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封神都增加什么(封神姜子牙东征商纣)

姜子牙封神都增加什么(封神姜子牙东征商纣)(1)

本文选自叶之秋《勘破封神》第三部第一章

 在击败洪锦,促成龙吉公主与洪锦的婚事后,姜子牙与西岐众将开始紧锣密鼓的张罗金台拜将,率军东征等等事宜。

商纣王三十五年暨大周武王十三年三月十五日,姜子牙金台拜将。三月二十四日,在姜子牙的陪同下,武王姬发亲率六十万大军发动东征。

在万民欢欣鼓舞的幸福时刻,作为西周(从发动东征那一刻起,西岐武王姬发正式脱离商朝隶属,故改称西岐为西周)之主的武王姬发,却忧心忡忡。

他到底在担心什么呢?

三月四日,武王坐殿,召开大朝会。丞相姜子牙递上出师表,恳请武王批准东征。

表章中,姜子牙痛批商纣王无道,上不敬天,下不爱民,荒嬉国政,残害忠良,宠溺奸佞,天人共愤。

自古帝王以孝治天下,天子以百姓为子民,百姓以天子为君父。君王若被认为不孝,就会失去统御百姓的根基。

武王姬发的这个担心,看似是不想违背父命,其实是想要维护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

他的担忧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后来,武王东征之日,伯夷叔齐拦马劝谏,大体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武王不应该以臣伐君。

一旦以臣伐君,武王姬发不但会成为商朝的死敌,并且会处于礼法的对立面,从而失去一批人的支持。

不过,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即便是在传统礼法中,对于以臣伐君也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判标准。

一种观点认为:君乃臣纲,不可违抗,以臣伐君,大逆不道;

另一种观点认为:君臣关系是灵活的,不固定的。所谓“法良禽择木而栖”,君王对臣子不好,臣子可以离开;又有所谓“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王如果对臣子很坏,臣子不但可以踹了君王,甚至还可以灭了君王。

千万别把武王姬发当成一个固守礼法的迂腐之士。若姬发迂腐,就不可能在姬昌死后不等纣王诏令就自封武王;若姬发迂腐,就不会接纳叛逃来投的武成王黄飞虎;若姬发迂腐,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招降商军主帅;若姬发迂腐,就不会默许姜子牙与天下诸侯联络,定下孟津会盟的协议。

以武王姬发的见识与胸襟,不可能看不透这些。那么,武王姬发为何还一副忧心忡忡模样?

姜子牙封神都增加什么(封神姜子牙东征商纣)(2)

我们且看姜子牙与西岐百官如何对答。

姜子牙首先肯定姬发的担忧,他说:“老臣怎敢有负先王。”但是,他马上又说,纣王如何无道,不足以君天下。天下诸侯已经商定会兵孟津,共伐无道。若西周违背承诺,不去伐纣,恐怕会成为天下诸侯的公敌。

虽然是文王姬昌从渭水之滨把姜子牙请入了西岐城,拜为丞相,但是,对于姬昌的政治抱负,姜子牙从未认同。

姬昌一生饱经忧患,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安居西岐。他从没有,也从不敢奢望取代商朝,一统天下。在他看来,商朝无比强大,西岐能保守一方就已经不错。

可是,姜子牙从走下昆仑那一刻起,盘算的就是一统天下,保周伐纣。

因此,姜子牙只是在口头上说,不敢有负先王,其实,心底深处根本不认可姬昌的遗命。政客们从来都是口是心非,子牙公也不能免俗。

不过,姜子牙对武王姬发的心里把握还不够精准。他重点提到其他三方诸侯都愿意讨伐纣王,武王不参与将会得罪三方诸侯。只是,姜子牙没有意识到,西周何等强大,早就是四方共主,武王姬发根本不怕其他三方诸。

果然,武王姬发表示,其他三路诸侯愿意讨伐纣王,尽管让他们去。我们西方按兵不动。如此一来,既不失臣节,又不违父命。

姜子牙一听,急了。他赶紧说,如今商纣王倒行逆施,已经得罪上天。天命已然归周。如今武王兴兵东征,正是代天行事。若不顺应天命,反倒会遭受祸患。

那姜子牙这番话能说动周武王吗?敬请期待下一章!

勘破封神全网首发秋雨轩读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