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

43人、142户、262户……这些数字是位于南郑区黄官镇武家沟村的陕西同心创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19年到2021年这三年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的变化,也是90后返乡创业女硕士孙千钧完成的3年小目标。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1)

图中左一为孙千钧 受访者供图

女硕士毕业后站上三尺讲台

放弃安逸生活返乡创业让家人难以接受

8月8日下午,华商报记者第一次见到孙千钧时,身穿碎花上衣、绿色裙子,戴着眼镜的她正在公司查看菌种情况,与人交流条理很清晰。如今每天都跟食用菌打交道的她,谁能想到3年前的舞台则是在三尺讲台上。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2)

90年出生的孙千钧是南郑区人,2015年她从陕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所学专业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主要从事农作物改性、优化配比方面的研究。之后应聘到成都一所私立高中当化学老师。据她介绍,在成都教学期间,自己和同事用视频连线直播的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们上了成都市第一节化学实景课——污水的进化。“教师这份职业很好,我也相信继续干下去能做得很好,但我想让自己过得更不一样。”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3)

就这样当老师四年后,2019年孙千钧决定放弃成都的安逸生活,选择回乡创业。孙千钧说,因为她研究的是农业方向,经常会参加一些大学生村官、新农人的培训会,所以也想回家创业,并和哥哥成立了南郑同心创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4)

孙千钧的这一决定让家人及亲戚朋友都一时间难以接受。“当时很不理解,她是上了研究生的,出来教书工资也挺高的,她说回来要创业做农业方面,我根本就接受不了,我知道当农民的苦,”孙千钧的妈妈告诉华商报记者,女儿从小就自立自强,只要是她做出的决定自己就没办法改变。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5)

孙千钧的妈妈说,起初因为女儿的这一决定自己也赌气说不帮她,她说不帮就一个人干,慢慢地发现女儿能坚持做好一件事,心也定下来了,走了这么多的路没有把她压垮,女儿的努力都看在眼里,所以自己后来才主动过来帮她给予支持,也希望女儿能继续做好这件事,毕竟这是自己选择的路。

曾到全国各地考察60多个农业项目

为打开产品销路到各地去推销

决定返乡创业后孙千钧便从成都回到家乡南郑,接手了公司。“一开始公司在基地研发种植白芨、天麻等中药材的新品种,但这些因为周期太长,对于当地种植户来说见效太慢,所以就转向种植各种菌类,”孙千钧说,包括引进食用菌“大球盖菇”种植并研发菌种等都尝试过。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6)

孙千钧介绍,因为不同菌种对培养的环境、温湿度等条件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为找到适合在当地种植培养的菌种,她去过国内多个省份,考察了不少于60个农业项目,最终结合陕南自然环境,在2019年10月引进食用菌滑子菇种植项目,并试验研究液体菌种技术,种植基地也定武家沟村。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7)

项目确定后,该公司在基地大棚里种上了他们自己培育菌种制作的菌包,经过不断探索,滑子菇种植喜获丰收,带动周边43名留守妇女等在家门口务工。成功迈出第一步后给了孙千钧很大信心,然而在突发疫情影响下,滑子菇销量严重滞销,资金周转也遇到困难,这让公司的经营陷入困境。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8)

“既然已走到这一步就没想过要放弃,为打开销路我自己开车带着产品到各个地方去推销,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过关,这样才能让别人放心购买,”孙千钧说,她还就如何更好保存滑子菇向专业人士请教,从而解决当时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销售出去的库存,就这样眼前的困难一点点被克服。

此后,为能研究出一种方法突破环境对菌种培养的限制,孙千钧和她的团队与陕西理工大学研发团队合作,研发成功滑子菇液体菌种,将原来的人工自然环境培育菌种的方式变为自动化电脑控温控湿控氧的方式,2020年5月反季节出菇试验成功,同年11月基地种植成功。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9)

伴随着技术的革新,2020年孙千钧的公司也通过土地流转、贫困户分红、入园务工、订单种植等方式共带动142户实现增收。到了2021年,已更名为陕西同心创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省市区妇联支持下,成功创建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带动农户在家门口致富也达到了262户,同心创发、长艺菌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10)

带领种植滑子菇同时还帮助销售当地美食

想用自己所学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不懈发展,滑子菇目前已成了黄官当地居民的“致富菇”。武家沟村的村民黄永丽便是一位跟着孙千钧干的种植户,3年来不仅通过入园务工、订单种植等增收致富。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11)

“由于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走不出门去挣钱,之前家里就是靠种地,但没有多少收入,2019年开始跟着孙总干,每年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8月8日下午,黄永丽告诉华商报记者,自己家里条件有限没法种植,但可以低价租用基地大棚种植,成熟后公司又回购,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这样一来大伙既节省了成本又增加了收入。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12)

黄永丽说,除了带领大家种植滑子菇,她还在孙千钧的帮助下宣传销售自己用黄荆叶制作的“神仙凉粉”,让更多人知道家乡有这么好的美食。“去年孙总还安排公司的人来给我拍摄视频,从我到山里摘原料到后面咋制作,都给拍了下来,完了又在网上帮我推广宣传,就那一个月左右帮我多赚了差不多6000块。”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13)

如今,返乡创业的孙千钧已闯出新天地,不仅完成身份转换,也实现了最初定下的3年小目标。“就是做到订单种植模式试验成功,并形成‘政府 企业 农户’订单种植标准化管理模式,形成了滑子菇标准化生产模式,”孙千钧说,如今都已一步步实现,公司也稳步向前迈进,但回想创业路上的艰辛,直言也是不容易,但也要感谢遇到的贵人。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14)

“在创业过程中令我感动的人非常多,第一个就是在南郑区恒大城门口远山眉茶叶店的老板任总,因为刚开始创业时啥都不会干,对市场、产品营销等理念都不是系统全面了解,任总是毫无保留的,从零到一去辅导我,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点拨,”孙千钧说,除此之外,自己一路走来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妇联组织的帮助。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15)

孙千钧说,接下来已做了公司五年规划,朝着更高目标努力,也想用自己所学,能带动周边更多农户一起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华商报记者 王健 编辑 曹文哲 实习生 王佳欣

小菌菇致富经历(创业10090后女研究生返乡发展菌菇产业)(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