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余华的活着:重读余华的活着

我喜欢读书,学生时代,读书可以肆无忌惮一点。

看完余华的活着:重读余华的活着(1)

遇到爱读的书,常常集中几天、一鼓作气把它读完,可以老师上课时偷偷地看,可以晚上不睡觉熬通宵看。

参加工作后,只能利用上下班的路上,和下班时间读书了,也不敢熬通宵读书了。

一是怕影响上班,二是年龄大了,身体也扛不住了,不像十七八岁、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几晚不睡觉也没事。

现在,我在广州工作,家和单位之间有四五十公里,要转3条地铁,每天来回需要3个多小时。

看完余华的活着:重读余华的活着(2)

在这3个多小时里,总要做点什么,老看手机头晕眼花,各种平台上那些快餐式的短剧,看起来上头,但没有营养,时间长了还越看越有罪恶感。

感觉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生命。

于是,我便试着拿出书来读,刚开始有些不太习惯,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快乐自在,管别人怎么看呢。

没想到,这一招还想管用,时间长了就看出成效来了,我每天读四五十页书,一个星期就能读完一本书。

一年下来,也读了好几十本书了。

要是以前,习惯了一有时间就玩手机,一年可能一本书都读不完。

好习惯,加上坚持,时间长了,就能看出不一样。

有人说,怀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得多了,成效也就看出来了。

看完余华的活着:重读余华的活着(3)

每读完一本书,总能引起你思想上的共鸣,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一本好书,是可以反复读的,而且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

近日,我再一次读了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感觉又有了一些新的体悟。

看完余华的活着:重读余华的活着(4)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叫福贵,他本是个富家少爷,却是个败家子,把家产都败光了,后来又被国 军抓壮丁当了两年兵。

被解 放军俘虏后放了回来,然后开始了一个普通农民的生活。

在他回来之前,他的爹娘都已去世,女儿也因一次发高烧再也不会说话了。

后续,他的生活就是一个个接二连三的悲剧。

穷,没饭吃,他和老婆、两个孩子经常饿肚子。后面,家人先后离他而去。

先是儿子有庆,因给人献血抽血过多,活活抽死了。

接着是女儿凤霞,因难产死了,而外孙子活了下来。

然后是一直久病在床的老婆家珍,备受失去儿女的痛苦后,也走了。

然后是当搬运工的女婿二喜,在儿子苦根四岁时,搬运水泥板发生意外死了。

然后是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子苦根,才七岁,也死了。

所有家人亲人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

年老体衰的他,拿钱买下了一头流泪待宰的老牛,给它取了个跟自己一样的名字:福贵,然后一人一牛犁地为生、相依为命。

看完余华的活着:重读余华的活着(5)

小说写到这里便结束了。

读这篇小说,心情越读越沉重,主人公的命运怎么可以如此凄惨,总感觉心口堵着一块石头。

在我们看来,福贵的命运是苦难的,悲惨的。

但在福贵自己看来,却并不是这样,就像他自己想的“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

他也不担心自己走时没人收尸,他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是给到时替他收尸的那个人的。

他感慨: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看完余华的活着:重读余华的活着(6)

小说的作者余华在自序中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还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在外人看来,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对福贵来说,他可能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就拿我上下班来说,我每天花3个多小时挤地铁,基本上全程都没座位,那些开车上下班的人总会用一种同情或充满优越感的眼神看着我说,这样通勤太辛苦了,换我根本受不了。

每每此时,我只是笑笑说,没事,习惯了。

在我看来,坐地铁挺好,很准时,自己可以掌控时间,每天的运动量都在10000步以上,还可以享受地铁上静静读书的乐趣,不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吗?

而那些开车上下班的人,经常堵车,开车时要全神贯注,每天光停车费就要64元。这也是他们的烦恼吧。

有时,我跟同事开玩笑说,开车上下班的过路费、油费加停车费,一天至少要120,成本太高了。我的时间不值钱,但就是缺钱,就当用时间换金 钱吧。

其实,你是活在自己的生活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睛里。幸福就是自己的感受,不是别人的看法。

也许你活得很辛苦,但只要你自己觉得幸福,来人世走这一遭,也就够了。

看完余华的活着:重读余华的活着(7)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有些事无 比重要,有些事无足轻重,有些人无话可说,有些话无人可说,悲喜自渡吧。

#读书##广州地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