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要做人正直的话(与人交往越久越随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活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要与他人发生关系,人是以“群”方式的存在,个体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需要和数不清的人打交道。

虽然说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万,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其实所有的人可以归结为两个人,就是“自己”与“他人”。就这两个人,要搞好关系却不容易,需要大学问、大智慧。

孔子说要做人正直的话(与人交往越久越随意)(1)

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起持久的人际关系,是需要有一定的技巧的。有的人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孤家寡人一个;有的人很难与人相处,与人关系紧张,动不动就与人吵架;而有的人,与人相处如鱼得水,关系融洽,之所以出现巨大的差别,说到底就是懂不懂与人交往的技巧问题。

孔子认为晏婴这个最擅长与人交往。晏婴是谁?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孔子说要做人正直的话(与人交往越久越随意)(2)

晏婴与孔子关系并不好,孔子周游列国时到了齐国,齐国国君齐景公十分欣赏孔子的才华,曾经两次向孔子请教治国理政的问题,深深为孔子的政治主张所折服,想重用孔子,却遭到国相晏婴的极力反对。

晏婴为什么要反对呢?他为孔子列了四大罪状:第一条,儒者能说会道,为人奸猾,不容易受约束;第二条,自视甚高,高傲任性,很难服从领导;第三条,把死看作人生大事,太看重丧事,葬礼隆重,不惜倾家荡产;第四条,四处游说,跑官要官,不能用来治理国家。晏婴列的四条,都不太符合孔子的为人,第四条还算勉强,前三条都是孔子极力反对的。

孔子说要做人正直的话(与人交往越久越随意)(3)

最要紧处在这里,孔子要恢复周礼,晏婴说,周礼繁文缛节,太繁琐了,如果认真起来,几代人都学习不完,有些礼节一生都难以搞清楚到底咋回事。当时正是诸侯争霸,诸侯国都忙于搞扩张,谁还有闲工夫去搞礼仪那一套,特别是大家遵循的是丛林规则,都不按正规出牌,谁讲礼仪、谁讲道德谁吃亏,推行孔子的政治主张对齐国只有害处没有益处,就极力反对齐景公任用孔子,孔子因而没有得到任用。

尽管如此,晏婴与人交往的技巧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那么,晏婴与人交往的秘诀是什么呢?。孔子认为晏婴懂得与人交往的技巧,交往的诀窍就是“久而敬之”。就是说,晏婴与人交往,不管交往的时间多么久长,都像刚开始见面那样敬重对方。

孔子说要做人正直的话(与人交往越久越随意)(4)

人与人刚交往时,因为不了解对方的脾气、德性,彼此之间都会彬彬有礼,态度恭敬,互相谦让,讲究礼节,不逾越规矩。随着时间增长,双方了解的加深,知道了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觉得熟悉了,就不用讲规矩了,变得大大咧咧,恭敬心就慢慢减退,不再重视细节,不拘于礼数,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距离,越规越矩,最终导致了关系的疏远。

第一种,就是狎昵。在与人交往时,不分场合,很随意地对待对方,言谈举止过分亲昵,以示关系亲密无间,以为这是感情深、关系好的自然流露,对自己的随意举动不以为有伤对方脸面。这样做,很不妥当,孔子的弟子子游就警告说,与国君关系太近了,就会受到羞辱,与朋友关系太过分了,就会被疏远。特别是在公众场合,对着外人,太随意的举动会让对方觉得难堪,没有受到足的够尊重,很失面子,长此以往,过分的亲密反而导致关系疏远。

孔子说要做人正直的话(与人交往越久越随意)(5)

第二种,就是怠慢。有的人觉得二个人关系很深,得罪了对方也不会受责怪,因而对待朋友言行毫无顾忌,常常慢待对方。如果怠慢一次二次、十次八次,朋友也会原谅,但是时间长了,就会让人心里特别不舒服,关系就会逐渐变淡、变远。

人不是单个的存在,个体的命运与群体息息相关,只有将个融入体群体之中才能够保证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是必不可缺少的,一定要必得交往技巧,才能更好在社会上立足。

《增广贤文》:“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人与人交往不管有多久,关系有多深,每次见面都像刚开始认识那样,互相有礼有节,那么,即使相处到老,也始终不会相互有怨恨,友情就会长长久久。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读《论语》之《公冶长篇》:

【原文】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处久了,仍能对那人敬意不衰。”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带你一起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