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寿命(ICD术后慢室速该怎么办)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icd寿命(ICD术后慢室速该怎么办)(1)

ATP终止慢VT的成功率高,是优选的治疗方式

日前,在第2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教授讲解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慢室率室速(VT)的处理策略。苏蓝教授从真实病例切入,引出慢室率VT的定义、发生率及危害,分别总结了无创和有创两类处理策略。

近年来,心源性猝死事件频频发生,其主要原因是VT和室颤。ICD作为预防和治疗VT和室颤最有效的手段临床安置率越来越高,但是ICD术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室性心动过速就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慢室率VT简称慢VT,是一种特殊的VT。目前对ICD术后慢VT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其定义仍然存在争议,但发生率和危害不容忽视。对此,苏蓝教授结合指南和临床经验,从病因处理、ICD参数优化和导管消融三个方面提出了慢VT的处理策略。

慢VT是什么?可怕吗?

慢VT定义尚未统一,有文献将其定义为心率<150bpm,也有的将其定义为心率< 187bpm。国外有学者做过统计,慢VT的频率分布区间为101~149bpm(图1)。

icd寿命(ICD术后慢室速该怎么办)(2)

图1 慢VT的频率分布区间

部分学者建议将慢VT定义为心率<TDR(Tachycardia detection rate),TDR是ICD设置的VT检测频率,低于该患者临床室性心律失常频率10~20次。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导致低于TDR的慢VT不能被ICD识别从而漏诊。

研究报道慢VT的发生率为2%~30%。Nicolas Sadoul等研究人员对374例ICD术后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慢VT(101~149bpm)的发生率为30.5% (114/374),这些患者在入组前无任何慢VT的病史和ECG记录。

Bnsch等报道,随访ICD术后患者31m后,症状性的慢VT(低于TDR)发生率为2.7~3.5%。其他类似研究报道的ICD术后慢VT发生率均在2%~30%之间。

根据K-M分析,ICD术后发生慢VT的影响因素有:

纽约心功能分级II~III级;

射血分数(EF)<40%,;

自发或可诱发的单型性VT;

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图2)。

icd寿命(ICD术后慢室速该怎么办)(3)

图2 ICD术后发生慢VT的影响因素

而且危险因素越多,越易发生慢VT。由图2可知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影响最为明显。

ICD术后慢VT是心律失常恶化的预兆,或是电解质紊乱和心肌缺血的证据。慢VT是否有症状取决于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心功能、一般状况及耐受性等。

有些患者可以无症状;但有些患者(尤其是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变化,引发晕厥、心悸和心衰,增加急诊、住院及死亡风险。接诊医生要注意,慢VT在ICD术后患者中可发生漏诊或不恰当治疗,而且有加速为快VT或室颤的风险。

无创or有创治疗,怎么选?

ICD术后慢VT的治疗手段包括病因诱因的处理、ICD参数调整和导管消融。其中最关键的就是ICD参数的优化。

1 病因、诱因的处理

根据不同的基础心脏病应用不同的病因治疗;

纠正各种诱因:如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采取相应的治疗。

优化ICD参数设置

(1)VT检测参数设置

① 下调VT识别频率,增加慢VT区

ICD设置中的慢VT指低于ICD常规最低VT鉴别区间的VT,可以为100~150bpm。

慢VT耐受性较好,部分可自行终止,应延长识别时间可致60或100beats,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有研究人员纳入802个ICD术后患者,随访期从1997年到2003年,研究中将VT识别频率设置在101bpm,发现对慢VT的特异性为94%,并不会提高不恰当的治疗比率。

② 合理设置鉴别诊断,防止误治疗

研究发现,慢VT区(102~150bpm) 的各种鉴别诊断指标包括突发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形态学指标,其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的是Wavelet波形(图3)。

icd寿命(ICD术后慢室速该怎么办)(4)

图3 Wavelet波形是慢VT区最佳的鉴别指标

(2)ICD慢VT区治疗参数设置

① 优选三磷酸腺苷(ATP)治疗

日本一项多中心研究比较了ATP治疗对715例缺血性和非缺血性患者VT的疗效,开启了“ATP during charging”功能。结果发现,ATP对折返性VT有很高的疗效,终止慢VT (320ms)有效率85~90%,终止快VT(320~240ms)有效率81~89%(图4)。

icd寿命(ICD术后慢室速该怎么办)(5)

图4 ATP对折返性VT有很高的疗效

②ATP选择右心室(RV),左心室(LV)还是双心室(BIV)?

Hajid共观察了89名ICD术后患者,持续5年时间,结果显示:对于植入CRTD的患者,ATP治疗慢VT过程中,LV或者BIV触发方法都要比默认的RV有效,成功率达100%,且未发生VT加速。文章建议在慢VT区程控用LV触发ATP,在FVT区,选择BIV触发ATP。

icd寿命(ICD术后慢室速该怎么办)(6)

图5 LV或者BIV触发方法都要比默认的RV有效

总结起来,ICD后慢VT的参数优化调整应包括这几个方面:

对有症状慢VT且经常复发的患者,个体化降低TDR并结合鉴别诊断功能;

首选进行ATP治疗,并可采用EP检查提高ATP治疗的成功率,增加无痛治疗的机会:起搏向量、剌激个数等;

ATP可采用LV或者BIV。

3 导管消融

对于ICD术后慢VT尚无明确的指南推荐采用导管消融的治疗方法。苏蓝教授总结若发生下述情况,可能需考虑导管消融:

慢VT反复发作、或存在难以纠正的诱因;

发生反复ICD电风暴;

发作时伴血流动力学障碍;

发作时有症状;

发作时虽无症状,但有加速成FVT或VF的可能,尤其是ATP无效者;

患者有强烈意愿。

总结

ICD的术后慢VT并不少见,尤其是心衰及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此时首先应优化上游药物治疗,纠正诱因。降低VT的识别频率设置慢VT区可防止VT漏识别,同时应合理使用鉴别诊断功能防止误判断。

ATP终止慢VT的成功率高,是优选的治疗方式。此外,导管消融能有效减少VT,建议在严格评估并积极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循环杂志.2016,10.31(10):937-953.

[2]Prevalence of dyslipidaemia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lipid-lowering agents in China: results of the DYSlipidemia International Study (DYSIS). Atherosclerosis 2014 Aug;235(2):463-9.

[3]Ose L,Budinski D,Hounslow.Comparison of pitavastatin with simvastatin in primary hypercholesterolaemia or combined dyslipidaemia. Accepted 27 Aug 2009, Published online: 29 Sep 2009.

[4]Suh SY,Rha SW,Ahn TH,etc.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itavastat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om the Livalo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udy [LAMIS]).Am J Cardiol 2011 Dec;108(11):1530-5.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小码达

责任编辑:袁雪晴 刘凤玲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 End -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yxjxxg@yxj.org.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