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

毛泽东的《长征·七律》可谓耳熟能详,诗中直白精炼的语言,豪迈澎湃的气势,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多角度呈现了红军长征中,翻雪山过草地,粉碎敌人“围剿”的艰难险阻与惊心动魄,亦充满了曙光在前,革命胜利在望的乐观主义精神,堪称壮丽诗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礡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此诗作于1935年秋天,彼时中央主力红军历经万里长征,即将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而毛泽东第一次公开吟诵,则是在甘肃的通渭县城。

《党史资料徵集通讯》1986年第10期刘英撰写的《长征琐忆(节录)》中有言“1935年9月28日在通渭的榜罗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第二天到通渭县城开干部会,毛主席诗兴大发,讲话时即席吟诵了后来十分出名的《七律·长征》诗篇。”

《甘肃地方党史》亦载“1935年9月19日,红军继续北上,越过大拉梁(即岷山),毛泽东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长征》和《念奴娇·昆仑》。”

《七律·长征》为毛泽东特别喜爱之自作诗,成稿之后,其多次示人,文庙街小学会议上朗诵,在瓦窑堡的窑洞里抄写,皆可作为例证。

而且,此诗《党史博采》(纪实)2013 年第8期刊载的《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萧永义《毛泽东诗词史话》、郭思敏《毛泽东诗词辨析》、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季世昌在《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等均有撰文论及,记载著录,可谓比比即是。

另有1938年3月出版的抗战杂志《血光》、苏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8月1日出版的《淮海报》副刊《文艺习作》、冀南书店1947年10月出版的《二万五千里》一书等,也有诸多刊登,不一而足。

1939年5月,鲁迅艺术学院举行成立周年纪念时,亦曾展出此首《七律·长征》手书稿,而这也是毛泽东首次以书法形式公开展示自己的诗词作品。

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1)

▲毛泽东1938年于延安

此外,《七律·长征》为所知毛泽东的第一首七言律诗,是其诗词中最早见之于出版物的作品,也是首次被翻译成外文流传到国外的诗作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苏区的采访中,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新闻报道集,同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

在斯诺的笔下,“长征”一诗以《毛泽东所作红军长征诗一首》为标题,单独刊登在书的封三上。在该书《毛泽东——苏维埃的台柱》篇幅,斯诺又写道:“他更提到红军如何举行了向西北的长征。关于这次长征,他写了一首古典的诗。” 这是有关毛泽东诗词作品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1938年,美国兰登书屋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的美国版。同年2月,获得斯诺授权的上海租界抗日救亡人士以“复社”名义集体翻译,出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并更改书名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而书中第五篇即为《七律·长征》,其结尾处,斯诺写道“我用毛泽东主席——一个善于领导徵战又善于写诗的叛逆者——写的一首关于这次六千英里长征的旧体诗作为结尾。”,并抄录了是诗。

1958年出版的《复始之旅》一书中,斯诺也说,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他(毛泽东)为我亲笔抄下了他作的关于红军长征的一首诗。在他的译员(英语翻译吴亮平)的帮助下,我当场用英文意译了出来”。

从此,《七律·长征》广为世人传诵,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不惧险阻、勇往直前”的真正形象也为更多人所认知。《七律·长征》也成为第一首在国外发表的毛泽东诗作。

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2)

▲长征 岷山行

《七律·长征》曾有多次修改,不同刊物的诸多版本亦有不同,大致分别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似)等闲。五岭逶迤(苍茫)腾细浪,乌蒙磅礴(滂薄)走泥丸。金沙水(浪)拍云崖(悬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最)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一过)尽开颜。”,更为此诗增添诸多逸闻。

如最初《七律·长征》中,颈联原句为“金沙浪拍悬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而1957年,正式发表于《诗刊》创刊号上,则改动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此改动缘由,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1958年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批注,解释“浪拍:改水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此诗虽曾经多次改动,然以“浪拍”改为“水拍”,此为毛泽东对是诗改动的仅见解释。

毛泽东所言之“不相识的朋友”即曾任教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罗元贞教授。

罗元贞(1906—1993),字季甫,别号远征、难老,广东兴宁人。1929年就读许德珩主办的社会学院,曾参加第三国际之红色国际互济会。1935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院。1938年毕业回国后曾执教于北京大学文学院、长春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史、日语等的教学与研究。其对诗词有较深的研究,著有《诗词漫话》、《通用诗韵》、《龚自珍之情诗》、《龚定庵之情诗与情人》等。

毛泽东对于诗词创作,十分严谨,曾多次修改,又仔细推敲,并征求名家意见,请予指正。如1956年12月4日和5日,其分别将《浪淘沙·北戴河》和《水调歌头·游泳》抄寄黄炎培和周世钊,“录陈审正”。亦或《菩萨蛮·黄鹤楼》中“把酒酎滔滔”,后经陈守治建议,更为“把酒酻滔滔”,《念奴娇·昆仑》中“一截留中国”也修改为“一截留东国”等。

