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在历史上是什么样人物 晁错到底说了什么

作为一名西汉名仕,晁错先后服侍过汉文帝与汉景帝,他在农业、军事、政治上都有不小成就,对汉朝的兴盛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就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大臣,却被腰斩于东市,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晁错在历史上是什么样人物 晁错到底说了什么(1)

一、聪慧多才

晁错少时聪慧,拜在法家张恢门下学习法家思想,自比商鞅、韩非,能言善辩,长于策论分析。政论文“疏直激切,尽所欲言”。

秦亡后,法家思想不再是朝堂主流,汉初的黄老道学,开始向儒家思想转变,晁错因为文采出众,被汉文帝派去齐地,在伏生门下学习儒家学说,后来被任命为博士,也就是文化部门的官员。

二、性格偏狭

晁错这个人骨子里还是法家思维,汉文帝让他去学儒家文化,就是想让他改变法家的面孔,可是收效甚微。

儒家讲究圆融共和,法家讲究事事有理,史书记载,晁错是“峭、直、刻、深”,翻译过来就是“严厉、刚直、苛刻、心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整天拉着一张死人脸,谁看都烦。

晁错在历史上是什么样人物 晁错到底说了什么(2)

晁错刚直不阿、才学斐然,这大家都知道,可是碰到这样个钻牛角尖、一根筋的人,谁都不喜欢,问题是他得罪的都还是当朝权贵,丞相申屠嘉、外戚窦婴、大臣袁盎都非常讨厌他。

你不会说话没关系,可以闭上嘴巴,也没人拿你当哑巴。可是晁错偏偏就喜欢找人顶牛,不管什么场合,非得要把别人说服,一点台阶都不给,人人都讨厌他那张嘴。

三、削藩惹祸

汉高祖刘邦白马盟誓,广封刘姓子弟为王,这些王在自己的封地拥有极大特权,任免官吏、铸造钱币、收税、豢养军队,成为事实上的一方诸侯,时间一久,便出现尾大不掉的态势。

法家思想主张的是大一统、君天下,作为法家信徒,晁错必须发声,经过了文帝朝的努力无果后,在汉景帝的支持下,晁错连续上书,直言削藩。

晁错在历史上是什么样人物 晁错到底说了什么(3)

景帝二年(前155年),晁错上疏《削藩策》,对汉景帝说:“如果现在削藩,对方要造反,不削藩,对方还是要造反。如果现在削藩,对方马上造反,他们所做的准备应该不充分,所造成的祸患比较小。如果现在不削藩,对方则会晚些造反,那时候他们所准备的比较充分,那么造成的祸患将更大大。”于是君臣二人携手呼应,一时间朝堂风起云涌,局势动荡。

景帝诏令: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消息传来,诸侯们强烈反对中央削藩,在吴王刘濞的率领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

很显然,削藩已经从政治措施演变成了军事对抗,发兵平叛已不可避免。但这时,晁错又下了一步错棋,最终导致了自己被杀。

晁错向汉景帝建议,认为现在只有御驾亲征才能鼓舞士气,一举平定叛乱。自己可以留守长安,为景帝稳固后方,道理没错,但让皇帝上前线,自己躲在后方,这却给朝中意欲陷害他的大臣落了把柄。

晁错在历史上是什么样人物 晁错到底说了什么(4)

四、惨遭杀害

吴楚等七国造反,晁错就认为袁盎和这些诸侯王有联系,想参他一本,这个消息就被袁盎知道了,袁盎在窦婴的支持下,就向景帝进谗言,“今计独斩错”,就是只要杀了晁错,就万事皆休,天下太平了。

汉景帝有些犹豫,毕竟剧情反转的太快,一时接受不了。这不等于被诸侯王要挟了么,再说晁错忠心耿耿,把他杀了,以后谁还敢为自己效死力。

但没过几天,朝中3位掌有实权的大臣,纷纷联名上书,均表示要弹劾晁错,还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这都是朝廷的实权人物,这回汉景帝动心了。而且,奏折全都是要斩杀晁错的,一封求情的折子都没有,景帝无奈,只得下诏诛杀了晁错。

晁错在历史上是什么样人物 晁错到底说了什么(5)

后来事实证明,晁错死的冤,景帝就把平反的事交给了继任者汉武帝,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个遗憾。

司马迁对晁错评价较高,在《史记》中有记载:“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划。”班固也说:“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作者:我方团队张风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