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

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1)

本寂禅师

禅宗史上的一双奇葩

唐代莆田妙应与本寂禅师系同胞兄弟,出身官宦之家,少年从儒,青年出家,同时应世,一为名满八闽大地的伏虎祖师,一为曹洞宗的开山祖师之一。同胞兄弟,共证大道,堪称禅宗史上的一双奇葩。

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2)

本寂禅师

妙应禅师

妙应禅师(820-898)俗姓黄,名文矩,字崇法,一字子薰,别号慧日、涅磐。莆田黄巷(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人。黄岸玄孙。生于唐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十五日。唐末著名高僧,风水大师。出家后,法名涅槃、辟支、圆智。唐末著名高僧,精医术。文矩和胞弟本寂先后出家。在其父母去世后,舍俗家旧宅建为佛寺(即今国欢寺)。妙应禅师于大中六年(852)创建“石室岩精舍”(又名“伏虎岩”,即今筱塘岩)。其后隐居于灵云岩和紫霄岩。化缘重修二岩。

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3)

乾符年间(874-879),驻锡灵云岩,创建山寺。还在崇福里砺山兴建梵林庵。单身栖隐“囊山高岩之下,趺坐不食,行则二虎随之,其居曰 “伏虎庵”。中和元年(881)妙应禅师在囊山下创建延福院。光启二年(886),闽王王审知知道妙应的异迹道行,奏请朝廷,升院为寺,赐号“慧日禅师”,禧宗皇帝赐匾,改名为囊山慈寿禅寺,俗称囊山寺。妙应出家后,剃发而不披袈裟,也不受戒具。隐居在邑内许多佛宇岩洞习禅。

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4)

妙应“性通九流之门”,精研医术;又善相地脉,著有《博山篇》 ,收入《古今图书集成》。曾谶云:“城山青,黄石出公卿。”妙应禅师于光化元年(898)七月二十五日子时圆寂,终年78岁,葬于囊山西塔院,墓碑现存黄冈祠内,墓碑残缺,上书:“江夏五大夫墓”。闽王奏请朝廷,赐谥“妙应禅师”。后梁开平元年(907),闽王之孙王昶生,将妙应禅师舍俗家旧宅改建的佛寺,赐名国欢寺,为囊山寺的下院。宋崇宁三年(1104),加封“圆智大师”。

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5)

本寂禅师

本寂禅师(840-901)俗姓黄,名崇精,法名躭章,号本寂禅师。涵江黄巷(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人。妙应禅师胞弟。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僧人,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少染鲁风,率多强学,自尔淳粹独凝,道性天发。大中十二年(858),出家入福清灵石山学禅,法名“耽章”。咸通五年(864),落发受具足戒。后到端州(今广东肇庆)洞山,膜拜悟本禅师良价,从此依良价十余年。良价认为本寂“堪任大法”,终会名冠丛林。在本寂离开洞山前夜,良价密以南宗的《宝镜三昧》、《五位显诀》、《三种渗漏》等不传之旨授予。

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6)

与其兄黄文矩(妙应禅师)舍黄巷旧宅建国欢寺,还创建九峰院和上生院。出家后的五、六年内,他受故乡缁素佛子敦请,曾经回梓开山创建九峰寺,此寺而今犹存。出山后,到曹溪顶礼南宗六祖慧能的浮图。归途中,行经临川曹山(今属江西抚州市),因爱其地山水,以“曹山”名之,居其地。本寂弘扬“顿门”教义,从理与事、体与用的关系上说明“事理不二、体用无碍”的道理,大振宗风,因而参问者众。世人称为“曹山本寂”,称其开创的禅派为“曹洞宗”。

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7)

本寂在曹山寺修持30年,广开山门,课徒说法,阐释良价禅师的五位君臣法要,大振洞门禅风。本寂在宣扬禅宗思想的同时,将玄学、儒学揉合在一起,用阴阳爻象解释五种君臣变化状态,用说禅的方式宣传儒家君臣之道。用处理君臣关系的方法,作为僧徒检验自己的修炼程度和悟得佛性深浅的标准,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时山下有一钟陵大王仰慕本寂盛德逸才,再三派遣使者请他到府作客,均被本寂婉言辞绝。本寂作唱词曰“几度迎春不变心”,婉辞不往。天复元年(901)六月十六日于曹山荷玉寺安坐而化,终年61岁。葬于曹山西丘山,其墓被称为“福圆塔”。敕谥“元灯大师”。

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8)

本寂承继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一系学说,传受良价五位铨量,兼有诗才,多用偈语闸发禅宗理趣。著有《对寒山子诗》 7卷,今佚。另著《解释洞山五位显诀》今存。后人辑其语录为《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收入《大正藏》。《全唐诗补编·续拾》卷34录其诗偈凡12首。《全唐诗》卷823署作躭章 ,收录诗1首。《莆风清籁集》收录其诗2首。

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9)

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10)

纵观禅宗史上,一个家庭仅有两个兄弟,双双出家,并先后证悟得道成为一代高僧,也仅有莆阳黄氏家族的黄文矩、黄宗精兄弟,这是禅宗史上的异数,也是莆阳黄氏家族的一份荣耀。

大唐高僧的真实图(唐代黄家兄弟两高僧)(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