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武汉话教程(漫谈武汉话之绿头绿脑)

作为典型的武汉方言用语,“绿头绿脑”是得到普遍应用并最让一般外地人感到“绿头绿脑”的词语之一。这个词和“戴绿帽子”没有任何关系,实际意思是形容人处事鲁莽,或摸不清状况,糊里糊涂。这个“绿”字肯定是用错了,正字才是被“绿”了。姑且继续用它举几个实际用法的例子:

1) 别个姑娘伢跟你又不熟,你绿头绿脑地当众献花表白,下不了台吧?

2) 也不看下这是不是女厕所,绿头绿脑就往里冲。

3) 上班又忘记打卡,你绿头绿脑的已经不是头一回了。

4) 他进来就是一顿吼,吼得我绿头绿脑。

很好理解,“绿头绿脑”是和“莽撞、迷糊”有关,这个“绿”字就应该体现这种意思。在武汉话里,“绿”的发音是“lóu”。普通话凡是发音“lou、lu、lü”的字,武汉话发音基本都是“lou”。之所以说基本,还是有例外,比如“驴”,武汉话不念“楼”,要念“离”,还有“铝”要念“雨”,这个暂且不论。

人们都知道,普通话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没有入声,因为入派三声了,这是统一语音的代价。武汉城区方言也只有四声,当然发音调值和普通话不同。而武汉郊县方言则不一样,很多都保留了入声,至少有六声。“绿”和“楼”在武汉城区话中发音相同,但由郊县话可以区分出前者是入声,后者是平声。所以就很容易辨别出“lou头lou脑”的这个“lou”是入声字。那么它到底是哪个字呢?先说结论,这个字应该是:

经典的武汉话教程(漫谈武汉话之绿头绿脑)(1)

该字一般字典(包括《康熙字典》)中没有收录,字符在网页中无法正常显示,后文均以“犭鹿”表示。它是一个古壮字,是古代族名,很多古文献中可以发现其踪迹。《四库全书·史库·卷七十四·四川九》记载如下:

“所属有四十八马站,部落为僰人、猓猡、白夷、西番、么些、狢犭鹿、鞑靼、回子、渔人,约九种,而猓猡最狰狞。”

显然,“狢犭鹿”是九个少数民族部落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后来也泛用“犭鹿”代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古称蛮夷。当时这些少数民族民风剽悍未开化,与汉族中原王朝以及部落互相之间均有不间断的冲突战争,凶狠野蛮与蒙昧是史料给予他们的标签。明朝参政范钫有首七言律诗《再赴荣经即事》,对其有过生动的描述:

昨向金鸡驰驿路,又循铁水问泸津。

犭鹿音介葛应犹昩,魋结文翁尚未驯。

瓦屋四时云似幕,天全三伏雪如银。

荒尘到处增新怅,独有圆辉是故人。

经典的武汉话教程(漫谈武汉话之绿头绿脑)(2)

经典的武汉话教程(漫谈武汉话之绿头绿脑)(3)

诗的意思基本很简明,只是第二联中用到了两个典故,也是全诗的核心。

出句中的“介葛”,指的是春秋时代东部少数民族国家介国的国君葛卢。《左传·僖公二十九年》载:介葛卢懂得牛的语言,他到鲁国朝见鲁君,听见牛叫声,就说这头牛叫的是:生了三头小牛,都用来祭祀了。晋朝有个叫王濛的(字仲祖,晋哀帝靖皇后之父,与北京冬奥会头牌解说员、前短道速滑名将同名),《世说新语》记载了他的故事:“王仲祖闻蛮语不解,茫然曰:若使介葛卢来朝,故当不昧此语。”意即语言大师介葛卢来了就听得懂蛮语了。范钫的诗里点明,“犭鹿音”(蛮语)就是介葛卢来了也听不懂。

对句中的“魋结”就是椎髻,一种束发于头顶的高髻发式,少数民族常用,借以指代少数民族(蛮夷)。“文翁”名党,字仲翁,公学始祖,西汉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西汉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与酷吏相对)。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见蜀地民风野蛮落后,首重教育,选派小吏至长安,受业博士,或学律令,结业回归,择优“为右职,次举官至郡守刺史者”;在成都兴“石室”,办地方“官学”,招下县子弟入学,入学者免除徭役,以成绩优良者补郡县吏,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成都多地建有文翁祠。而范钫所见,这些蛮族,即使大牛人文翁也还未能教化。

经典的武汉话教程(漫谈武汉话之绿头绿脑)(4)

图片仅为示意,不代表古代的少数民族,更无任何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之意。

范钫的这首诗描述了他赴巴蜀古羌地荣经的感触。荣经即现在的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秦代称严道,唐朝称荣经,明洪武十三年至今改称荥经。诗中尽显“犭鹿”人之地的凄寒蛮荒,只有一轮明月是他所熟悉的。

由此可知,“犭鹿”在汉语中就代表了野蛮、蒙昧的意思。武汉话有个说法,说一个人很“lóu”,不是说他很“low”,相反,代表这个人武力值爆棚,没人敢惹的那种。这个字就是“犭鹿”,入声字,发音与“鹿”相同,普通话念“lù”,武汉话念“lóu”。见到蛮“犭鹿”的人,最好离远点,惹不起躲得起。由“犭鹿”字的寓意,就引申出了“犭鹿头犭鹿脑”这种说法,就是前文提到的“莽撞、迷糊”之意。知道了原由,就不要再说“绿头绿脑”了,正确说法是:

经典的武汉话教程(漫谈武汉话之绿头绿脑)(5)

发音相近,意思沾点边的还有以下几字:

貗:lóu,求子猪,母猪。

獹:lú,古代一种优良的狗。

騼:lù,野马。

騄:lù,骏马。

从意思上,这几个字与武汉话的“lóu头lóu脑”不是太贴切,而且前两个字是平声,所以都可以排除。

顺便提一下,如同“荣经”和“荥经”一样,范钫诗中还有一个容易混淆的双胞胎字:“昩”,对应一般常见的“昧”字。另外还有两个形似字:“眜”和“眛”,一并列出:

昧:mèi,天色将明未明,不明白,掩蔽,贪。

昩:mò,星,日中不明。

眛:mèi,目不明,目暗,目不别五色之章。

眜:mò,目不正,不顾。

范诗中的“昩”字意思与常用“昧”字意同,都是不明白。这四胞胎字是不是长得很像?有没有搞得你“犭鹿头犭鹿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