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剃光头(为什么女性剃光头比男性更令人敏感)

1

一百年前的1920年10月10日,《时事新报》上刊登了一篇小说《头发的故事》,作者是鲁迅。他写道:

“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

古今都有人吃苦,但古今的发型确实不一样。跟现代人不同,古人无论男女,除了和尚及脱发患者之外,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长发。男女都把长发挽起来盘成发髻,男性用头巾包束或戴上帽子,女性没有金银首饰时用竹枝木棍固定头发也是常事,所以古汉语中才有“结发”、“纶巾”、“荆钗”等一堆跟头发相关的词汇。

许久以来的古装剧,男主常常是头顶挽个发髻但后脑勺披散着,这在古代其实是野蛮粗鄙的标志。古代有身份的成年男子都是要束发的,披头散发一般都是精神错乱或异族的标志。在《论语·宪问》里有一条孔子语录,“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直译就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都要(被异族统治而)披头散发、穿左衽的衣服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剃光头(为什么女性剃光头比男性更令人敏感)(1)

传说由孔子所著的《孝经》,一上来就是一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毛发和皮肤不应受到无谓的伤害,而并非走极端地宣称毛发不可以修剪。依人体毛发的生长速度,如果任其生长,那古代早就人人都是长发及腰了,更不用提男人个个清一色的大胡子。

实际上早在汉代,就出现了专门为人修理头发的手艺人,宋明之后理发业更加成熟。古代剪刀用得很多、剃刀用得很少,因为剃刀直到明朝尤其是清朝之后才大行于世。而且理发往往都是有身份人的专属,一般田地里的老百姓,头发长了也就一镰刀就解决。

因为头发长,所以清洗确实是个问题。古人讲究三日一洗的规则,但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实在是个谜。 就算清朝入关于1645年颁布了强制“剃发令”,将男子顶部头发剃去后部结辫垂于脑后,但个人卫生护理难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不知在历史上有多少翩翩佳公子,在吟诗作画的风月之际,闻到了自己头顶超过三天不洗的、风尘仆仆的味道。

2

跟中国古代一样,欧洲古代也会以头发来判断文明程度。不同的是,以罗马文明为代表的是短发,而高卢和日耳曼等当时的蛮族才是披散不羁的长发。

古希腊和壁画和古罗马的雕塑都可以作证:希腊罗马文明的全盛时期,希腊罗马的男性几乎都是短发,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恺撒都如此。到了中世纪之后,因为西罗马帝国也被蛮族灭掉了,所以欧洲人的头发才比过去长——但一般也不会长过肩。而且即便在中世纪时,留长发的也仍然是边远地区的群众,例如苏格兰和北欧的维京海盗。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上层阶级产生了与下层阶级在视觉上一目了然分隔开的要求,于是假发应运而生,而且很快成为上流社会的爱物。许多男性把头发剪短甚至剃光来配合假发,既美观大方,又省去了经常清洗的麻烦。以牛顿和富兰克林为例,两人的假发都已经深深地存在了后人的脑海里。

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剃光头(为什么女性剃光头比男性更令人敏感)(2)

但假发最终被法国大革命和英国的假发税终结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旧的贵族阶级越来越式微,假发也就越来越不受待见。除了英联邦国家的法律工作者按规定必须佩戴之外,假发几乎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工业革命把大量的男男女女都送进了工厂,而短发显然更适合工业生产,既容易护理又不会担心被珍妮纺织机卷进去。

而在一战之后,短发更变成了个人卫生的标志。交战国士兵在战壕一蹲好几年,减少毛发胡须也意味着同时减少虱子跳蚤引起的疾病。除了被要求剪短发,刮胡子的习俗也差不多是这时兴起的,因为直到十九世纪普遍还以蓄须为美,看看马克思恩格斯就知道。所以一战结束之后,短发和剃须成了男性的通行习俗,大概因为士兵往往都比较年轻,所以又跟年轻、健康和卫生联系起来。

