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学宗师排名(金庸笔下的武学宗师为何不屑争夺宝器)

严家炎先生曾说“金庸武功描写中,最有意义、最应该受到重视的,是借武功写出中国文化内蕴的一些深层精神。其中来自《周易》和道家、佛家哲学者尤多”。武器符号作为“武”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着博大凝重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尤其是佛道文化精神。

表面上,文本里的武器和武器技击中本身就包含了佛道宗教元素,诸如《天龙八部》中秦红棉使用的“修罗刀”。“天龙八部”本就是佛教术语,指八种神道怪物,而“阿修罗”是其中之一,“修罗刀”即阿修罗的武器,阿修罗女性十分美丽,而阿修罗王性格暴躁,美丽和善妒也是秦红棉的个性特征。

金庸武学宗师排名(金庸笔下的武学宗师为何不屑争夺宝器)(1)

而“太极剑”的圆融、全真教和武当派的上乘武功都是与道家武学相关的内容。“我这全真教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那就是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包含了道家重要的“完满与缺失、丰盈与空虚”的辩证思想。

同时,武学境界之“无”、人生境界之“空”,也与佛教的破执顿悟和道家的追求超越都不谋而合。在金庸大部分的武侠小说中,正义的侠客往往对于宝器有着同样的选择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蕴含着深层次的宗教精神。可以说,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器符号,最初是在用幻想的方式塑形,却能传递出中国文化中的一些共性,并且作为一种缓解或者说补偿。

金庸武学宗师排名(金庸笔下的武学宗师为何不屑争夺宝器)(2)

1、

文本中有言“学武之人把宝剑利刃看得有如生命一般,身怀利器,等于武功增强数倍”;“王重阳临终时将全真教最锋利的一把宝剑传给了她(孙不二),俾以利器补武功之不足”。

宝器从器物层面而言,能够补足武功的缺失,因此武林人士对于宝器的追求往往执拗而可怕,会引发处心积虑的争夺、勾心斗角的陷害、残忍暴力的冲突,但是往往正义的主角却因善意的举动“无心插柳柳成荫”。

《碧血剑》中袁承志偶然间发现了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毙命洞穴,出于善意埋葬了夏君的遗骸,却躲过了诸多毒辣的机关设计,机缘巧合下获得了金蛇剑和《金蛇秘岌》;

《神雕侠侣》中,杨过在绝情谷里得到带有夜明珠的匕首,凭借着这件神器匕首,在绝情谷谷底的水潭中刺杀死鳄鱼,获得了他与公孙绿萼的生机,而这只匕首是周伯通在巧合下放入杨过的衣袋中的;

金庸武学宗师排名(金庸笔下的武学宗师为何不屑争夺宝器)(3)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得到倚天剑和屠龙刀,仅仅是因为善念,救了宋青书,怕宋青书受伤,解开包扎他伤口的白布试图检查他的伤势,才看到了引起整个武林竞相追逐、父母因此丧命的宝刀宝剑。

和获得宝器相一致的是,大部分的主人公也都因奇缘获得了至上的武功,且领悟到了常人无法到达的武学境界。宝器的获得往往是求而不得,不求而得的,与宝器的相遇往往需要破除执念,随遇而安。而如何做到不求而得,唯有心存善念。

佛教在社会心理上发挥出的最大影响就是报应观念,即善因必有善果,恶因必有恶果,而佛教的“空”即“不执”,甚至对“空”本身也持“不执”的态度。袁承志、杨过、张无忌等等个性分明的男性主人公们,不论人生遭际如何不同,却都从未对宝器有过贪婪的执念和有目的的追寻,就是韦小宝这样的市井“非侠”,也从没有过对宝器的过分强求,这与佛教的“不执”思想相吻合。

金庸武学宗师排名(金庸笔下的武学宗师为何不屑争夺宝器)(4)

2、

除了武力增强的吸引力以外,武器符号的实用意义一一武林地位,更是吸引江湖中人竞相争夺宝器的重要原因。“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即是如此。

另外,往往武林人士竞相追逐的宝器背后还会隐藏着和财富有关的大秘密,像《雪山飞狐》中引得飞龙门北宗与南宗、陶家父子、宝树大师等人竞相争夺的一口旧刀,就是宝藏的线索。

但是正义之士对于己经到手的宝器的态度却耐人寻味。《倚天屠龙记》中,武当七侠之一的俞岱岩偶然间得到了屠龙刀,却丝毫不如江湖中的其他人一般欣喜若狂,而是说:“武学之士,全凭本身功夫克敌制胜,仗义行道,显名声于天下后世。宝刀宝剑只是身外之物,得不足喜,失不足悲。”

金庸武学宗师排名(金庸笔下的武学宗师为何不屑争夺宝器)(5)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也将铁木真赐予的象征着至高权威的虎头金刀留在蒙古帐中。《飞狐外传》中,胡斐在父母的墓前,机缘巧合下得到了苗夫人告知的信息,挖出了“冷月宝刀”,以此躲过了田归农的追杀,但他使用完后又将宝刀埋入土中。《神雕侠侣》中,杨过在与霍都比武前,没有选择孙不二的利刃而是拿了一把生锈铁剑,尽管这是他性格使然,记恨重阳宫对己与对孙婆婆的旧怨,但也和主动放弃宝器的众位高手的选择在冥冥中相合。

