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以秦相魏是计谋吗 战国两大辩才一生亦敌亦友

战国两大辩才一生亦敌亦友,揭秘张仪入秦背后的推手竟然是?

春秋战国时代有很多传奇人物都是成对出现的。他们或互为挚友,或互为敌手,还有一种是亦敌亦友。互为挚友如管仲鲍叔牙,互为敌手如庞涓孙膑,而亦敌亦友最突出的代表要数苏秦张仪。

张仪以秦相魏是计谋吗 战国两大辩才一生亦敌亦友(1)

张仪和苏秦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两个外交方针,一为合纵,一为连横。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燕、齐、赵、魏、韩、楚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西边的秦国。因为六国都在崤山(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西部,灵宝县、陕县南部)以东,故称山东六国。而连横,则是山东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秦国为靠山,转而攻击其他弱国,以求苟安。提倡合纵的是苏秦,主张合纵的是张仪,两人在战国外交舞台上互为敌手,互相拆解,然而,很多读者不知道的是战国口才最好的两个人,不仅曾有过同门之谊,更是惺惺相惜的知己。

鬼谷子画像

苏秦是东周王室属地的洛阳人,张仪是魏国人。从岁数上看,张仪要年长于苏秦,但他出道却比苏秦晚,或者说运气比苏秦差了许多。当时,苏秦已经在赵国当了丞相,而张仪还是个落魄小子。有一次在楚国,张仪被人诬陷偷了楚国丞相的一块璧玉,被打得四处找牙。回家后,见他如此惨样,张仪老婆讥讽他,天天没事干四处卖弄你的口舌,这下挨打舒坦了吧。张仪却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她老婆说,还在呢。张仪笑道,那就好,有这个舌头就够了。

有一天,张仪在四处碰壁的时候,有个人点拨他说,你不是有个老同学在赵国当了丞相,何不去寻求他的帮助。张仪心想,苏秦早年与我相交,没准会帮我。于是便来到秦国找苏秦。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同学苏秦不仅让张仪吃了好几天闭门羹,好不容易见上一面还让张仪吃下人吃的饭菜,不仅让张仪吃下人吃的饭菜,还对张仪的困窘冷嘲热讽。苏秦一副贱贱的表情道,呀,张兄,以你的才能,竟混成这样,我难道不该说句话帮你富贵吗?但我以为你不值得收留啊。张仪憋了几天,终于怒了,于是拂袖而去。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张仪心想山东六国都被苏秦游说了,自己再去也没什么好果子吃,于是他便来到了秦国。去秦路途遥远,路费是一笔开销;去了秦国吃饭住宿,是一笔开销;觐见官吏引荐君上,各种关系需要打点,也是一笔开销。对于一穷二白的张仪来说,这笔钱从何而来?正当张仪束手无策之时,一个好心的客商出现了,不仅帮他出了路费,还利用他在秦国的关系帮张仪如愿见到了秦惠文王。良臣遇明主,才有了张仪后来登堂拜相的传奇生涯。

张仪以秦相魏是计谋吗 战国两大辩才一生亦敌亦友(2)

《大秦帝国》第二部喻恩泰扮演的张仪

张仪以秦相魏是计谋吗 战国两大辩才一生亦敌亦友(3)

《芈月传》中赵立新扮演的张仪

这个客商是谁?为什么要资助素昧平生的张仪。

直到有一天,那个客商要走了,张仪百般挽留,说您的大恩大德,张仪还没来得及报答呢。客商说,其实你不应该报答我,而是应该该报答苏秦。张仪懵了,为什么要报答那个不仁义的家伙。客商说,因为我是苏秦的家臣,从一开始你入秦就是苏秦安排我资助你的。苏秦大人还对我说,张仪,天下贤士,吾怠弗如也(张仪,天下之大才,我远不如他啊。) 苏秦大人当时为什么不推荐你在赵国为官呢?因为怕你贪图蝇头小利,而浪费了你的才华呀。秦国正是你大展所学的舞台呀。张仪顿时说,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 (原来如此,我掉到苏秦的谋略中却不知道,我显然是不如苏秦呀。)

由此可见,苏秦和张仪两个人都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如对方。那么,问题出现了,苏秦暗中资助张仪入秦为相,难道不知道张仪会以连横之说破坏他的合纵之说吗?难道苏秦帮助张仪,仅仅是为了圆同门之谊,不忍英雄落寞而施以援助吗?其实,小编以为,苏秦是在刻意制造“敌手”,因为合纵和连横之术本来就是纵横学说的一体两面,二者一阴一阳、一捭一阖、一纵一横,互为敌手,也互为支援。如果只有合纵,当秦国在六国联盟前慢慢被削弱,各怀鬼胎的山东六国,便会为了蝇头小利而互相攻讦,合纵联盟将不攻自破。正是因为有了连横,合纵才有了实施的必要性,连横对弱小国家造成的压力,会迫使山东六国抱团取暖,矢志抗秦。

张仪以秦相魏是计谋吗 战国两大辩才一生亦敌亦友(4)

悬梁刺股发奋读书的苏秦

易中天先生在他的中华史著述中称,苏秦是一个赌徒,而张仪是一个骗子,他们合伙跟山东六国玩了个猫鼠游戏,那些利欲熏心的国王则被玩弄于鼓掌之间,到死都不知道上当受骗。

张仪和苏秦的故事大抵如此,《资治通鉴》中均有所记载,《史记》记载地更为详细。千百年来,人们形成了这样的认知:苏秦在先,张仪在后,二人一纵一横,扬名于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然而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却表明:苏秦的年辈比张仪晚,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身死之后。张仪在秦国任相时,苏秦还没踏入政坛。

张仪以秦相魏是计谋吗 战国两大辩才一生亦敌亦友(5)

1973年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对《史记》等传统史册关于苏秦张仪的记载构成了挑战

对此,有学者认为司马迁的记载有失考据,为了突出传奇性,将二人合在一起讲述。而有的学者认为司马迁对其他历史人物的传述,均没有出现重大纰漏,对苏秦和张仪的记载应该问题不大,值得怀疑的是新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可能是伪书,真实性存疑。

历史真相,究竟如何?谁能说得清呢?小编相信,历史其实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张仪和苏秦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则是,伟大的敌人也是伟大的朋友,一台大戏,一个人唱岂不孤单,两个旗鼓相当的人互为对角,岂不更加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