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为什么从干的变湿了(为啥有人耳屎是湿的)

说的耳屎,可能很多人会感觉到恶心,觉得这是比较隐私的话题,实际上,耳屎只不过是耳朵里的一种分泌物,在医学上它也有自己的专业名词叫耵聍。

耳屎的形成,主要是耳朵皮肤长时间的分泌物,再加上外界进入耳道里面的灰尘和颗粒。

耳屎为什么从干的变湿了(为啥有人耳屎是湿的)(1)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生活当中很多人都存在掏耳屎的习惯,但正是因为这种不健康的方式或者姿势不正确,不但不能将耳屎从耳朵里面掏出来,可能还会导致耳朵受到伤害,引起耳朵炎症出现。

  • 耳屎存在哪些意义?

其实耳屎这个东西,对身体并不是只有坏处少量的耳屎存在,更有助于保护耳部的健康,能够将有害病菌病毒和悬浮颗粒,阻挡在外面,避免耳朵发生炎症。

而当大家在平时生活当中洗澡洗头发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耳朵进水,而是还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掉一部分的水分,防止耳鼓膜炎症出现。

耳屎为什么从干的变湿了(为啥有人耳屎是湿的)(2)

所以建议大家,在生活当中掏耳朵的时候,不可以将其清除太过干净,适当地留有一些耳屎,能够更好地保护耳朵的健康。

为啥有人“耳屎”是湿的,有的却是干的?

生活当中很多人在掏耳朵的时候,可能有这样的发现,有的耳屎是干的,有的耳屎是湿的,而且颜色也会发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耳垢的类型分为两种,干性和湿性湿性的耳垢,在颜色上会呈现黄褐色,而干性的耳垢则是一个个的淡黄色片状。

耳屎为什么从干的变湿了(为啥有人耳屎是湿的)(3)

质地发干的耳屎被叫作“糠耳”,质地比较黏稠,软粘的颜色,发黄的耳屎,又被叫作“油耳”。

油耳的出现与遗传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都是油耳朵的话,那么子女患有油耳朵的几率也是非常大的。

同时也与身体各个器官代谢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器官代谢活动旺盛,耳朵内就会分泌大量的汗液和油脂,所以掏出来的耳朵就会过于油腻、软黏。

耳屎为什么从干的变湿了(为啥有人耳屎是湿的)(4)

如果身体代谢活动比较慢的人,汗腺和油脂腺分泌不发达,分泌物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耳屎的质地偏干性。

但是当身体如果感染中耳炎、外耳道炎症的时候,也会导致耳朵分泌物增多,耳屎出现油腻的情况,同时伴随着瘙痒感,还会出现听力障碍,一旦有这种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耳朵听力受到损伤。

“糠耳”和“油耳”哪个更健康?

在我们国家,大多数人都属于干耳,与遗传基因和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有耳还是干耳,只要耳朵里面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都属于正常的现象,大家也无需太过紧张。

关于油耳和干耳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能够完全从这种情况,来判断身体是否哪种更健康,只要耳朵里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就不会给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耳屎为什么从干的变湿了(为啥有人耳屎是湿的)(5)

反之,如果经常感觉到耳朵内部发痒,疼痛特别明显,这个时候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听力受到损伤,影响耳朵的健康。

冷知识:油耳,或和这件“尴尬事”有关

有耳朵的人群当中,至少有90%的人都存在狐臭的问题,由此可见,狐臭的出现和诱饵基本上都是同时存在的。

因为这两个都属于大汗腺的类型,其实这也是为何外国人一直偏爱香水的原因,其实也是在一定方面为了掩盖自己的体味和狐臭问题。

耳屎为什么从干的变湿了(为啥有人耳屎是湿的)(6)

同时耳垢的干湿情况和狐臭,都是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基本上欧洲地区的人有98%左右都属于湿耳,但在东方国家里面只有11.6%的人才是油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ABCC11基因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不能够从油耳情况,直接判定和狐臭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只是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绝对性并没有完全达到100%。

该如何正确清除耳屎呢?

生活当中很多人出现耳朵发痒,就会直接用挖耳勺来挖耳朵,但是由于挖耳勺的材质比较坚硬,如果用力不当就会容易刮伤耳口,造成炎症感染,所以不建议用这种方式。

也有很多朋友,用棉棒掏耳朵,觉得棉棒比较绵软,应用的时候非常有安全性,但是这些办法也不一定科学,如果用棉球掏耳朵的话,也可能导致棉球残渣残留,甚至可能将耳屎推到更加深入的地方,增加清理难度。

耳屎为什么从干的变湿了(为啥有人耳屎是湿的)(7)

其实关于耳朵里面的耳屎,他们是有自己清理作用的,人们在讲话、进食的过程当中会促进耳朵肌肉的运动,从而将耳屎排出来,并不一定需要刻意的清楚。

如果大家感觉到耳朵里面有没有办法排出的耳屎,可以使用食盐水,将食盐水中滴入,到耳屎党内清清地蠕动两下,再清洗清洁就可以。

总结:耳朵作为人体非常重要的人体器官,一旦耳朵受到损伤,就会造成听力受损,没有办法聆听世界万物美妙的声音,所以在生活当中更应该注意细心的关爱,保护好自己的耳朵健康。

你们在平时是怎样清理耳屎的呢?对此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