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1)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2)

韩剧《请回答1988》里说:

“听说神无法无处不在,

所以创造了妈妈。

即使到了妈妈的年龄,

妈妈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

妈妈这个词,

只是叫一叫,也觉得喉间哽咽。

妈妈,最有力量的名字。”

妈妈,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我们请孩子和爸爸来讲——

孩子心中的妈妈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3)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4)

我的妈妈是超人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5)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6)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7)

财务总监

在我家,妈妈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过年时,我收到的压岁钱都会交给妈妈管理,她说小孩子没有金钱观念,会乱花。我想买什么东西时,要给妈妈说详细的理由,妈妈觉得的确需要才可以。有时,我给爸爸撒个娇,爸爸就给我买零食,被妈妈发现的话,我们俩都要挨骂。

妈妈平时很节约,对于家里的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她这么节约其实都是为了我,我要上英语培训班,还要学单簧管,有时弦乐团还要出去比赛或参加活动,都挺花钱的。

每年暑假,我们一家都会出去玩,妈妈说这是“小奢侈”,是平时的节俭和有规划换来的。她也会教育我,如果我把零花钱好好规划,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小奢侈”。

——成都市银都小学 苏子斐

活动部长

在我们小区,几乎所有孩子都认识我妈妈。小区成立了社区家委会,常常开展各种活动,几乎家委会的每项事宜妈妈都参与其中。上学期,家委会成立了小记者站,妈妈作为管理人员,会定期发布采访任务在群里,每次采访完,她还要收集小记者的采访稿件,统计、整理,帮小记者们积分。这几天,小记者站要做成果展示,妈妈就更忙了,她不但要收集孩子们的生活照片、采访照片和稿件,还要排版,制作成展板。妈妈把展板设计图发到群里,大家都夸她做得好,她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胡心瑜

时间管理师

我的妈妈工作特别忙,但她答应我的事都尽量做到。一年级时,我参加学校表演,早早地和妈妈说好了,她一定来参加,但是,前一天晚上,妈妈突然告诉我,第二天有工作来不了,我特别失落。谁知第二天活动开始前,妈妈居然赶到了,我特别高兴,穿着表演服和妈妈拍了好多照片。

我常常觉得很神奇,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为什么妈妈能做那么多的事?她给我做早餐、送我上学、接我去兴趣班,我睡觉前,她明明在赶工作,第二天早上,她却告诉我,我的作文她已经仔细阅读过了。更别提她还要参加我的学校活动、陪我参加比赛、带我出去玩了。我觉得,我的妈妈很优秀,也很爱我。

——成都市银都小学 王梦熊

心灵导师

我的妈妈是家里最敏感的人,每当我遇到不开心、不顺心的事情,妈妈总是第一个发现,她还很了解我和每个小伙伴的关系。一次,同桌把我最喜欢的钢笔弄丢了,我和她大吵一架。当天回家,妈妈就发现我的“不对劲”,问我是不是和同桌吵架了。妈妈告诉我,那天,我回家后一直没有提同桌的名字,由此推断我和同桌闹矛盾了。她还开导我:“钢笔丢了可以再买,好朋友没了可不好再找。何况人家也不是故意的。”第二天,我就和同桌和好了。

当我考试没考好时,妈妈也会变成“心灵导师”,耐心开导我。她告诉我,不要沉溺在失败中,应仔细检查犯错的原因,保证下一次不要犯相同的错误,这才是失败的价值。

成都市双流实验小学 肖思琪

故事大王

小时候,每天睡觉前,妈妈都会给我讲故事。记得她给我讲的第一个故事是狼外婆和小红帽,讲了一遍又一遍,我都听不厌,我觉得她是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妈妈。长大后才发现,很多事情妈妈都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慢慢引导我成长。我小时候不愿意刷牙,妈妈就给我讲不爱刷牙的小狮子的故事,狮子嘴巴臭,小动物们都不愿意和它玩,我刷完牙还跑去让妈妈闻,嘴巴里香不香。

虽然现在我长大了,妈妈不再给我讲睡前故事了,但有时写完作业,我们也会依偎在一起,看看书。妈妈喜欢给我买书,周末会带我去逛书店,还常常带我参加一些读书的主题活动。再过几个月,我的弟弟/妹妹就出生了,我要多存一些故事在肚子里,等他大一点,天天给他讲。

——成师附小华润校区 李子萌

掌勺大厨

听爸爸说,结婚以前,我妈妈根本不会做饭,他们两个经常下馆子,在家里做饭的次数很少。有了我以后,妈妈才开始学做饭。那时候,妈妈做了好多次黑暗料理,比如煮鸡汤盐放多了,稀饭熬糊了,煮玉米煮干了……好几次都让爸爸哭笑不得。不过从我记事以后,妈妈的厨艺就非常好了。现在,她会做好多种类的菜品,无论是川菜,还是日料、牛排,都难不倒她。