如果说表面上他们主动放弃的是宝器,但从深层中说其中大部分放弃的是宝器带来的声誉、地位、权势和财富。胡斐在《雪山飞狐》中还有另一个极具反讽意义的行为。当众人满腹猜忌、各怀鬼胎,通过闯王留下的宝刀,终于寻到宝藏之所在,这些“珍珠、珊瑚、碧玉、玛瑙、翡翠、宝石、猫儿眼、祖母绿、各种各样的珍物,如雨点般往宝树身上飞去”,无数价值连城的珠宝被胡斐当成了暗器使用。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大部分主人公归隐的结局,无论归隐的举动是积极选择还是消极退避,但他们都主动放弃了有可能属于他们的现世的至高成就,陈家洛、韦小宝甚至都曾被人寄予过成为汉人君主的期望,张无忌以其天下无敌之武功完全可以夺回明教教主之位,甚至君临天下之尊也可不在话下,但他们都毫不例外地退避到江湖之外。而这些“出世”的选择都透露出道家修身养性、清心寡欲的思想以及老子的“道法自然”的主张中展现出的冲和恬淡、清静无为的倾向。

金庸武学宗师排名(金庸笔下的武学宗师为何不屑争夺宝器)(6)

3.

关于宝器,还有一些细节。《笑傲江湖》中,恒山派的女弟子仪清曾说“她二位(定闲、定逸)老人家都不使宝剑。我师父曾道:只须剑法练得到了家,便是木剑竹剑,也能克敌制胜。她老人家又道,宝刀宝剑太过霸道,稍有失手,便取人性命,残人肢体……”定闲、定逸两位师太不使用宝器,完全是因为为人慈悲,不愿失手戕害生命。

《倚天屠龙记》中,群雄围攻光明顶时,“殷天正道:‘这剑随我时日己久,近十余年来却从未用过。徒仗兵器之利取胜,嘿嘿,算什么英雄好汉?’”对于白眉鹰王来说,不用宝器完全是因为不屑用宝器,在他看来靠利器取胜实不如靠真本事获胜,那么何为真本事?恐怕指的就是苦练之武艺与神功了。

定闲、定逸师太和白眉鹰王殷天正对于宝器的看法,大致可以代表大部分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武林中分量较重的高手的态度,慈悲之人惶恐武器之利,不愿失手伤人、滥杀无辜;刚强之人则轻视武器之利,不愿仗身外之物,以显武功之高。

金庸武学宗师排名(金庸笔下的武学宗师为何不屑争夺宝器)(7)

当然,韦小宝这样武功低微之人,是唯有以锋利匕首才能补足武功之缺,得以存活,根本无法跻身高手之列。因此,高手之所以能够不需要宝器,是因为他们拥有精进的武艺和高强的武功,这与清代侠义小说诸如《三侠五义》、《小五义》中的“宝剑配能人”的模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区别。

在金庸武侠中,武器让位给武艺与神功的意图显而易见,金庸笔下的内力就给正义高手提供了一条不使用宝器的出路。《碧血剑》中,“温方悟内力精湛,所用兵刃就只平平常常的一条皮鞭。皮鞭又韧又软,在他手上使开来如臂使指,内劲到处,比之五金软鞭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正面人物袁承志修炼的华山派的混元功比温方悟的内力更为厉害,所以袁承志仅以木剑就击败了石梁派的温家五老;《射雕英雄传》中,马钰教会郭靖修炼道家的上乘内力的法门之后,郭靖学习拳脚兵刃的能力也大为进步,而黑白双煞不能练成最高乘的九阴真经的功夫,也完全在于缺乏修真元的基础。

金庸武学宗师排名(金庸笔下的武学宗师为何不屑争夺宝器)(8)

那么,如何获得至高的内力?秘密就藏在武功秘籍尤其是内功秘籍,如《九阴真经》、《九阳真经》、《易筋经》之流中。这些修炼上乘内功的重要典籍,也就成为了武林中炙手可热的追捧之物。

《庄子》中有言:“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内功的本质在于精神的培养,放弃武器这些身外之物,向内养气,这无疑与道家将生命之基视为精气神相统一。提倡内功和精神修炼,更明晰的目的就在于提倡超越武学的“道”。

《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曾以《庄子·秋水》中“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来形容过张三丰,并认为“武功只是小道”。同样的,还有《笑傲江湖》中方证大师所说的“我宗武功之名虽然流传天下,实则那是末学,殊不足道。达摩老祖当年只是传授弟子们一些强身健体的法门而己。身健则心灵,心灵则易悟。但后世门下弟子,往往沉迷武学,以致舍本逐末,不体老祖当年传授武功的宗旨,可叹,可叹。”

金庸武学宗师排名(金庸笔下的武学宗师为何不屑争夺宝器)(9)

可以说,武学精神中的道德、道理只是小道,而宝器让位给内功,最终是为了强调超越武学精神的大“道”。那么,大“道”究竟是什么?又如何能在习武之时体悟出呢?

可能《天龙八部》中的灰衣僧人,能告诉我们一二。“那老僧道:‘不是危言耸听。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子弟学武,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之间,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

他化解了萧远山和慕容博之间的恩怨,也道出了习武的精髓,即不为怨恨,不可贪嗔,而需常怀一颗慈悲之心,去贪、去爱、去取、去缠。大“道”实际上就是去凝滞的人类最深远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人类对事物本源的不懈关怀。而最后,只有绝顶高手能通过悟“道”,到达至高境界。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止武尚道才是最终的目的,而“道”也是释道文化共同的追求,在追寻“道”的超越上,释道文化殊路同归。

撰稿/黄祎【读史品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