芽生根,长成一株新的裸子植物。

松属植物的生活史(地球生物全系列)(3)

3.生活史(1)孢子体

松属的孢子体为高大多年生常绿乔木,单轴分枝,主干直立,旁枝轮生,具长枝和短枝。网状中柱,90—95%由管胞组成,树脂道约占1%,木射线约占6%。长枝上生鳞叶,腋内生短枝,短枝极短,顶生1束针形叶,每束通常2、3、5个叶,基部常有薄膜状的叶鞘8—12枚(由芽鳞变成)包围,叶内有1或2条维管束和几个树脂道。

孢子叶球单性,同株。小孢子叶球排列如穗状,生在每年新生的长枝条基部,由鳞片叶腋中生出。每个小孢子叶球有1个纵轴,纵轴上螺旋状排列着小孢子叶,小孢子叶的背面(远轴面)有1对长形的小孢子囊。小孢子囊内的小孢子母细胞,经过两次的连续分裂(其中一次为减数分裂),形成4个小孢子(花粉粒)。小孢子有2层壁,外壁向两侧突出成气囊,能使小孢子在空气中飘浮,便于风力传播。

大孢子叶球1个或数个着生于每年新枝的近顶部,初生时呈红色或紫色,以后变绿,成熟时为褐色。大孢子叶球是由大孢子叶构成的,大孢子叶也是螺旋状排列在纵轴上的,但它们不是简单的孢子叶,而是由两部分组成:下面较小的薄片称为苞鳞;上面较大而顶部肥厚的部分称为珠鳞,也叫果鳞或种鳞,一般认为珠鳞是大孢子叶,苞鳞是失去生殖能力的大孢子叶。在松科各属植物苞鳞和珠鳞是完全分离的,每1珠鳞的基部近轴面着生2个胚珠,胚珠由1层珠被和珠心组成,珠被包围着珠心,形成珠孔。珠心即大孢子囊,中间有1个细胞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其中一次是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排列成1列称为“链状四分体”。通常只有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成雌配子体,其余3个退化。

(2)雄配子体

雄配子体是1个大为减退了的结构,只由少数几个细胞构成。

小孢子(单核时期的花粉粒)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小孢子在小孢子囊内萌发,细胞分裂为2,其中较小的1个是第一个原叶体细胞(营养细胞),另1个大的叫胚性细胞,胚性细胞再分裂为2,即第二原叶细胞及精子器原始细胞(中央细胞),精子器原始细胞再分裂为2,形成管细胞和生殖细胞。成熟的雄配子体有4个细胞:2个退化原叶体细胞、1个管细胞和1个生殖细胞。

(3)雌配子体

由大孢子发育而成。因此,大孢子是雌配子体的第一细胞,它在大孢子囊(珠心)内萌发,进行游离核分裂,形成具16—32个游离核,不形成细胞壁。雌配子体的四周具1薄层细胞质,中央为1个大液泡,游离核多少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当冬季到来时,雌配子体即进入休眠期。翌年春天,雌配子体重新开始活跃起来,游离核继续分裂,主要表现游离核的数目显著增加,体积增大。以后雌配子体内的游离核周围开始形成细胞壁,这时珠孔端有些细胞明显膨大,成为颈卵器的原始细胞。之后,原始细胞进行一系列的分裂,形成几个颈卵器,成熟的雌配子体包含2—7个颈卵器和大量的胚乳。

(4)传粉与受精

传粉在晚春进行,此时大孢子叶球轴稍为伸长,使幼嫩的苞鳞及珠鳞略为张开。同时,小孢子囊背面裂开一条直缝,处于雄配子体阶段的花粉粒,借风力传播,飘落在由珠孔溢出的传粉滴中,并随液体的干涸而被吸入珠孔。这时大孢子叶球的珠鳞又继续闭合。雄配子体中的生殖细胞分裂为2,形成1个柄细胞及1个体细胞,而管细胞则开始伸长,迅速长出花粉管。但这时大孢子尚未形成雌配子体,花粉管进入珠心相当距离后,即暂时停止伸长,直到第二年春季或夏季颈卵器分化形成后,花粉管才再继续伸长,此时体细胞再分裂形成2个精子(不动精子)。受精作用通常是在传粉以后13个月才进行,即传粉在第一年的春季,受精在第二年夏季。这时大孢子叶球已长大并达到或将达到其最大体积,颈卵器已完全发育。当花粉管伸长至颈卵器,破坏颈细胞到达卵细胞处,其先端随即破裂,2个精子、管细胞及柄细胞都一起流入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其中1个具功能精子随即向中央移动,并接近卵核,最后与卵核结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称受精。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