但长发仍能带来狂野不羁的奔放感。在体育明星成为新的大众偶像之后,许多球星们的发型也跟他们的球技同样受关注。今天过53岁的罗伯特巴乔,最经典的发型一定是小辫;而巴蒂斯图塔在剪去长发之后,似乎“战神”的光环也有所消退;更坚决的是阿根廷球星雷东多,1998年因为不愿听主教练安排剪去标志性的金色长发,宁可退出国家队不踢法国世界杯。

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剃光头(为什么女性剃光头比男性更令人敏感)(3)

不过长发的非主流恰恰显示了短发的主流。一战前后西风东渐,刚刚剪去辫子的中国人没有回复以往存续了两千多年的束发,而是就势以短发向西方看齐。时至今日,长发只是艺术家或乞丐的标志,满大街十个男人倒有九个是短发。

3

跟男性不一样,女性的头发其实没有那么多变化。不管东方西方,都是男权社会,女性的头发长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男性的好恶。当男性觉得长发温柔可人时,长发及腰就是一种美好;当短发适应大工业生产时,干练洒落的短发就会被赞美。

但头发并不仅仅是头发,它具有比单纯人体毛发更多的涵义,尤其在中国。《三国志》记载曹操征张绣途中下令伤麦者斩,结果自己的马受惊践踏麦田, 虽然作为一军之帅不能就这样被自己弄死,但受罚是免不了的:割掉头发代替首级传示三军。古时女子常以自己的一缕头发给予意中人作为定情信物。因此无论男女,头发都是自古以来个人的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自己的象征。

因为头发重要,所以从上古开始就有髡刑的刑罚,即剃去犯人的头发以示羞辱。跟肉体上的痛苦相比,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羞辱。周朝王族中犯宫刑者,据考证往往以髡代宫。虽然受罚者保留了身体完整,但在众人眼里,却都明白剃上就等于割下。直到三国时,史学家陈寿的父亲还因为马谡失街亭而受牵连,被诸葛亮处了髡刑。

强制剃光头意示羞辱,几乎是古今中外的共识。作为外观上的区分标示,剃光头在欧洲主要用于对女性道德上的羞辱惩罚,早在中世纪即有盛行。二战时期,德国纳粹把剃光头作为惩戒手段,对集中营中的女性进行羞辱。

而在战后,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地爆发大规模清算运动,强行把那些疑似曾与敌人有染的女性当街剃光头,游行示众。在这场群众自发的报复运动中,受害者数以万计。意大利电影《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里,风华绝代的伊莲娜就被撕烂了衣服、剃光了头发。二十多年之后,东方又出现了剃一半留一半的新思路,名叫阴阳头。

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剃光头(为什么女性剃光头比男性更令人敏感)(4)

在监狱和军队这样极其强调一切行动听指令的单位,剃光头曾经是必经程序,既体现规训、也隐含惩罚含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1992年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即已联合发布通知,明确禁止看守所给在押人犯剃光头,“除本人要求外,禁止给在押人犯剃光头,禁止剃有辱人格的发型。”在非典结束一年后,司法部施行的《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也废除了一律强制剃光头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今天的时代,剃光头即便在监狱之中也因为带有侮辱人格的含义而被禁止。那是否剃光头,基本处于个人选择。在女性的意识觉醒之后,自己的发型应该由自己做主,不必再强求迎合他人的喜好。所以此次甘肃医疗队十五名女性医护人员剃光头,近年来着实少见。因为其他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即便男性也不是清一色剃了光头,更不用说更加注重个人形象的现代女性。

为什么越来越多女孩剃光头(为什么女性剃光头比男性更令人敏感)(5)

鲁迅还说,“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只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十五名女性还是剃了光头,据报道是出于商量之后的自愿——即便有人不自愿,在群体共同选择的裹挟下也很难发声表态。作为旁观者,只能真心希望十五名医护人员确实都是人人出于自愿,因为有多少的不情愿,就意味着仍然存在着多少带有强制意味的规训,以及令人不安的心理暗示,即便它们暗暗藏在不为人所见的内心深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