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十项举措(深耕细作促常规)

2021年秋季开学,我们迎来了不一样的九月,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十项举措?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十项举措(深耕细作促常规)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十项举措

雷 苗

2021年秋季开学,我们迎来了不一样的九月。

不一样的九月,是“双减”落地的九月;

不一样的九月,是实施课后服务的九月;

不一样的九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九月;

不一样的九月,是高校多元特色德雅幸福课程启航的九月。

一、建章立规13568,让“双减”有章可循。

为使双减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根据教育部双减文件精神,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3大方案:《双减工作实施方案》《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6项制度:《作业管理制度》《作业公示制度》《安全应急制度》《后勤保障制度》《课后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少年宫特色课程活动制度》,8项细则:《学校作业管理总细则》《语数英体音美综合7大学科作业设计实施细则》,5条原则:科学性,统一性,有效性,针对性,全面性。全体教师统一1条主体思想:落实“双减”行动,构建三个课堂,丰富服务内涵,提高认识,细化目标,明确责任。

、守好课堂主阵地,落实双减做“加法”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的实质是为了“增效”,高新小学融合省教育厅的“三个课堂”理念,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增效”的重要途径。

1.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着眼于教师队伍的发展。

在“双减”政策的新形势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双减”能否落地,能否有实质性收效的关键。因此,今年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加大了力度,将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将练就课堂教学“真本领”作为不懈努力的方向,为“双减”落地提供前提,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第一课堂提供保障。

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形式,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课堂品质的转变提升。作业盒子名师大讲堂中,特聘专家刘秀凤教授的《指向深度作业学习的分层设计》,让我们更加明确政策要求,更新理念。 学校通过“三名 ”校内外,域内外共同体的研讨、协同、共进来引领教师快速成长,高新小学和渭南实验小学,华州区城关小学的联谊结盟,同课异构,让我们开阔视野,学习进步。通过本校“四级四类”骨干体系梯队计划,提升教师教育信念,激发教师内在潜力,激活教师发展正能量。

2.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研习课标,落实“深度学习”。

自全区“学课标说教材”活动开展以来,学校课堂教学有了新面貌,本学期,学校继续坚持“学课标说教材”活动,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把握性和通透性,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通过实施“深度学习”,高新小学全面推出“课堂革命 高小行动”的口号,紧扣“第一课堂”育人主阵地,变革传统课堂形式和教学形态。积极开展探究式、合作式、互动式、及情景化教学,把学生推向课堂的中央,让学习真实发生,让思维在生长。

3.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以课题引领,赛教共进。

学校以问题为导向的课题研究为抓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目前,我们围绕课后服务,优化作业设计申报6项省级课题,立项20项校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争做研究型教师。今年,结合学校“德雅文化”教学理念,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德雅风华”教学节,此次教学节活动全部以比赛形式进行,极大的激发了教师内在潜力,营造了追赶超越,精益求精的课堂教学氛围。内容涵盖3支队伍,既校长引领、教师成长、班主任主力。5大课型,即教学能手示范课,骨干教师公开课,教学新秀展示课,学科培养对象研讨课,新进教师达标课。9大学科,即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分层次、分梯队,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各项活动,为老师们搭建成长锻炼的平台,全面落实学校全科育人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整体提升。

三、构建服务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构建“13365”课后服务模式,助推服务落地生根。

我们深知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具体抓手,探索课后服务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高新小学制定出富有特色的“13365”课后服务模式,即一条主线---课后延时服务为主导;三类课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三类作业---学科、拓展、实践;六重保障---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安全、后勤保障;五个评估---家长、教师、学生、学校、社会五方面的调研评估。

2.完善“1 X”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夯实课后服务基调。

在课后服务模式引领下,学校完善“1 X”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深入挖掘课后服务内涵。1即学生自主学习模块,就是教师做好作业辅导,答疑解惑,培优帮困,着力帮助学生消化第一课堂知识。做到“作业不回家”,“知识不盲点”。

