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月份的名称(古代月名知多少)

关于月名的称谓,除了我们习用的数字纪月法、以及常见于古籍中的干支纪月外,还有哪些特殊的用法呢?《中国古代纪时考》一书将为我们揭开月之名的迷雾。

音律纪月

古代对月份的名称(古代月名知多少)(1)

根据《后汉书·律历志》,将芦苇里的薄膜烧成灰,塞进律管,放到密室内;时令到某月,与该月相应的律管就灰飞而管通。这种现象,称为律中某某。据《吕氏春秋》十二月纪的记载,正月律中太蔟,二月律中夹钟,三月律中姑洗,四月律中仲吕,五月律中蕤宾,六月律中林钟,七月律中夷则,八月律中南吕,九月律中无射,十月律中应钟,十一月律中黄钟,十二月律中大吕。一个月律中某某,也就是某某为该月之律,于是,人们便用律名作为与之相应月份的代称。最早记载音律纪月的是《吕氏春秋·音律》,音律月名与月份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古代对月份的名称(古代月名知多少)(2)

后世的文史作品,常有用音律月名纪月的。如宋代洪适《隶释》卷九载东汉《堂邑令费凤碑》:“惟熹平六年岁格于大荒无射之月,堂邑令费君寝疾卒。”熹平,汉灵帝年号。格,至。大荒,即大荒落,岁阴年名,辰位在巳,以干支纪年言之,则为巳年。无射之月,即九月。又《文选》卷四十二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蕤宾纪时,是说时在五月。又《韩昌黎集》卷三韩愈《忆昨行》诗:“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夹钟之吕初吹灰,指律中夹钟之月,即二月。

月令纪月

月令纪月情况复杂。有以天气名月者。二月风和日丽,于是称二月为丽月。南朝梁代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花明丽月,光浮窦氏之机。”四川夔州一带九月多雨,物易腐坏,于是称九月为朽月。宋代黄仁杰作《夔州苦雨》诗:“九月不虚为朽月,今年赖得是丰年。”十二月天寒地冻,于是称十二月为严月。清代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引《山堂肆考》:“严月,季冬之月也。”

有以物候名月。根据物候名月,多以花名。二月称杏月,三月称桃月,四月称槐月,六月称荷月,七月称兰月,八月称桂月,九月称菊月,十月称梅月等。

古代对月份的名称(古代月名知多少)(3)

有以农时名月。三月正是养蚕月份,于是称三月为蚕月。《诗经·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有以青黄不接的季节名月。四月正是青黄不接之时,于是称四月为乏月。《太平御览》卷二十二《时序部·夏中》引《四时纂要》:“四月也,是谓乏月,冬谷既尽,宿麦未登,宜赈乏绝,救饥穷。”

习俗纪月

旧俗于五月端午节悬菖蒲在门口,说是这样做可以避邪。于是称五月为蒲月。旧俗还以五月为恶月。《太平御览》卷二十二《时序部·夏中》引《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所以,五月生子不吉利。《史记·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所以,孟尝君于五月五日生,其父不让哺养。《宋书·王镇恶传》:“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猛见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之为镇恶。”五月做官也不吉利。据《北齐书·宋景业传》记载,高洋谋篡东魏而称帝,“令景业筮,遇《乾》之《鼎》。景业曰:‘《乾》为君,天也。《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鼎》,五月卦也。宜以仲夏吉辰御天受禅。’或曰:‘阴阳书,五月不可入官,犯之,卒于其位。’”

古代对月份的名称(古代月名知多少)(4)

挂菖蒲

旧俗七月七日晚上乞巧,于是称七月为巧月。

古代以十为足数,数字得“十”,认为是满盈充足的好征兆,于是称十月为良月。《左传》鲁庄公十六年记载,郑国共叔段之孙公父定叔逃到卫国。郑伯认为不可使共叔段在郑国无后,于是三年后让公父定叔回到郑国。关于让他在何月回国,《左传》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有的月名是由祭礼的礼俗而来。周代年终祭祀百神的活动在十二月进行,祭名叫腊,于是称十二月为腊月。腊月之名至今仍为人们所习用。

宗教信仰纪月

古代对月份的名称(古代月名知多少)(5)

据记载,佛教分一年为三时,四个月为一时,二、三、四、五月为一时,六、七、八、九月为一时,十、十一、十二、正月为一时。每时的最后一个月,即正月、五月、九月,谓之三长月。天帝释以大宝镜轮照四大部洲,每月一移宝镜,察看人间善恶。寅、午、戌月,即正月、五月、九月三长月临照南瞻部洲。所以,佛教宣扬在这三个月内断荤吃素,以求福禄。在这三个月内,因断荤,于是称为断月;因吃素,于是称为斋月;因普行善事,于是称为善月;因禁戒宰杀,于是称为忌月。唐代白居易在杭州诗:“仲夏斋戒月,三旬断腥羶。”仲夏,即五月。斋月内不仅断荤,还要禁酒。白居易作《闰九月九日独饮》诗:“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从这首诗可知,斋戒不禁闰月。

长按右下方二维码,即可预订或购买

古代对月份的名称(古代月名知多少)(6)

当当网

京东

《中国古代纪时考》

张衍田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定价:48.00元

1

END

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上海古籍出版社

传播千年文明 奉献传世好书

微信ID shanghaiguj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