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悲惨的一生 穷困潦倒的诗圣

唐朝是一个文化璀璨的年代,古诗达到了中国文化的高峰,其中以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圣杜甫名气最大。杜甫是今河南巩义人,因长居祖地帝都长安少陵塬,自称“少陵野老”。以反映民间疾苦的《三吏》、《三别》名噪一时,与李白合成“李杜”。与李白的洒脱比起来,杜甫似乎一生都生活在忧郁压抑之中。

诗圣杜甫悲惨的一生 穷困潦倒的诗圣(1)

在我们的认识中,杜甫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终生不得其志的落魄诗人,连自己的小儿子都饿死了。实际上要是真的了解杜甫的前生今世,就知道那真是大错特错。杜甫出身于长安城南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与韦氏合成“城南韦杜”。有唐一代,杜家出了8宰相,韦家出了18宰相。在古代只有士族能当官的岁月,一个好的出身是难以想象的。

诗圣杜甫悲惨的一生 穷困潦倒的诗圣(2)

杜甫的关系如此之大,为何杜甫的为官之路确如此艰辛?杜甫24岁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谁想到竟然名落孙山,显然没有后来白居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豪情。

此后20年里,杜甫屡次赶考都碰见命中的仕途克星权相李林甫,没有一次考中。直到天宝十四年,杜甫才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杜甫嫌官小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也就是个武器库的管理员。这一年杜甫因已经44岁了。

两年后杜甫才当上七品左拾遗的官职。这是杜甫一生最大的正式官职。历史上杜甫为何也被称作“杜工部”?实际上这“工部”是一个无品无级的官职。

诗圣杜甫悲惨的一生 穷困潦倒的诗圣(3)

杜甫弃官以后,到四川投靠自己的好友剑南东川节度使严武,两家是世交,严武邀请杜甫入其幕府做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个官职不在正式编制之内,相当于节度使自己任命的“参谋”,所以杜甫也被称作“杜工部”。

杜甫这个人爱较真,和严武数次酒后发生口角,有一次严武要杀了同时惹怒他的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当时严武已经集合了兵士,拿着兵器准备出门,帽钩挂在了帘子上,耽误了一点时间,手下趁这时告诉了严武的母亲,严母飞奔而出,阻止了严武,才算救了杜甫一命。但严武余怒未消,把章彝杀了。可见杜甫的在为人处世上市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但两人私交一直很好,严武的职位调动后,杜甫一家开始随之流离,严武去世后,杜甫失去了救济,生活的很艰辛,杜甫很忙,可惜一生终无报国之门,最后病死在一条小船上,享年59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