X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提升模块,就是学校开设的拓展 特色社团课程,包含知识素养课程,科学探究技能课程,艺术类课程,体育项目类课程。在这些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思维力,音乐鉴赏能力等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多元多层“5 2”,打造课后服务新样态

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学校为学生课后服务2小时,打造“乐学”“乐健”“乐趣”时光。

(1)40分钟“乐学”时光,让学生轻松快乐的爱上学习。

每天延时一段时间段,老师不仅仅停留在作业的“辅导”层面,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预习,学会时间管理,学会学习的方法,让第一课堂。

(2)50分钟的“乐趣”时光,用一束光 ,照亮学生艺术之路。

每天延时二时段开设30余种兴趣社团,设置兴趣“菜单”。让学生背着书包选课堂,如科技、诗词、艺术、剪纸、舞蹈等。满足学生多层次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激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充分调动感官的体验和大思维流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30分钟的“乐健”时光,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走出教室,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运动体验项目。如体育项目拓展活动,根据不同年级段开设,一二年级跳绳,亲子互动游戏,三四年级以发展力量性运动为主,如俯卧撑。 五六年级增加高强度力量性运动为主 球类的基本功练习 。再看,劳动教育体验课也是有声有色,学校小操场不到30平方米大的空地,圈起来就成为了学生们劳动耕作的乐园。就在这片小小的乐园里,总会看到孩子们耕作的身影,总会看到孩子们收获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走进爱国教育基地等,做到知行合一。

四、用“智”提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用数据说话,见证作业改革新样态。

这是我们的调查结果,从数据对比来看,抄写类作业已经减少,背诵阅读类作业大幅度增加,达到90%以上。

从内容上来看,不难发现作业类型有了大变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综合来看,分为“三类作业”,A基础类作业、B拓展类作业、C实践类作业,与三个课堂、三类课程相呼对应。作业就是五项管理的“牛鼻子”,学校只要把作业做好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目前,高新小学初步探索形成了“低年级作业游戏化、中年级作业情境化、高年级作业主题化”的作业设计新样态,如低年级语文讲故事,亲子游戏,动手分类整理物品,中年级用英语介绍家庭成员,高年级绘制思维导图,编写例题,整理错题等等。

2.作业管理,做好“三统筹”“四到位”。

一是备课组长统筹作业设计,二是教研组长统筹作业时长,三是班主任统筹班级动态,“四到位”即机制到位,公示到位,监督到位,追责到位。

3. 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做到“三提升”。

提升作业设计理念的先进性,提升作业设计目标的系统性,提升作业设计内容的科学性。我们是以单元作业设计为切入口,通过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聚焦单元整体教学改革经验,充分发挥作业对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的重要作用。比如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作业设计周单,备课组紧紧围绕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作业,纵向看三类作业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呈现层层递进,难度上升的关系,设计必修和选修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横向看三课时的作业设计完成后学生要达到四基四能的整体提升。如最后一课时C类作业思维导图就是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梳理,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五、“1 N”评价多元化,为双减保驾护航

“双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取消考试,改革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变“单一考核”为“多元考核”,变“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变“唯一主体”为“多位一体”。

目前,高新小学推行的是“1 N”评价体系。其中,“1”指的是国家基础课程常规质量评估;“N”指的是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的综合评估。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丰富多样,从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个性特长,习惯养成,学习方法,社会公德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评价,运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评估方式可以是社会实践,闯关游戏,口语竞赛,数独PK赛,体育技能赛,比如学校开展的“体育节”一二年级跳绳比赛,三至六年级的球类比赛等均可以纳入综合评估范畴。

“双减”落地三个月有余,我们一直在且行且思中探索。今后,高新小学将继续致力于探索构建科学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而不懈努力,将一系列举措常态化,制度化,让“减负”和“提质”相生相成。

全球教育和幸福感排名第一的国家—芬兰的“减负”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减负,就是最大程度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天赋。那就让我们一起让“双减”因“生”而减,从“情”出发。让孩子们向着德才双馨的目标,轻装出发!

编辑:刘昕

陕西教育报刊社是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直属教育宣传职能部门,编辑出版《教师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等报刊。

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