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

文瑞

有人说,岁月静好是人生最美好的状态。我认同这种观点,人生是一个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悲欣交集的过程。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旅程无不充满曲折,奋斗的人生中,生活予人的磨砺与幸福似乎总是交错而至,往往是一阵小欢喜过后便有一次小挫折,一场大苦难不久又是一回欢乐颂,如此循环往复。于是,安静下来的人们,终于开始有了思考——人生何必大喜大悲,岁月静好才是最好。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1)

于是,我们时常在抖音上看到一些漫步人生的闲适人等,也时常可以在微信上看到不少抒发情怀的轻松美文,岁月静好被演绎成了生活的一个个美好情景,以及享受生命的一个个美妙时光。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2)

然而,2020年初新冠疫情扑面而来,这种静好的岁月时光被按下了暂停键。一时间,人们谈“新冠”而色变,外出旅游少了,聚会活动少了,蜗居在家的日子多了,线上活动的时间多了,那种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美美与共、岁月静好的情境竟成了积蕴在心里的一份美丽的奢求。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3)

好在,我们生活在极有秩序与负责任的上海,这座厚载人类使命与国家荣耀的大都市,似乎从来都不缺乏与困难做斗争的智慧与胆略。当武汉封城时,上海的医院调动了众多的医务人员驰援;当国外疫情泛滥时,上海的机场承受了最多的人员入境之压;当本土疫情不时起伏时,上海以最小的单元划定最有效的隔离区,三千万人口的城市运转、居民生活一切如常……上海以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城市姿态,给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敬重的“动态清零”答卷;上海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及社区工作者们,用最大的真诚与无私为这座城市营造了出了最为安定祥和的生活境况。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4)

很显然,所谓岁月静好,是因为有这么多的时代奉献者们在负重前行呵。于是,岁月重归安宁,生活重现美好。

诚然,岁月静好的生命情境,令人惬意、轻松与享受。我永远记得去年深秋的那个周末,疫情虽然仍藏匿在暗处,但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却与日俱增。那天,我与家人一同前往共青国家森林公园游玩,一家人在一池碧水的氤氲下,看蓝天白云,看绿水清波,惬意地在茶坊里茗茶、聊天。此时,水天一色,美美与共,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世间万物,尽显美好。一时间大家都不自觉地欢叹:眼下这情景太惬意了,当真是岁月静好呵!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5)

其实,任何时候都没有平空而来的岁月静好,任何时候都是有一部分人在负重前行,在为大众做牺牲为人民谋福祉。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6)

在黄浦江畔,耸立着上海最坚固的建筑——宋代龙华古塔,它古朴雄浑的姿态令人高山仰止;在苏州河北岸,伫立着另一种意义的坚固建筑——四行仓库,它充满弹洞的墙面同样令人敬畏有加。当然,对于国家而言,最坚固的莫过于钢铁长城了。有一回,在高铁上,与我邻座的是一位火箭军士官,他身形高大,脸色黝黑,说起话来略有些腼腆。他说他当了十二年的义务兵,这是第三次回山东老家探亲。我问他,你们当兵的每天的内容是什么?他突然严肃地说,随时准备打打仗,保卫国家安全!他的语气坚定,掷地有声,令我顿生敬重。当时,我有些感动,我为我们有如此刚毅的军人而骄傲,这是一个国家坚如磐石的基础,是他们在构筑祖国的钢铁长城呵。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7)

今天,另一道维护生命安全的钢铁长城正在由广大的抗疫英雄们构筑着。

我没有直接接触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但我接触了仁济医院的一位L医师。她是我爱人的主刀医生。记得我爱人手术那天,她特别繁忙,做了六七台手术,一直到午夜才结束。刚出手术室的她,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匆匆赶到了住院部,来到她手术完的每一个患者床前,逐个询问术后情况。我们原本都以为这么晚了,她肯定不会来了,她认真地说,这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职责,一定会来的!那一时刻,我从L医师身上深切地感受到了她对职业的敬重而显现的那种发乎本能的使命感。由L医师联想到当前奔波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护工作者们,我对这个职业的人蓦然有了敬重感——危难面前,他们是逆行者;岁月静好前面,他们在负重前行。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8)

忽然,我想说一句俗话:厉害了,我的城!我的国!我为我生活在这座城市而荣耀,我为我生活在这个国度而豪迈。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忠于职守的人在为使命奋斗,在为人民服务,这是一座城市的素质,这是一个国度的美丽呵!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9)

今年三月,风云变幻,平和的上海忽然紧张了起来。华亭县,上海的母县。华亭宾馆,上海最早的五星级宾馆之一。华亭,有着上海人太多的历史情结。然而,华亭宾馆的一次大意,却引发了上海新的一拔疫情的突然降临,人们再度与变异的新冠进行全面的抗争。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10)

好在,上海就是上海。这座被人们誉为“魔都”的大都市并没有惊惶失措,从容、沉稳、有序、智慧似乎是它永远的姿态。我阅读过熊之月先生的《上海人解析》,他对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做了深入浅出的诠释,我深以为然。上海的包容精神最有深意,由包容力而创造力、引领力,将上海熔铸成了一座从容如斯的大都市。显然,这种从容姿态一旦遭遇这场百年难遇的新冠疫情,便显现出了它强大的张力与内控力。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11)

一场场官方新闻发布会接踵而来,宛如一枚枚定海神针,让流言无处藏身;一则则来自社区、居委会的短信,字字句句安抚人心;一个个医护人员、志愿者的匆匆脚步和忙碌身影,穿梭在一条条里弄、一处处小区……暂时封闭的里弄人家以平常心在安静地接受隔离,没有异常的小区居民则戴着口罩依旧在开放的公园徜徉漫步,人们众志成城,共同祈求,山河无恙,时艰必克,一切静好。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12)

真所谓春风十里,有我有你,一路向阳如花。时下,正值人间三月天,春回大地,万物竞发。我认识的上海,它的春天总是这么美,先是堤岸边的垂枊绿了,接着是路径两侧的白玉兰开了,再就是各处的樱花、海棠花渐次绽放了。

人间已是三月天是谁写的(人间三月天)(13)

此刻,在这座有些略显安静的城市里,在我居住的十二楼,我俯视视野中勃发的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遐想不久的将来,当阴霾尽散时,那些因为蜗居而沉积的巨大能量,必将迎来更加绚烂的绽放,宛如这积蕴了一整个冬季的春天的花朵。

2022年3月18日于浦东

图片:潘其乐、文瑞、Jun、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