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生的五个思维(孟子日课04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44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 《孟子·公孙丑上14》)

孟子人生的五个思维(孟子日课04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

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忍人之心。什么是不忍人之心。张居正解释说:

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各得天地之心以为心,故可矜可怜之事,一触于外,而惨怛好生之意,遂动于中,这叫做不忍人之心。

只是人们被物欲所蒙蔽,见惯了世态之冷暖,心也就变硬起来。孟子由此推及到政治。

古圣王,没有私念,满腔子都是不忍人之心,所实行的无不是不忍人之政。因为不忍,所以会以民为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虽大,以此心治之就很轻松了,犹如运之掌上。

紧接着,孟子举了一个很浅显的例子,说得更加明白透彻。

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去了,无论是亲疏厚薄,智愚贤不肖,都会为之惊骇而生同情心。有这种心情,不是为了和这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为了在乡里朋友间博得好名誉,也不是非议见死不救恶此不仁之名声。

孟子人生的五个思维(孟子日课04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

在孟子看来这只不过是良心的本能反应而已。人心向善,即使是穷凶恶极之人,也有良心发现之可能。

关于本章之文法,也有可学之处,姚永概言:

第一句陡然而来,屹如山立,是第一叠,“先王”三句二叠,“以不忍人之心”三句三叠,乃跌到“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今人乍见孺子”以下,发挥恻隐之心,极明白痛快。“非所以内交” 三句不独文笔翩跹,其造语能以数字达出难显之情,尤宜熟玩。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大家一起成长。明天见。

孟子人生的五个思维(孟子日课04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