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筠子大善不惠随笔(水木筠子大善不惠)

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小善与大善

朋友聚会闲聊,说起小孩教育问题。她家亲戚有两个女儿,姐姐5岁,妹妹3岁。姐姐自小性格乖张、桀骜任性,一言不合、不顺她意就哭闹不止。自妹妹出生以后,姐姐就开始欺负小妹妹,当人不注意的时候,经常拍打妹妹,几乎是“每天一打”。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姐姐的心眼越来越多,可以用“狡猾”一词来形容。与妹妹一起玩时,也会出其不意地、从背后推打妹妹,或悄悄用玩具对付妹妹。女孩的父母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把小孩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带。两老人的精力不济,常常是“手机带孙”,除了做饭喂饱她们,也无力、无心教育她们。

水木筠子大善不惠随笔(水木筠子大善不惠)(1)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父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可爱,对小孩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放任自流,就会慢慢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长大成人后也无法改变。“小善乃大恶,大善似无情”,对孩子的骄纵是一种小善,结果孩子长大后变成了坏人,这是大恶。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对孩子严格要求,看起来不讲情面,可以说“大善似无情”。狮子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谷底,只有能独自爬上来的小狮子,才予养育。因此,在外人看来严苛的行为,正是把人培育成材的真正法宝。

稻盛和夫说过一个“小善如大恶”的故事。有位老人,住在湖畔边上,每到冬季,野鹅南飞避寒,在湖中停留。两只野鹅困在湖中,无处觅食。老人生恻隐之心,每天去喂食。次年,两只野鹅又回来了,带来一群野鹅,老人继续喂养。野鹅越来越多,靠老人的善心存活。后来老人死了,数百只前来乞食的野鹅,活生生饿死。习惯成自然,就因为老人的小善,造成这群野鹅集体饿死的局面。在公司管理上,对员工一味和颜悦色,不实行雷厉风行的管控,放任自流。一旦遇到经济危机时,公司就容易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如果管理者仅仅满足做“老好人”,看起来是行了小善,但实际上这是大恶,反而会搞垮企业,让成千上万名员工流落街头。

“人之初,性本善”,很多人都一直信奉着存善心、行善举,但何谓真正的善良呢?老子说:“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所谓“大善不惠”,即不以小恩小惠为善,而是助人时从全面考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越有能力的人,越能够洞悉人心, 越懂得谨慎判断自己的“善行”能否有利于对方。能力越弱的人,目光越短浅,一味充当“老好人”,所做的“善行”并不能顾忌得太多,只是为了自己一时“行善”的快感而行动。

水木筠子大善不惠随笔(水木筠子大善不惠)(2)

有时能清晰理解小善与大善的真正意义,在处事时即使遭受别人的抨击,也会在心里充满自信:“我现在的严格要求、苛刻,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无情,但实际上这是大善的行为。”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做好人固然是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境随心转”会让人幸福感倍增。真正的爱心,不管大善、小善,在行善之时,能站在有利于对方的方向来思考的话,既能成人之美,也能成就自我价值实现,何乐而不为呢。

(文棚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和欣赏。“写手”栏目面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写手”栏目发表的稿件,当月阅读量达到1万次,编辑部打赏50元;达到2万次,编辑部打赏100元;达到3万次,编辑部打赏150元。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彭晓剑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