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我们一家人去西安旅游,吃了“扯面”,我觉得特别好吃。回家后的第二天,妈妈就在网上找到教程学着做,厨房的菜板上摆满了妈妈一根一根扯出来的面,有模有样,做出来以后也特别好吃。今年,妈妈又开始学习做甜点了,每天早上,我都能吃到妈妈烤的面包、蛋挞,和面包店里卖的一样美味。妈妈真是一个天才!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张宇轩

爸爸眼里的妈妈

在家庭中,“妈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最看得清的,当然是一旁的“爸爸”了。钱国宏看到,妻子在教育8岁女儿时扮演着一个个可贵的角色,她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还细腻地照管孩子的心理成长,努力为她打下正面、积极的底色。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8)

女儿的“变色龙”妈妈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9)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10)

“小闺蜜”

虽说女儿媛媛只有8岁,但是,心里却藏有许多秘密。女儿遇到了什么难事,首先要向妈妈讨问一下,让她帮自己拿个主意。女儿夏天喜欢穿裙子,每次买裙子,她都要拽上妈妈,一同上街。娘俩在服装店里认真地挑选新衣,还时不时窃窃私语,笑个不停。女儿平时穿什么颜色的袜子、擦什么牌子的护肤品、用什么样的水笔……都喜欢与妈妈商量一下。有时我逗妻子:“你现在俨然成了女儿的秘书了!”妻子很严肃地纠正说:“那不叫秘书,叫闺蜜!女儿只有与妈妈亲密无间,才能把妈妈当成闺蜜,无话不谈!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把孩子当成闺蜜!”

“活字典”

女儿媛媛是一个“小问题”,生活、学习中,总喜欢问“为什么”。我们一家三口上街或旅游时,媛媛常常会围着妈妈问这问那,每次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如果女儿提的问题妻子也答不上来,她就掏出手机百度一下,然后把百度来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和说话方式,传输给媛媛。在媛媛眼里,妈妈就是她的“活字典”,就是她的“百度”!妻子总是给女儿以正确而满意的答复。“活字典”看似是一问一答,其实培养的是孩子的兴趣,激发的是孩子的求知欲。

“保护伞”

媛媛周末在公园游玩时,被滑梯旁的一个男孩子推倒了。媛媛哭着向爸爸妈妈求援。谁敢欺负我女儿?我气势汹汹地要去替媛媛“报仇”,却被妻子拦住了。她给媛媛擦干眼泪,“媛媛,咱俩去找一找推你的那个男孩。”妻子走到滑梯处,喊过小男孩,蹲下身,柔声地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推小妹妹呀?”小男孩又惊又恐,“刚才我上滑梯时,她踩我脚了,我就推了她一下。”问明了原因,妻子对小男孩说:“是这样啊,小妹妹踩你的脚,是她的不对,她马上向你道歉;但是你把妹妹推倒在地,也不对,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关爱,对吗?”小男孩听了用力地点点头,脸上不好意思起来。两个孩子互相道完歉后,拉起手有说有笑地玩了起来。

“开心锁”

媛媛在月考中只考了80多分,回到家中闷闷不乐。妻子把媛媛拉到沙发上坐下,没有问起考试分数,而是把卷子展开,和媛媛一起挨个分析错误。所有的丢分项都找到原因后,妻子问媛媛:“都听懂了吗?”媛媛点点头说:“妈妈,我听懂了,这些错误我以后保证不再犯了!”妻子欣慰地点点头,然后又把卷子拿过来,跟媛媛分析试卷中的优点,比如字迹清晰、算式层次分明、小数点点得非常正确等等。优点,给予褒扬;缺点,加以指明。经过这么一番辨析,媛媛脸上“阴转晴”了。

那天晚上,妻子拉着媛媛、带着我,到街上下了一顿“馆子”。媛媛说:“谢谢妈妈,别人家的孩子考了低分,回到家里不是挨打,就是挨骂,咱家太好了,我今后一定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

“灭火器”

我和妻子在整理房间时,不经意间发现女儿有一本特殊的日记,里面记载的居然是各种各样的“仇恨”:“后座张小美考试时用脚踹我的凳子,影响我答题,真可恶!下次她再这样的话,我就用拳头狠狠地教训她!”“今天早上,我刚进教室,就招来一片哄笑!他们笑我早上喝牛奶时,忘记擦嘴了。东东还笑我是‘懒猪’,我气极了,恨不得像电影里那样,用枪把他们打成筛子!”