1952年元旦,罗元贞向毛泽东同志写信贺年,因《七律·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与“金沙浪拍悬崖暖”,“浪”字重复,为诗家所忌,顺笔建议主席可将“浪拍”修改为“水拍”。

一月九日,罗元贞即收到毛泽东亲笔覆信,而且后来《诗刊》发表时,“浪”字业已修改。其为毛泽东改诗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传为美谈,也因此而得“一字师”美誉。

笔者试以毛泽东给罗元贞教授的亲笔回信以及中共中央档案馆回复函等珍贵原稿资料,以重温长征历史风云,及一代伟人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广阔谦逊的胸襟。

毛泽东回信内容:

元贞先生:  1月1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此复。顺颂教祺。  毛泽东  1952年1月9日

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3)

▲毛泽东 致罗元贞先生信札原复印件

信札 水墨纸本

毛泽东手稿复印件原件:元贞先生:一月一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此复。顺颂教祺。毛泽东,一九五二年一月九日。

说明:毛泽东致罗元贞信札原件之宣纸复印件原件(1980年)。

28.5×21.5cm. 约0.6平尺

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4)

▲毛泽东 致罗元贞先生信札原信封(1952年)

信札 水墨纸本

信封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罗元贞先生,毛泽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缄。

说明:来信原件已存中共中央档案馆,此为信封原件。

21×9.5cm. 约0.2平尺

在收到毛泽东的回信后,罗元贞全家大喜,珍藏箧内,其又兴而赋诗,“万里长空万里风,九天飞下朵云红。吾门今有传家宝,一纸亲题毛泽东”。在《喜得毛主席亲笔信示儿》中,其亦诗云“半因胆识半因时,敢作毛公一字师。圣藻飞来寒舍暖,闻韶喜赋示儿诗。”

毛泽东风云激荡的传奇人生以及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运之于笔而倾之于纸,其书法造诣亦是甚深,所书苍茫、雄奇、秀雅及深远,据此书札、信封即可窥知一二。

其以“写文章即练字”、“读书必动笔墨”之方式,临池不断,刻苦实践,获益良多。从其现有书札、题记、读书笔记等,书写工整、流畅,窥其曾师法“二王”,如《体育之研究》,便得“二王”书法之端庄清丽、平和秀雅之美。

然其旁师博采,汲众家之长熔于一炉,师古法后又自成一家,如草书体式,终得潇洒不羁、龙飞凤舞之姿,兼有大开大合之磅礴气势,可谓笔墨纵横,冠绝一时。

毛泽东的手迹极是珍贵难得,民间收藏更是几不得见。其秘书田家英曾从纸篓里将毛泽东随手丢弃的习帖及其他手迹等,仔细展平后精心收藏,奉之以“国宝”,后捐赠于中央档案馆。

无怪乎,罗元贞教授得到毛泽东“稀珍”亲笔回信后,喜不自胜。

此感谢信原函后由中央档案馆向罗元贞教授请赠,相关回复函等珍贵原稿资料也将于书信展展览。

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5)

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6)

▲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 致罗元贞先生信札原信封(1952年)

信札 水墨纸本

信封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罗元贞先生收,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室公厅秘书室缄。

22×10.5cm. 约0.2平尺

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7)

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8)

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9)

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10)

▲中央档案馆致罗元贞先生征集信、感谢信及罗元贞七绝四首

信札 水墨纸本

说明:三封信中分别交代了向罗元贞教授请赠毛泽东感谢信原件函(1980年)、收到毛泽东感谢信原件的确认信(1980年)、向罗元贞教授赠送《毛泽东书信手迹选》函(1984年)及罗元贞为记毛泽东感谢信作七绝四首原件(1979年)。

26.5×19cm. 约0.5平尺×3

28.5×21.5cm. 约0.6平尺

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同古堂毛泽东的一字师)(11)

▲中共中央宣传部致罗元贞信札1通,附原信封

信札 水墨纸本

说明:中共中央宣传部罗元贞教授的复函及原信封(1987年)。

26.5×18cm. 约0.4平尺

9.5×17cm. 约0.1平尺

罗元贞因喜欢诗词,常与诗友相聚吟诗,后被诬为组织地下诗社,而遭受牢狱之灾。其《七绝四首》中亦有言及,如“千古畏遭文字狱,一宵惊入狴犴门”,亦或“我幸还价信未还,十三年里铁窗寒”等。

也正因文人心性,其与彼时诸多艺坛巨擘,皆有交契。此次保利厦门拍卖“中国书画”专场中“罗元贞旧藏信札书画专题”,共计42件拍品,为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关山月、臧克家、茅盾、周谷城、周世钊等著名诗人、学者、艺术家之间探讨诗歌艺术的书信往来及书画交流。

信札虽小,却得见字如面,是当时罗元贞与众学者间情谊与思想交流的载体,字里行间,诗情画意,历经半个世纪,首弥足珍贵,甚为不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