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什么时候划入朔州市(朔州新添一县级市)

怀仁什么时候划入朔州市(朔州新添一县级市)(1)

7月3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议程之一:听取关于怀仁县撤县设市有关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怀仁县,设立县级怀仁市。撤县设市后所涉及的人大届次、代表资格和国家机关名称变更等事项,需由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决定。

朔州怀仁撤县设市获得成功,朔州也因此成为继大同之后,山西省第二个实现行政区划调整的地级市。1993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西省撤销雁北地区,地市合并,怀仁、应县、右玉三县划归朔州市,此三县与1989年设立的平鲁区、朔城区和应县形成今日朔州之境域。

怀仁县坐落在桑干河上游,地处山西省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中部。总面积为12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33.2万人(2013年),常住人口38万(2014年)。2015年,怀仁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2.8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5.9%。城镇化率55%,居朔州市第一位,山西省全省第六位。绿化覆盖率达到40.4%,曾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全国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

【怀仁县简介】

怀仁县,“怀仁”之名取自“怀想仁人”,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晋王李克用相会于东城得名。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地处山西省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中部。北距大同市37公里,南距朔州市96公里。总面积1230平方公里,辖4镇6乡;人口33.2万(2013年)。

怀仁是山西省经济强县,煤炭是第一大产业,其次为陶瓷。怀仁窑拥有悠久的历史,现今怀仁占据着全国日用瓷市场的三分之一。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0.34%,是“国家级园林县城”。当地还是文化部命名的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怀仁旺火习俗已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怀仁县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代地,战国时属赵国,秦汉时为雁门郡属地,三国时属魏国平城县。隋代时属云内县,唐代时为云中县地,隶属恒州。五代因之。

辽代分云中县,首次设置怀仁县,隶属于西京路大同府。金代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升格为云州,隶属西京路大同府。

元代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云州降为县,隶属山西道大同路。明、清两代,为怀仁县,隶属于大同府。

民国初年,怀仁县隶属于雁门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雁门道,怀仁县改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日军入侵怀仁,属晋北自治政府之晋北政厅。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晋北自治政府并入蒙疆政府,仍属晋北政厅。1943年1月1日晋北政厅改为大同省。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第二战区管辖。

1948年5月25日,怀仁县为晋绥五专署所辖。同年12月,改属雁北专署。1949年5月,属山阴中心县,同年9月划归到察哈尔省,为雁北专署所辖。

1952年12月,察哈尔省撤销,怀仁县遂归入山西省,属雁北专区管辖。

1954年7月,与大同县合并,称大仁县,仍属雁北专区管辖。

1958年10月,大仁县合并到大同市郊区,由大同市管辖。

1960年1月,改设怀仁区,由大同市管辖。

1964年12月,重新设怀仁县。

1965年5月,重归雁北地区。

1993年7月10日,因原雁北地区撤销,怀仁县等3县划归朔州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