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

一、金属与酸反应型

例1 (2018年重庆中考题)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 充分反应 (忽略挥发) .图1所列图像正确的是 ( )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 则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 等盐酸反应完后, 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 ①正确;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溶液的温度会随反应的进行而逐渐升高, 当反应完, 会恢复到原温度, ②错误;由于该反应产生气体, 但气体的体积现由小逐渐变大, 等盐酸反应完, 气体体积不会再增大, ③不对;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故氢元素的质量不变, ④对;故该题选 (C) .

二、酸碱反应型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2)

例2 (2018年昆明市中考题)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则y表示 ( )

(A) 沉淀的质量

(B) 氢氧化钡的质量

(C) 溶液的pH (D) 溶质的质量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的图像判断.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发生反应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3)

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 氢氧化钡的质量不断减小, 直至最终为0, 而生成沉淀的量从0开始逐渐增大, 直至反应完全后不再变化, 溶液的pH不断变小, 但最终溶液仍为酸性, 故pH不能为0.溶质先是氢氧化钡, 随着稀硫酸的加入, 溶质不断减少, 当反应恰好完全时, 溶液中不再有溶质, 再继续加入稀硫酸, 溶质为稀硫酸, 溶质质量不断增大, 故题给的图像符合 (D) .因此答案为 (D) .

答案: (D)

例3 (2018年宁波中考题) 向盛有20 g 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 图3所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 (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 )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图像判断.由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5)

可知每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与36.5份质量的盐酸可完全反应, (A) 选项错误;20 g 10%氢氧化钠溶液可消耗7.3%的稀盐酸25 g, 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总质量为45 g, (B) 图像正确; (C) 选项中Q点对应的稀盐酸质量为20 g, 应是25 g, 错误;该反应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因而图像的起点位置从大于7开始逐渐减少, 当稀盐酸过量时, 溶液的pH应小于7, 故 (D) 选项错误.因此该题选 (B) .

答案: (B)

三、溶解度曲线型

例4 (2018年恩施中考题)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4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6)

(A) t1℃时,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t2℃时, A和C的溶解度相等

(C) 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由题给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 t1℃时,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故 (A) 选项错误;在t2℃时, A和C的曲线有交点, 因此在该温度下A和C的溶解度相等, 故 (B) 叙述正确;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所以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错误, 而应采用降低温度, 根据题给曲线可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错误的, 故选项 (C) 、 (D) 错误, 该题选 (B) .

答案: (B)

四、溶液蒸发型

例5 (桂林市中考题) 保持温度不变, 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 (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 , 则如图5所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 与时间 (t) 关系合理的是 ( )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7)

解析:由于最初NaCl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因此其有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 (C) 、 (D) 错误, 溶液中随着溶剂的蒸发, 溶质质量分数在不断的变大, 当溶液达到饱和时, 再蒸发溶剂, 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B) 错误, (A) 正确.故该题选 (A) .

答案: (A)

五、溶液稀释型

例6 (新疆中考题) 新疆某地土壤显碱性, 当地人们常以水冲洗排碱改良土壤.图6所列是某同学绘制的冲洗时间与土壤pH的变化关系图,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8)

解析:“新疆某地土壤显碱性”, 即此土壤的pH大于7, 经过淡水浸泡后, 其pH应该越来越小, 接近7, 但不能等于或小于7, 则符合此现象的图是C.故选 (C)

答案: (C)

六、溶质加水型

例7 (2018年广东省中考题) 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图7所列曲线错误的是 ( )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9)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加水型的图像判断.由于在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发生反应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0)

生成的Ca (OH) 2在水里不断溶解, 故溶液质量不断增大, 当Ca (OH) 2溶液达到饱和后, 继续加入CaO, CaO与水发生反应, 使得溶液质量又开始变小, 直至水反应完, 此时溶液质量变为0, 故 (A) 、 (C) 图像正确;刚开始, 没有加CaO时, 溶质质量分数为0, 当加入CaO后, CaO与水发生反应生成Ca (OH) 2, 且放出热量, 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当达到饱和后, 再加CaO, 由于温度很高, 且Ca (OH) 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故溶质质量分数又不断减少, 当水反应完或, 溶质质量分数变为0.故 (B) 正确.CaO与水反应温度升高, 当CaO与水恰好完全反应时, 温度最高, 此后温度开始下降, 但不会低于反应前的温度 (D) 错误.

答案: (D)

七、不饱和溶液加入固体型

例8 (2018年重庆B卷) 一定温度下, 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 其对应关系 (如图8所示) 正确的是 ( )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1)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不饱和溶液加入某一物质后, 其余量的变化图像.因为一定温度下, 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 故 (A) 选项不正确;加入NaOH溶液后因发生反应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2)

故溶液质量先减小, 溶液中有生成的NaCl, 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减小为0, 当氢氧化钠过量后, 溶液中溶液质量分数又开始增大, 故 (B) 图错误;开始时溶液中固体质量为0, 随着锌粉的不断加入, 发生反应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3)

生成铜的质量在不断增加, 直至锌粉过量, 溶液中固体质量一直在增加, 所以 (C)图错的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4)

随着反应的进行, 沉淀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加, 直至氯化铜和硝酸银恰好反应, 沉淀达到最大值, 之后继续加入AgNO3溶液, 但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故 (D) 正确.

答案: (D)

八、单质与氧气反应型

例9 (2018年宜昌市中考题) 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炭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 (从反应开始计时) 的对应关系 (如图所示) 正确的是 ( )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5)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图像判断.一密闭的容器中, 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分子氧气参加反应生成1分个二氧化碳气体, 则气体的分子数不变, 故 (A) 图示正确.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气体的质量不断增加, 直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 因此 (B) 图示错误.因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碳完全反应, 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最终减少至0, 故选项 (C) 图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即 (D) 图错误.所以该题选: (A) .

答案: (A)

九、制氧图像型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6)

图10所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其中正确的是 ( )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7)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有关图像判断, 随着反应的进行,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了氧气, 高锰酸钾的质量在不断的减少, 直至反应结束时, 高锰酸钾的质量为0, 锰酸钾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大, 直至最大值, 对整个固体来说, 由于反应中放出了氧气, 质量是逐渐减小, 直至最少值之后不再变化, 因而 (A) 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 因此氧元素的质量也应保持不变, 即 (B) 错误;在此实验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一开始质量为0, 因此质量分数也为0, 加热开始分解后, 二氧化锰慢慢增加, 固体质量在减少, 因此质量分数增加, 但到高锰酸钾分解完不再增加, 因此 (C) 错误;没有反应时, 没有氧气, 加热一段时间后氧气的体积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 即 (D) 不正确.

答案: (A)

十、计算型

例11 (2018年乐山市中考题) 将29.1g由NaCl和B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94.2mL水中 (ρ=1 g/cm3) , 向所得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2%的Na2SO4溶液, 至恰好完全反应.图11是所加Na2SO4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 计算: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8)

(1) 生成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2)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坐标曲线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由题给坐标曲线可知,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最大量是23.3g, 加入的Na2SO4质量为100 g时恰好完全反应.根据题意可知, NaCl和BaCl2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后, 加入Na2SO4溶液, 发生反应后的溶液中有NaCl生成, 最终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所以最终溶质的质量是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与原混合物中的NaCl质量之和, 溶液质量则为反应前的总质量减去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1) 由题给曲线可知, 生成沉淀的质量是23.3 g.

(2) 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原混合物中BaCl2的质量为y.

中考化学图框式题型(中考化学坐标图像题的类型及解题策略)(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