晚上女儿回到家,妻子跟女儿唠起了家常:同学之间偶尔闹点小矛盾是正常的,谁还能不犯点错呢?当和同学发生不愉快时,要学会宽容,要回想一下同学以前的各种优点。……“就拿你们班上那几位同学来说吧,考试时踹你的凳子,可能是不经意间的举动,你想呀,她若是对你有意见,就会当面和你提了,哪还用凳子出气呢?同学之间开玩笑,值得你动刀动枪、大开杀戒吗?……”一番话,说得媛媛频频点头: “妈妈,我懂了,我这就把日记撕掉!以后,我要和同学们多亲近,遇事讲宽容,不能用自己的‘小心眼儿’去看待同学!”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11)

妻子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母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永远都不可忘记自己在子女成长路上的“交警”身份——指引孩子走向正确的大道,不至于拐到错误的岔道上去!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12)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13)

但是,妈妈并不真的是神

她们也并不是天生就是妈妈

她们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也需要倾听和理解。

妈妈群就是她们学习和倾诉的空间。

群里的妈妈

一边相互慰藉 一边暗自角力

几乎每个妈妈生完孩子都会加入一个或几个妈妈群,从分享孩子的成长点滴、吐槽婆婆及“猪队友”老公的奇葩行径,再到聊生活琐事。在妈妈群里,尽管大家素不相识,但一个又一个微信群,如“树洞”一般,让妈妈们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供她们宣泄压抑已久的各种情绪。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14)

交流育儿经验的同时焦虑也在蔓延

随便打开一个妈妈的微信列表,红色的新信息提示不断显示,其中和育儿交流相关的,占了绝大多数。

随着群越来越多,对教育意见相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有些妈妈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快乐就好,可每天被轮番轰炸,总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看到别人提起这里学黑管、那里练击剑,一个群这样说,两个群这样说,十几个群都这样说,一冲动就打听着报班。

为什么明明很厌恶群里蔓延的焦虑,这些妈妈们还是不退群?原因就是怕漏掉一些有用的信息,只好一边纠结、一边还在群里待着。目前,许多家长信息来源从过去的传统媒体转移到网络新媒体,而相当一部分新媒体渠道是微信群。传递的内容除了政策信息以外,还包括家长互助式的经验交流、政策讨论等,但这些群往往成为育儿焦虑相互激化的地方。

何以解忧,唯有买买买

每个妈妈可能有不同的妈妈群,而每个妈妈又都有一个共同的买买买群。

嗅觉灵敏的妈妈们,永远会给你推荐更好用、性价比更高的东西。她们亲身试用之后,告诉你好在哪,不好在哪,怎么买,买什么东西有什么攻略,还时不时甩出优惠、包邮、免税、降价链接。听听这些过来人的购买经验,好处就是能少走很多弯路,少买很多用不上的鸡肋货。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有商机的地方就有人想要骗钱。妈妈群里也鱼龙混杂,充斥着许多微商。起初,每天都有卖纸尿裤、奶粉的微商打广告,到后来,每个妈妈群都会订立规矩,把随便打广告的微商踢出群。微商们用更隐秘的方式藏匿起来。你不知道哪些分享是亲身评测

妈妈群里也散布着各种被骗事迹。比如,“不是亲戚好友不能信,我在免税店亲眼看见有代购在现场直播买东西,直播完了疯狂退货!”

婆媳关系吐槽大会

在妈妈群里,除了可以咨询关于孩子吃喝拉撒睡的问题,还可以倾诉烦心事,吐槽“奇葩”老公和婆婆。如果一个妈妈在群里说了有关婆婆的一件事以后,这件事瞬间就会戳中几十个妈妈们的心窝,紧接着,一场声势浩大的吐槽大会立马上演,聊天数可以分分钟达到几百条。

很多时候,有些妈妈把微信群当成了“树洞”一吐为快,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却没有考虑到其他妈妈的感受。事实上,人都会有负能量,有意识地调整和疏解,很快就能好起来。但是,如果一群人聚在一起,每天都是各种各样的负能量,什么婆媳崩裂了、老公无能了、失去自我了……妈妈们恐怕很难想象自己每天生活在阴霾里是什么状态。

无形中的鄙视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些妈妈群看似热闹,其实暗涌流动,隐藏着一条无形中的鄙视链。

很多妈妈在有了孩子以后,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的以成绩论英雄:全母乳喂养的自然高人一等,混合喂养的妈妈只恨自己不是“奶牛”,整天询问如何追奶;一旦有喂奶粉的妈妈说宝宝身体不差,自己也轻松,总会有几个妈妈跳出来冷嘲热讽;每当群里有妈妈抱怨上班背奶太辛苦,或者有妈妈已经被确诊生病,医生建议暂停母乳喂养,还是有妈妈会给她们打气:“再坚持一阵,宝宝的口粮最重要!”让人瞠目结舌。

其实,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母乳还是奶粉、全职还是职场、亲密育儿还是正面管教、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遇上任何关于孩子养育的问题,总有不同的声音,当我们选择了其一,便会不停地给自己心理暗示我选择的就是最好的,我没有选择的对立面,就一定不好。

放下手机,生活还是各有各的琐碎和不容易,因为有了孩子以后,无论选择任何一种生活,都是失去与得到并存,没有哪一种生活真的可以轻而易举。

文 丨 向颖 吴宇婷 钱国宏 张文博

图 丨 网络

编辑 丨 郭路路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15)

川教之声

公众号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16)

教育导报

公众号

听到这个名字还是心头一颤(这俩字只是叫一叫)(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