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办暖心事(进千万家办实在事)

本报记者 陆晗 通讯员 张冬 张志敏,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群众办暖心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为群众办暖心事(进千万家办实在事)

为群众办暖心事

本报记者 陆晗 通讯员 张冬 张志敏

“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开展以来,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贴防疫形势、紧抓平安建设、紧扣民意民生,把“关键小事”办进群众心坎里,不断夯实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基石,有力巩固群防群治守望相助的良好局面。

警民携手 线上线下筑平安

连日来,内蒙古边检总站将疫情防控工作和边境牧区实际有机结合,部署开展“防疫情、摸底数、控边境”主题走访活动,严厉打击处理非法出入境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堵住疫情内流通道,充分调动群防群治组织作用,动员群众联防联控,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和平安边境建设。

“大家都留意一下图片里的这辆车,如果看到了及时向派出所报告。”3月5日,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白音乌拉嘎查牧民拴住收到“守望草原巡防队”微信群发来的一条信息。车德格吉日呼家1只羊羔被过路的车辆碾轧致死,司机驾车逃逸。不到2个小时,巡防队员就成功协助派出所民警锁定了嫌疑车辆并抓获了嫌疑人。

警民携手保平安,邻里守望护安全,内蒙古边检总站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安治理格局,以一个个嘎查社区的小平安累积整个北疆边境的大平安。

矛盾化解 草原上的新“枫”景

“远亲不如近邻,我们相互之间应该多帮衬才对……”3月21日,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呼伦镇牧民巴特尔的牧场,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呼伦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张奎刚正在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原来,巴特尔家的一只羊被邻居家的狗咬死了,双方发生了争执。张奎刚苦口婆心一番劝说,双方达成赔偿协议,握手言和。

内蒙古边检总站针对边境地区矛盾纠纷的特点,坚持早期预防、中期化解、后期回访,组织民警深入辖区牧户、企业、工地等场所,集中摸排因疫情防控引发的矛盾纠纷,引导群众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合理诉求,开展多元化解、源头稳控,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初始阶段,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从茫茫草原到荒漠戈壁,从繁华小镇到边境牧区,像这样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的事例在八千里北疆屡见不鲜。“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开展以来,各边境派出所不断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健全“四所联调”和“边防 N”等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截至目前,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19起,妥善化解117起,调处率达98%,让最美“枫”景在祖国北疆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延伸服务 助力草原复工复产

乌达木是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苏泊淖尔边境派出所“90后”民警。4月26日,他通过手机开启了“线上走访”模式。通过微信、QQ等手机APP建立起了自己的“朋友圈”,成为他的了解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和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窗口。

“没想到通过微信沟通就能把一些事情解决,真是太感谢了。”收到生活物资,天成石料厂的务工人员汤某十分激动。针对辖区复工潮,乌达木及时联系辖区厂矿企业负责人,跟进做好复工复产期间疫情防控和人员管理工作,督促指导建立疫情防控处置工作预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民警的行动就跟进到哪里。内蒙古边检总站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走访工作的落脚点,力所能及地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各级通过开通“党员先锋服务车”“强边固防直通车”等便民服务措施,累计为辖区复工复产企业、群众代购10万余元物资,运送米面200余袋、蔬菜500余千克、饲料草料22吨、防疫物资6000余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