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天命而安之若命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意思是,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

曾仕强先生解读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告诉我们大道无分的要旨。大道是整全的,没有办法分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溪”,就是我们常说的小溪,小河流。这代表一个很宁静的地方,而且是很低下、很寂静的。小溪慢慢汇集,到最后会汇聚成大江大海。

小溪好像一无所为,可最后它是大有为,无不为。这是从自然现象,去看无为而无不为,这里面有一个前因后果。

雄就是先导、开创,雌就是后顺。如果只知道雌,只是顺从人家,而不知道雄,可以自己去开创,这样经常吃亏。老子并不是说,只能守雌,不能先导。

刚强有刚强的好处,柔弱有柔弱的好处。但是不能一开始就刚强,否则别人也会很刚强地对待你。硬碰硬,对着干,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所以自己虽然有可以刚强的本钱,可以先导的能力,但是要先采取弱势,先采取低下的姿态,先用顺的态度,看看别人怎么对你。你顺,别人也顺;你柔,别人也柔;你客气,别人更客气,事情就很好办了。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如果了解到“天下溪”,慢慢汇聚成大江大河的道理,就会对真常之德有信心,就会不离常德。于是,这个人就会“复归于婴儿”。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还是像个婴儿一样天真无邪,无知无欲,谁看了都觉得很好。

因为别人看到你没有敌意,跟你接触不会吃亏,看到你不是雄赳赳气昂昂,随时要占便宜的样子,自然喜欢跟你亲近。

这几句话是说,大道有这一面,也是有那一面,每个人都要自己去选择;选择是选先后的问题,而不是有无的问题。

知其天命而安之若命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1)

傅佩荣先生解读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道雄强的好处,却守住雌柔的位置,这样可以作为天下的仆役。作为天下的仆役,就不会离开恒久的德,再由此回归到婴儿的状态。

作为天下的仆役,就不就离开恒久的德。因为作为仆役,没有主观的成见、个人的好恶问题,认知和欲望贬到最低了,因为你服从命令,你什么事都没做,没有任何排斥,专门替别人服务,这与道所展现遍在一切的“德”不是很接近吗?

然后再由此回归婴儿的状态。婴儿是人的最原始的最早的单纯圆满的形象。仆役是人类社会最低的身份,什么事都要做,不拒绝任何事,替别人服务的。这两点都聚焦于人的世界。

知其天命而安之若命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2)

南怀瑾先生解读

知其雄,守其雌”,雄与雌只是两个代号。这里说的雌雄,就是阴阳的意思。中国文化的《易经》讲“阴阳”,以及另用一种符号叫“乾坤”,乾是阳,坤是阴。其实,公母、雌雄、阴阳、乾坤等,这种种的说辞,都是代号。

“知其雄”,雄是阳性,代表了开发、光明,放射四方。“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就是表现雄性的开发作用。雌性代表的是黑暗、宁静、收敛、保守。雄是动的,雌是静的。所以,修道的人,工夫做的是静态,但要懂得阳的一面,才能开发无穷尽的智慧。

佛家有一种修持法门叫做“止观”,“止”就是静的功夫,也就是“守其雌”;“观”是智慧的开发,也就是“知其雄”。这一引借,就解释了下一句,“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溪水是从高处向下流的,高处留不住水,水一定是向低处流的,最后,汇归于最低的大海。所以,佛家也经常用大海做比喻,说明胸怀要像大海一样又广阔又谦下。懂得了这个道理,心量就扩大了。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如果修养达到了“为天下溪”的境界,则自然“常德不离”。“德”字包括用,经常行道的作用。“常德不离”,到底不离什么?这其中是它的秘密,老子没有明白地说。其实就是不离动静之间,一动一静,都有道的作用,能够“常德不离”,最后的成功是“复归于婴儿”。

复归于婴儿。婴儿是刚满月或一周岁以内的婴孩,一身骨节都是软的,他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主观成见,逗他一下就笑,掐他一下就哭,一切都很自然,没有做假,没有意识的固定作用,但不是无知,那是大知。

老子讲修道成功的人,要像婴儿的境界。前面也曾提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学太极拳也常常用到这句话。但是,有几个人真能把强硬的骨节练成婴儿一样的柔软?人的骨节越老越硬,老子后面说“物壮则老”,一样东西,年代久了就老了。难听一点解释,老了就完蛋,要想不完蛋,只有“复归于婴儿”。

所以,静坐的人,天天要反省自己身心的柔软到什么程度。其实,融会贯通起来说,佛法有一个名称叫“软地”,先经过修养的步骤——暖、顶、忍,到达软地。由心性刚强慢慢变成心念柔软,身体也到达“软地”。所以,静坐到真正入定的人,他的身体已变得非常柔软了。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