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养殖技术全套(团头鲂养殖模式关键技术与效益分析)

草鱼 团头鲂养殖模式关键技术与效益分析

_吴秋仙等

江苏盐城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面积精养鱼池,农户习惯以异育银鲫为主养品种,由于池塘多年养殖单一品种造成病害严重暴发,导致养殖经济效益较低甚至亏损。近年来,笔者开展了池塘主养草鱼、搭配团头鲂等品种的模式试验,取得了产量适中、效益提高、减少能耗和渔药使用的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池塘准备与配套

1.池塘条件

单只池面积5~20亩,水深1.5~2米。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源,水质经检验符合标准。在池塘靠近水源的一端设置进水口,另一端设置出水口,确保灌排方便。配备抽水机泵1~2台套,用于加水或换水。

2.配套设施

在池塘四角各安装1台水车式增氧机,池中间安装1~2台叶轮式增氧机,功率配备为每亩0.3~0.5千瓦。每10亩水面安装1台自动投饵机,功率100~200瓦,料箱容量200千克左右,实行自动投喂颗粒饲料。在池塘一角离池边2米左右设置用毛竹制作的三脚架食台,用于投喂种植的牧草或收集的水草。同时配备管理用房、饲料仓库、小型船只和垃圾收集桶等设施。

3.清淤消毒

每年冬季干塘后,用机械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可用于陆基种草的基肥),使淤泥层维持在10厘米以下,并经冰冻日晒20天左右。清淤后池塘经过滤注水 0.8~1 米,每亩池塘用生石灰120千克或漂白粉10千克,在池边溶化、稀释后全池泼洒消毒。

4.青饲料来源

池埂外围旱地用来种植优质、高产、营养好的青饲料,主要品种有黑麦草、苏丹草、紫花苜蓿、南瓜等,可按季节多品种配套种植,以满足常年刈割喂鱼需要。利用附近养蟹农户6-10月稀疏水草的条件,每天收集新鲜苦草、伊乐藻等水草喂鱼。

二、养殖方式与苗种放养

1.一次放足,轮捕上市

年初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从6月开始每半个月左右在投饵台附近用专制的抬网捕捞达到规格的大鱼上市,年底前捕捞结束。

2.一年两茬养殖

第一茬在春节前后放养苗种,6月上旬全部捕捞销售;第二茬在6月中旬投放苗种,年底前捕捞销售。

3.放养规格与数量

根据养殖模式不同,放养相匹配的鱼种,必须到有资质的定点苗种场购买。草鱼种有 150~200克/尾和350~400克/尾等规格,放养量600~800尾/亩。搭配品种有200~250克/尾的团头鲂、300~400克/尾的鲢和150~200克/尾的鳙,搭养数量分别为500、150、100尾。

三、日常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青饲料有种植的牧草和收集的苦草、伊乐藻,每天上午9时左右投喂,下午2时前吃完,投喂在三脚架食台上。精饲料选用蛋白质水平28%~30%的草鱼专用沉性颗粒饲料,前期粒径 2.5 毫米、后期3.5毫米。估算池内草鱼、团头鲂总重量,前期按1%~2%、后期按4%~5%计算每天的投喂量,青饲料不足或没有青饲料时颗粒饲料增加1%~2%。闷热、寒流、暴雨等天气投喂量和投喂次数酌情减少。将颗粒饲料装进投饵机的料箱中,自动投饵机可按设定的程序定时、间歇性地将饲料均匀地向池塘内抛撒,每次投喂时间设定为1小时,可自动关闭电源。

2.水质管理

草鱼喜溶氧充足的清瘦水质,但池塘中因残饵、排泄物较多,水质容易变化,养殖期间要加强水质调控,要求保持池水透明度25~35厘米、溶氧4~5毫克/升。平时3~5天加水1次,7-9月高温季节每天加水 1 次,每次加水 20~30 厘米,保持水体肥、活、嫩、爽。

3.适时增氧

每天早晚巡塘检查1次,观察有无缺氧浮头现象,轻浮头时可在凌晨5时开机增氧,开至太阳出来后停机;重浮头时需在下半夜3时开机,直至浮头消失后方可停机。

4.病害防控

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病方针,

①鱼种放养时,所有鱼种用4%的食盐水溶液浸浴消毒10~15分钟,可杀灭部分体表寄生虫、预防细菌性疾病和水霉病。②每半个月左右全池泼洒1次漂白粉等含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③选择在水温较低的冬春季节对草鱼种进行疫苗注射,可预防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烂鳃。④“大麦黄”(5月)和“白露心”(9月)前分别用1千克大蒜素拌在100千克饲料中投喂,连喂3~4天,可控制草鱼肠道性疾病。⑤发现鱼发病时及时准确诊断,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对症用药治疗,使用药物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2002)的规定。

四、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池塘主养草鱼搭配团头鲂、鲢鱼和鳙鱼模式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降低鱼病发生率的较佳方法。综合近3年的实践证明,鱼种成活率在93%以上,商品鱼亩产量750~950千克、总产值1万元以上、纯利润4 000元左右,高于当地其他淡水鱼养殖水平。

2.综合效益

本模式设计产量适中,鱼生活生态环境优良,病害少,成活率高,减少了渔药的使用,保证了商品鱼的质量安全。利用收集养蟹池塘废弃的苦草、伊乐藻等水草喂鱼,既可节约饲料成本,又起到了变废为宝的效果。通过典型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调整养殖品种结构,解决了多年养殖单一品种暴发鱼病的困惑,养殖风险明显降低。

五、小结

本模式技术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易于管理;同时通过定期轮捕,错峰上市,为均衡鱼的市场供应、平抑物价、提高效益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在条件相当的地区具有推广前景。

草鱼养殖技术全套(团头鲂养殖模式关键技术与效益分析)(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