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叛乱为什么称为安史之乱(同是安史之乱的发动者)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转折点,而这场叛乱就是以叛军的两个主要头目的姓氏来命名的。安是安禄山,史是史思明,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安禄山的知名度远远超过史思明,不仅是因为安禄山是这场反叛的发起者,更是他和杨贵妃之间似有若无的暧昧关系,毕竟年近半百的安禄山能做出认风华正茂的杨贵妃为母的事确实闻所未闻,足以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记。其但实在这场叛乱中,后者发挥的作用完全不低于前者在某些方面甚至犹有过之。

安禄山在攻陷洛阳后称帝,不过在部下们夺取长安后,看似天下尽收其手的他却被儿子安庆绪收买的宦官李猪儿杀死,此后他创建的伪朝廷就落入安庆绪之手,而安庆绪只是个胸无大志的二世祖,不然怎么会一下就被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呢。更别说在他战败之后叛乱还持续了好几年,在其中就是史思明在作祟,是他断然出手,取代安庆绪,将这场叛乱延续了下去,给大唐帝国带来了难以磨灭的灾难。

安禄山叛乱为什么称为安史之乱(同是安史之乱的发动者)(1)

一、诱捕奚人,获得赏识

和安禄山一样,史思明也是胡人出身,据说来自昭武九姓之一的史国,故以史为姓。而所谓昭武九姓,就是中亚一带突厥系城邦部族的统称。他和他的部族因大唐疆域的不断开拓而迁移到了辽东边境上的营州。

他和安禄山是发小,巧合的是这两个兄弟的命运也出奇般相似。史思明先是被当时的大唐营州都督招募,担任互市牙郎,利用他通晓各部胡人语言和习俗的特长,替他们做些走私买卖。本来像他这没背景的小人物想要出人头地千难万难,但他却在阴差阳错中抓住一次机遇,从而一飞冲天。

某次他触犯军律,为躲避追捕逃亡到奚人部族的领地,被奚人侦查抓获后,他不但不惊慌失措,反而镇定自若地称自己是大唐皇帝派来的和亲使,要求面见奚王。见到奚王的史思明又开始了他的忽悠,拿出一副天使的派头,理直气壮地要求对方派人去朝廷朝觐,奚王不知真假,一时之间真被他唬住,答应派一百精骑带上供物随他入朝。见到自己的骗术没被识破,史思明进而又要求奚王把自己最亲信的大将琐高也一起派去。他越是这样提要求,对方越是忌惮。于是又真的让琐高带着帐下精锐随行入朝。当这伙人来到重镇平卢,史思明转头就向驻军告发他们,将琐高和部下奚人一网打尽,然后向朝廷报功请赏。此事让史思明得到了范阳节度使张守珪的赏识,被任命为果毅都尉,逐渐走向了飞黄腾达。

安禄山叛乱为什么称为安史之乱(同是安史之乱的发动者)(2)

二、假意降唐,举兵再反

安史之乱发动后,到了唐肃宗继位第二年二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害,后唐军接连收复长安,洛阳两大都城,叛军大将纷纷投降。此时驻守在范阳的史思明趁机笼络安庆绪的部众,只是以他个人的力量无法与唐军对抗,于是史思明率领8万士兵投降唐朝。但这只是他的假意投降,目的就是使唐军麻痹大意。果不其然,当安庆绪卷土重来之时,史思明也揭开了他伪善的面具,再次与唐军交战。

三、历史重演,子夺父位

公元761年3月,安禄山的结局再一次命运般地落到了史思明的头上。就如同安禄山当年一样,史思明在自立为王之后,也产生了和当年安禄山一模一样的问题。同样为了皇位,史朝义残忍地杀死了他的父亲,史思明继续同唐军作战。公元763年1月,史朝义战败,至此,安史之乱落幕。

安禄山叛乱为什么称为安史之乱(同是安史之乱的发动者)(3)

从发迹到被杀,史思明和安禄山两兄弟的人生轨迹竟奇迹般的重合,都是胡人出身,依靠在商侩身上学到的本领在官场如鱼得水,又都在人生的巅峰时被最亲之人背叛,草草收场。但是在历史长河中,被铭记的永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而史思明注定只能是被遗忘的的那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