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青年节的诗句古诗:5.4青年节9首古诗词唱响历代文人嘹亮壮丽的青年赞歌

  李大钊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熠熠生辉、充满朝气、活力四射。散发着精气神,散发着生命力。青年代表希望,人生最美好的年纪。

  青年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1]”的年华美好,带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2]”的甜蜜,也会走过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3]”的困惑。

  但“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4]”,青年总会激荡着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5]”的力量,张扬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6]”的锐气,奋发着“不破楼兰终不还[7]”的斗志。以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8]”的干劲、“千磨万击还坚劲[8]”的韧劲,吹响干事创业的“冲锋号”,以“不等扬鞭自奋蹄[9]”的姿态,书写青春之约。

  因为青年意味着拼搏进取、奋斗不息。愿每个青年人像海燕、像雄鹰,在天空翱翔穿梭、步履不停,让自己的羽翼越来越坚硬,越来越丰满,储备足够的力量,去启动我们一生的钥匙,开启一个又一个生命之门,以青春为画笔谱写“青年赞歌”。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5.4”青年节快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赏读上文中出现的“青年”诗词。读后,相信会给予你以梦想起跑、以学习助跑、以奋斗冲刺,跑出“青年加速度”,在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描写青年节的诗句古诗:5.4青年节9首古诗词唱响历代文人嘹亮壮丽的青年赞歌(1)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yīng)飞二月天,拂(fú)堤(dī)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sàn)学归来早,忙趁(chèn)东风放纸鸢(yuān)。

  诗人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心情愉悦写下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景物写活,我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描写青年节的诗句古诗:5.4青年节9首古诗词唱响历代文人嘹亮壮丽的青年赞歌(2)

2.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yōng)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chǎn)金钗(chāi)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下片,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把深闺少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

  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

描写青年节的诗句古诗:5.4青年节9首古诗词唱响历代文人嘹亮壮丽的青年赞歌(3)

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出自宋代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yì)寄梅花,鱼传尺素。砌(qì)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chēn)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的上阕在写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出语便已入哀景之中,从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是由词人内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怀,无处宣泄所生出无人问津之感。桃花一语又让人联想到了桃花源记一文,诗人也正是想表达出一种离世厌俗的情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又将情景拉入到了悲凉之谷底。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而这座“孤馆”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那惨淡的夕阳正徐徐西下,这景象益发逗引起词人无穷的愁绪。杜鹃鸣声,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游子归思的意象。以少游一个羁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馆,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听到的是杜鹃啼血,所见到的是日暮斜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

  故于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的词人没有明说。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北流向潇湘而去呢?

  这首词最佳处在于虚实相间,互为生发。上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以上下两结饮誉词坛。王国维激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描写青年节的诗句古诗:5.4青年节9首古诗词唱响历代文人嘹亮壮丽的青年赞歌(4)

4.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出自唐代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其一》

击筑(zhù)饮美酒,剑歌易水湄(méi)。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勾践(jiàn),争博勿相欺。

  李白的《少年行》写得富有诗味,颇具特色。

  诗人用五古的形式,迹近咏史,实是抒情,写一个少年的信念和追求。

  诗开头运用荆轲的典故,表现少年对荆轲事迹的向往和憧憬。对英雄人物的追慕,是青少年们所共有的心理特征。整首诗从易水饯饮落笔,但不脱不粘,若即若离,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把由荆轲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情壮志,注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凝结成一种激扬奋发的豪情与坚定的人生信念:“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接着写鲁句践。鲁句践是战国时代的人,和当时的荆轲在邯郸下棋赌博,最后却互相争吵起来。这里仍然以荆轲的故事抒情达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年的心理特征。

  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刻划的是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因而,诗中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敲打着乐器喝着酒,背着宝剑唱着歌,骑着白马踏着落花,风流豪爽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从中,读者不难窥见任气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这是李白对自己年轻时候的一种回忆,也只有李白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全诗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描写青年节的诗句古诗:5.4青年节9首古诗词唱响历代文人嘹亮壮丽的青年赞歌(5)

5.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出自唐代王维的《少年行四首·其三》

一身能擘(bò)两雕(diāo)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ān)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这首诗写少年的勇武杀敌。

  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众敌酋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这里把少年写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诗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

  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诗中所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本来是爱其人而及其物,这里的物又为人增色,人与物原不妨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豪荡使气、舍身报国、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侠精神,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和盛唐其他诗人创造的形象一样,实际上是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这四首绝句独自成篇,各有侧重,但又蝉联而下,互相补充和照应。用笔或实或虚,或显或隐,舒卷自如,不拘一格,成功地谱写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进行曲。

描写青年节的诗句古诗:5.4青年节9首古诗词唱响历代文人嘹亮壮丽的青年赞歌(6)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出自唐代李白的《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bǒ)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李白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全诗开篇激昂高调,前四句均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李白在诗中第三、四句写到:“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坛造成非凡的影响。这种非凡的胆气不得不用一个“狂”字来总结。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描写青年节的诗句古诗:5.4青年节9首古诗词唱响历代文人嘹亮壮丽的青年赞歌(7)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这首诗是组诗《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诗人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描写青年节的诗句古诗:5.4青年节9首古诗词唱响历代文人嘹亮壮丽的青年赞歌(8)

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描写青年节的诗句古诗:5.4青年节9首古诗词唱响历代文人嘹亮壮丽的青年赞歌(9)

9.不待扬鞭自奋蹄

出自臧克家的《老黄牛》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这首诗是诗人年逾古稀时挥笔写下了的。

  “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意思是胸中有志向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压力,会自觉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他借助于不辞辛苦、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老黄牛的形象,赞美了劳动人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和他要在自已有生之年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的决心。

描写青年节的诗句古诗:5.4青年节9首古诗词唱响历代文人嘹亮壮丽的青年赞歌(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